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問的突然,馬周一時間沒反應上來,想了下說道:“恕臣無知,好畤侯的大名臣當然知道,但從未見過,也不曾了解,隻是聽聞好畤侯正在京畿道處理治田事宜。”
“你呀你,還是這麼謹慎。姬鬆那小子雖然年幼,但這些年做的事情可不少,朕不信你不知道?”李世民笑道。
馬周能聽出他對好畤侯的喜愛,不然也不會稱呼的如此親密。
馬周聞言有些赫然道:“是臣的不對,其實當年還想拜訪好畤侯呢,隻是不曾有過機會。且聽說他常年不在長安,這事也就耽擱了下來。”
“拜訪?他有什麼可拜訪的,也就是有點小聰明,辦事還算得體罷了。”嘴上說的挺不屑的,但任誰也能聽出這話裡的自豪。
畢竟姬鬆算是皇帝一手帶出來的,為了他還將司農寺給拆分重新組建。現在的司農寺早已不是原先那個清水衙門了。
每天不知道多少人打破腦袋想往裡麵鑽,但毫無意外的是,不管你有多強的背景和關係,在好畤侯哪卻沒有絲毫用處。
因為好畤侯的背景和後台比他們更大,隻有老老實實去考核,通過就留下,進行下一步考察。
沒能通過的,就隻能從哪來到哪去了。
所以,此時司農寺的官員雖然很多,但流動性也大。要是辦事不利,或者不能勝任其職能,就隻有被退回去的命運,誰來說也不好使,因為他們根本就見不到好畤侯的本人。
聽到皇帝的話,馬周一笑,說道:“這陛下就不知道了吧!好畤侯現在在大唐的名聲可是很響亮的。
不說他的功績,就是他的才名,也讓很多文人士子追捧不已!就是臣當初也是衝著他的才名去的。”
聽到這裡,李世民也不得不感歎這小子的本事,不管是經學還是詩詞,都是大唐首屈一指,也不知道那腦子是怎麼長的?
“你們啊................”
李世民無奈搖搖頭,轉而卻說道:“你對他的開荒挖渠之舉,如何看待?”
馬周的神色有些凝重,想了下道:“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也在當今!”
“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也在當今!這有些過了吧!”李世民沒想到自己看重的馬周竟然對姬鬆此舉如此看重。
“毫不為過,陛下!前人也曾想過如好畤侯一般,用增加田畝的數量來緩解日益劇烈的土地兼並。
但卻沒有係統的,持續的貫徹下去,很多時候都是半途而廢。但是好畤侯不同,他有著極強的組織能力和後勤調度能力。
再加上陛下毫不乾涉且全力支持的態度,這才使得好畤侯在處理這件事上如魚得水。隻要持之以恒,不出二十年,至少能為大唐增加百年底蘊。
馬周說的時候有些激動,對皇帝一禮,鄭重道:“請陛下一定要將此政令明確規定,並請好畤侯詳細記載處理問題時的辦法和手段。
這將是緩解我大唐將來因人口增加,土地問題矛盾日益尖銳的無上良藥啊,陛下!”,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