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貞觀十年(上)(1 / 2)

姬唐 喬木兮有思 4182 字 11個月前

貞觀十年,經過以房玄齡為首的重臣多次請願後,李世民這才答應再次親自理政,而我們的工具人李承乾同學,則再次回到芙蓉園修書。

好似這段時間理政隻是兼職一般,當日就朝李世民告辭,並且顯得很高興似的,搞得那個位子是洪水猛獸一樣。

正月,初三,皇帝開始親理朝政。

初十,經過商議,為安撫突厥,任命突厥拓設阿史那社爾為左驍衛大將軍。

拓設阿史那社爾是處羅可汗的兒子,年僅十一歲時,就以智謀而著稱。處羅可汗任命社爾為拓設;在漠北建牙帳,與欲穀設分彆統轄敕勒各部。

做官十年,未曾征收賦稅。眾位設中有人鄙視他不能致身富貴,社爾說:“本部落豐盈我就滿足了。”

眾人慚愧心服,等到薛延陀叛亂,打敗欲穀設,社爾也兵敗,率領餘眾逃往西陲。

頡利可汗滅亡後,西突厥也發生混亂,咄可汗兄弟爭位。

社爾假裝前往投降,領兵打敗西突厥,占領其一半土地,擁兵十多萬,自稱為答布可汗。

社爾對各部落說:“最先造成我國亂亡的是薛延陀,我應當為先可汗報仇消滅他們。”

各部落都勸阻道:“我們剛剛得到西邊一塊地盤,應當暫且穩住陣腳。如今突然舍掉這塊地盤遠攻薛延陀,西突厥必然要來收取其故地。”

社爾不聽眾議,在漠北襲擊薛延陀部,戰鬥持續一百多天。

適逢利失可汗即位,社爾的部下久罹戰爭之苦,多離開社爾投奔利失。

薛延陀發兵攻擊,社爾大敗,逃到高昌,收拾殘部才一萬多家,又畏懼西突厥進逼,於是率部投降唐朝。

李世民得知後下令將其部落安置在靈州北部,將社爾留在長安,娶皇妹南陽長公主為妻,在皇苑內典領屯兵。

有唐一朝也許是李世民的人格魅力,也可能是被大唐打服了,反正在唐為官之後,這些外族朝堂很少有降而複判的,有時候比之大多數人都要忠心的多。

二十二日,也不知李世民怎麼想的,大肆該封皇室諸王。

改封趙王李元景為荊王,魯王李元昌為漢王,鄭王李元禮為徐王,徐王李元嘉為韓王,荊王李元則為彭王,滕王李元懿為鄭王,吳王李元軌為霍王,豳王李元鳳為虢王,陳王李元慶為道王,魏王李靈夔為燕王,蜀王李恪為吳王,越王李泰為魏王,燕王李為齊王,梁王李為蜀王,郯王李惲為蔣王,漢王李貞為越王,申王李慎為紀王。

除魏王李泰,吳王李恪上表言說自己學業未成,願將封地交給朝廷代為治理外,其他人擇日前往封地。

其實諸王封地各有大小,但基本上沒什麼權利,李世民此行更多的是為了壓製地方世家豪強。

隻要皇室之人在地方,世家豪強就不敢太過過分,也算是有一定的監視作用。

但曆史證明,此行隻是皇帝一廂情願罷了。

有李世民壓製還好,沒人敢做什麼,但等到李世民一去,這些人能安分守己才怪,為禍地方,巧取豪奪。

加上世家豪強縱容,甚至為其大開方便之門,早晚都會良成大禍。

但此時不管怎麼說都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在其中,但到底有多少,就沒人知道了。

二月,以元景為荊州都督,元昌為梁州都督,元禮為徐州都督,元嘉為潞州都督,元則為遂州都督,靈夔為幽州都督,恪為潭州都督,泰為相州都督,為齊州都督,為益州都督,惲為安州都督,貞為揚州都督。泰不之官,以金紫光祿大夫張亮行都督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