第四百零五章 有一天,我也會成為彆人的青春(1 / 2)

“陳,好久不見!你能來參加我的演唱會,我真是太高興了!”

剛剛進入麥迪遜花園,提前在場館裡為演唱會做準備的麥當娜便親自來迎接陳啟明一行人了。

此時的麥當娜已經換上了演出服。

一件白色透明的紗裙。

不得不說,麥當娜能成為全球範圍內最近影響力的女歌手。

除了她的歌曲能打外,她的外貌也有一定因素在裡麵。

或許她比不了查理茲之類的頂級美女,但中上外貌的她穿上演出服時也彆有一番風味。

麥當娜並沒有跟陳啟明交談太久,將陳啟明一行人帶到後台位置以後,她便又急匆匆的離開了。

演唱會就是這樣,特彆是像今天這種大型演唱會,演出人需要提前做很多的準備。

不僅是麥當娜需要做準備,陳啟明幾人也需要。

首先他們需要熟悉一下場地。

有人或許覺得場地有什麼好熟悉的,無非就那麼大一點地方,根本不需要怎麼熟悉。

其實這是錯誤的想法。

一場演出中,很多東西都是需要注意的。

最簡單的一點就是走位。

有人或許覺得演唱會上的歌手的走位可以隨便來,其實並不是。

每個歌手上台時,都需要上台熟悉音響所在的位置,或者在專業音響師的指導下了解什麼位置不能轉身,話筒得藏一下之類的。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在九十年代這個時期,無線聯接的方式還存在著致命的缺陷,比如抗乾擾能力差、信號不穩定等等。

因此,為了確保演出的質量,必須采用有線連接。

話筒全是以有線的方式鏈接。

另外,話筒不能與音響相對,這是很多人都明白的常識。

事實上無論是在調音、彩排還是演出的時候,隻要是在舞台上,麥克風不能與音響相對,這是最基礎的常識。

如果一不小心讓麥克風與音響相對,便會出現音響裡的聲音傳出,經過麥克風以後再次進入音響,從而形成循環的炸麥情況。

想想看,演唱會如果出現炸麥的情況,那得是多大的事故。

因此,演唱會的表演者往往會在表演開始之前就熟悉場館裡的每一個音響位置,避免一不小心出現炸麥的情況。

而這還這是演唱會準備中最小的一個問題。

排練、熟悉設備、亦或者換上自己的設備,這些都是演唱會開始前就必須有的。

特彆是換設備。

有人或許以為所有演出上的歌手都是用的同一套設備。

no!

並不是如此。

對於陳啟明這種流行歌手來說,隻要是頂級的設備,對他們來說其實無所謂。

可對於樂隊來說並不是如此。

我們經常能聽到某人說他不習慣用彆人的樂器,這聽上去好像很矯情。

但事實卻是不同的樂器其實完全不一樣。

就像天底下沒有長得一模一樣的人一樣。

樂器這東西也是如此。

很多人用慣了自己的樂器以後,如果換上彆人的樂器,他們的演奏甚至會弱上不止一籌。

這就是因為雖然同樣是一件樂器,但音色與調試的頻率不一樣造成的。

像今天的查斯特。

他帶著他樂隊的成員來到後台以後,他們乾的第一件事就是安排工作人員換上他們自己的設備,甚至連音響都要換。

而陳啟明則是安排自己的調音師去跟主辦方溝通,準備好自己上場的時候把後台調音師換成自己的調音師。

有人或許聽過一句話,觀眾聽到的歌手演唱,全是經過修音的。

這話是完全正確的。

就像陳啟明,他便不論走到哪裡演出,都會帶上自己的調音師。

在自己在台上演唱的時候,調音師會在後台的調音設備上進行一定的調音。

然後這些聲音才會通過音響傳遞出來。

當然,現場演出畢竟沒有那麼多時間給你調音,所以總體來說,會比錄音室裡的聲音差上一點。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