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正在沉思,長孫出來之後沒看到皇帝,問過之後才知道他在這裡。
此處是一座高不過十丈的土丘,但卻是整個姬家莊子的最高處。
從土丘為界,將莊子分為南北兩塊。
南麵是一個地勢較低的小盆地,莊子上的人家都住在這裡,一條小河從西向東流過,又從東邊的一出狹窄處流向彆處。
也許是為了蓄水,在莊子地勢最低處挖掘出來一窪水塘,麵積不大,也就三四畝地的樣子。
但整個莊子卻讓人看起來順眼了許多,要是有風水先生在此的話,肯定要說一聲藏風納水,是個絕佳的風水寶地。
莊子中樹木有規律地排列著,既不顯得空曠也不顯得陰森,有種清淨祥和的氛圍。
莊中孩子成群,相互打鬨,嬉笑歡顏,總是能讓人感到由衷的心靜安然。
遠處的姬氏學堂幾經擴建,已經是周邊最大的學堂了,當初的三間建築,此時已是成為一座占地三十畝的學堂。
近三百學生在這裡進行啟蒙教育,精英學子將會進入太白書院繼續深造,其他的也會進入各行各業,造船廠,商隊,或者自己做點買賣。
現在大部分勳貴家的孩子,在六歲之後都會將孩子送到這裡學習,學的好就去太白書院,學不好就安安心心地按照家族安排,或從軍,或到地方為官。
要是實在爛泥扶不上牆,那就老老實實地在家裡呆著,反正家裡也不缺你這口吃的,養著就是了。
但同樣你這輩子也就這樣了,想要為官或者從軍,對不起,還是在家混吃等死比較好,省的連累家人。
這些年的教育,使得大家都認可了姬氏學堂在啟蒙這塊的建樹。
嚴厲的學堂規矩,精英化的教育體係,激烈的競爭環境,隻要能完完整整地度過六年,就算是最差的,放到外麵也是難得的人才。
有了如此多的人才,姬鬆卻沒有將之掌控在自己手裡,除自己姬氏本身的學子,其他人他都是不管,就算管也輪不到他。
畢竟大部分都是勳貴家的孩子,這些人的路家裡早就安排好了,就算是皇帝也沒辦法。
老師很多都是當初第一批學生,畢竟人各有誌,不是所有人都希望冒險的。
還有的先生是李世民他自己硬塞進來的,姬鬆也沒辦法拒絕。
反正都進入了正軌,他也不需要將所有都掌握在自己手中,那才是取死之道。
“您怎麼在這兒來了?”
長孫畢竟長期養尊處優,且還有氣疾,小小一座土丘,就讓她有些氣喘。
“朕就是有些事情想不明白,但看到這些朕突然有些明白了。”
他指著莊子說道。
然後扶著長孫轉身看向土丘的背麵。
“這就是姬氏強盛根本啊!”
說實話,要說不眼紅那是假的。
但他卻知道,這些東西看似在姬氏莊子的,姬鬆或者說好畤侯府並沒有占多少份額。
現在更是有很多作坊和好畤侯府已經沒關係了。
當年的十年之約,與其說是姬鬆手段,還不如說是保護。
那時候姬氏還很弱小,稍有風吹草動,都有可能有滅頂之災。
以那時候這些人的身份,要是沒有姬鬆在後麵保護,早就被人吃的渣子都不剩了,還能等到現在發展壯大?
就好比姬六娘,一個區區被夫家趕出家門的寡婦,現在卻成為了大唐有數的絲綢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