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雲山回家之後,家裡的窯廠終於可以開窯了,村裡通電之後,關宏達不敢耽誤,直接就買了一台磚機。在磚機試用之後,生產速度果然與往昔不可同日而語,出磚坯子出的又快又勻稱,同樣的乾活人數,一天的量,要超過以前十天的量還不止。
有了關雲山掌控磚窯,老關家的磚窯廠終於走上了正軌。
其實燒製黏土磚是一項很破壞環境的活動,黏土磚的原料,就是農田裡最普通看泥土,沙土反倒不能用。因為這個原因,早期燒製的時候,還顯示不出破壞力,但後來隨著國家發展速度的加快,村民逐漸都富裕起來,蓋房子的人也越來越多,對黏土磚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了,這種情況下,磚窯廠對農田的破壞力就顯現出來了,隨著磚窯廠的擴大化生產,很多田地裡都出現了大大小小的土坑,買賣泥土反倒成了一樁好買賣。
這種情況在兩千年左右,越來越瘋狂,對農田的破壞性也越來越強,政府也意識到了這一點,開始取締民間磚窯廠,隻是取締的前提是,你必須有代替品才行,政府一直吵吵了十幾年,也沒有能取締得了,都是雷聲大,雨點小。
因為這種磚,各地農村都有需求,甚至在城市裡也少不了,因為它有它生存的空間與土壤,絕不是一紙空文所能泯滅掉的事物。
隻有到了奧運會之後的幾年間,國家對環境的治理越來越重視,這些私人黏土磚窯才逐漸被一一拆除。但拆除歸拆除,卻不可能根除,估計再過幾十年,也不可能根除。老祖宗用這種黏土磚蓋了幾千年的房子,這種建築用品絕不會消失,隻能是減少。
但是在八十九十年代,水管這個啊,九十年代一條河都黑的跟醬油似的,把人能臭暈,也沒有人管,這磚窯廠在那種情況下根本就不算是問題,更何況現在還是在八十年代,更不會有什麼問題。
因此老關家這磚窯廠開的心安理得,大家蓋房子也都蓋得天經地義,沒人覺得這有什麼不對。
關曉軍也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對,大家都是這樣,你不做彆人也得做,日後的空心磚水泥磚什麼的根本就沒有人搞,也沒有條件搞,其實那些磚也照樣汙染環境,隻不過是換了一種花樣罷了,沒必要太過把這當回事,這還不是到操這個心的時候,先吃飽飯才是硬道理。
關雲山在管理自家磚窯的時候,本來還想著過段時間再去東北一趟,他還想著去東北再發一筆橫財去,三個來月的時間賺了二十來萬,這對他來說,那是足夠能吹一輩子的事情,在這個時代,能賺這麼多錢的人,除了一些大院子弟,普通的民眾那是少之又少。
關雲山從小就性子傲,一心想掙大錢,做大事,這次遇到這麼一個機會,自然是不想錯過,雖然他人在家裡管理磚窯,操使農活,但一顆心去早就飛到了東北去了。
等過了麥季,將小麥收完,公糧也交了之後,關雲山終於在家裡坐不住了,決定再向東北春城走一趟。
其實這段時間,關雲山也已經冷靜了下來,他也覺得這君子蘭的價格太過詭異,這樣的價格完全不是一種正常現象,在潛意識裡就覺得這種情況不可能持久。
但基本上所有人都會抱有一種僥幸心理,而且就連春城的市政府人員都對著君子蘭大加讚賞,連國家大佬都親自為這君子蘭交易市場題詞,所以大家雖然覺得這種情況不能持久,可是也不認為熱潮會很快散去,因此都想賭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