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第二日開始,垂拱殿來了一位遮蓋的嚴嚴實實的人,雖然不曾見過麵容,但知道謝內情的人都是渾身一震。
李世民沒有聲張,知道的人也很有默契地裝作不知道,但不少老夫子卻看起來高興了很多。
平陽長公主更是連夜進宮陪在李淵身邊,半步不曾離開。
李世民還是一如既往的處理朝政,隻有在下朝之後去垂拱殿逗留半個時辰。
沒人知道裡麵發生了什麼,但不時傳來太上皇開朗的笑聲,好像預示著情況有所好轉。
前段時間李世民下詔,認為全國民戶衡量資財分為三等,不十分詳儘,應於每等中分上中下,改為分九等。
有感皇帝對天下的影響,李世民對魏徵說:“齊後主、周天元均收刮百姓,用來奉養自己,直到民力衰竭而亡國。正如同嘴饞的人吃自己身上的肉,肉吃光了而斃命,多愚蠢呀!然而這二位君主相比優劣如何呢?”
魏徵道:“齊後主性格懦弱,政策不統一;周天元驕橫暴虐,賞罰大權在於一身。雖同為亡國之君,齊後主更差一些。”
李世民以為是。
這是魏征在隱晦地勸諫李世民,要他不要太過損耗民力,不要竭澤而漁,多與百姓休養生息!
李世民最後卻是用兩位亡國之君作比較,告訴魏征,現在朕大權在握,如不及時更正,後世之君恐怕再難有作為。
此事已經涉及到了世家豪強的利益,但以現在李世民對朝政的掌控能力而言,反對的人並不多。
因為大家很清楚,在這個時候反對,除了激怒皇帝外不會有任何結果。
李世民雖然不是開國皇帝,但卻不必任何開國皇帝差,大半國土都是人家打下來的。
北征突厥,收草原與大唐,設安北都護府,安東都護府;遠征西域,重新設立安西都護府,北庭都護府,徹底征服西域。
此時大唐北方,西北都無強敵,高原上的吐蕃更是老實的很,絲毫不敢輕舉妄動。
去年更是請求大唐下嫁公主,但不知道什麼原因導致已經意動的皇帝,在最後關頭沒有答應。
最後更是使得吐蕃使臣大怒,揚言大唐必定後悔!
但李世民是什麼人?滿朝大臣是什麼人?
軟語好說還好,大唐可能還因為虧欠,或許在其他地方會有所補償。
但現在竟然敢出言威脅,這就是在找死了。
於是,還不等吐蕃使臣回到高原,駐紮在西海地區的大唐軍隊就朝高原邊緣的幾個部落進發。
不到半月,俘虜三千,牛羊十餘萬,拓地數百裡。
接到消息的吐蕃讚普連忙重新派人前來解釋,且送上大量財寶,這才算將事情了結。
通過此事,大家也算看清了對方。
當然了,此事背後是否有某人在使壞,那就不得而知了。
夏季,閏四月,初八,任城王李道宗在庫山痛擊吐穀渾軍隊,且戰而勝之。斬首數千,得勝而還。
吐穀渾可汗伏允為逃避追殺,縱火草原,後率輕騎兵逃入大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