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陛下是說..........”
姬鬆有些遲疑道。
李世民點點頭,道:“不錯,朕就是想要將兵部的職能更改下,但又不知從何開始,就想到將你先排過去,等你熟悉了兵部的事宜,然後再說說你的看法!”
“這些年朕算是看透了,你小子總是想前人所未想,就像沒有滯皓一般,也不知道這腦子是怎麼長的?”
李世民看向姬鬆的目光有些怪異,就像是在看你個怪物一樣。凡是人,在出生那刻起就不斷被父母,親人,朋友,老師灌輸著前人的思想,在這樣的環境中想要推陳出新難之又難,總是在以前的基礎上來回打轉,難以走出去!
但曆史上總是有那麼些人,他們好像總是在創新,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走得更遠,甚至去超越。
在李世民看來,姬鬆就是這樣的人,不管是司農寺的另辟蹊徑,還是馬蹄鐵的窗戶紙,甚至於出海一事都能體現出他的特殊!
所以,想來想去,他還是覺得這件事姬鬆最為合適,希望他能夠在兵部一事上給他一點啟發!
姬鬆看到認真的皇帝,頓時默然了。
自己不過是靠著後世的曆史,在眾多選擇中選取最優的道路,這就給人一種錯覺,那就是凡是姬鬆做的事情,總是他們沒有想到的。
按理來說,兵部作為六部之一,當初設立時就是掌管軍事的部門,是在兩漢時期的大司馬,衛尉,大將軍府等基礎上演化而來。但軍事是一個國家的暴力機構,也是權力的象征,凡是有所作為的皇帝都會將兵部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
但事與願違,在皇帝之下還有宰相,六部又處於宰相之下,這樣一來要是皇帝不強勢,稍不注意,這個能調動兵力的部門就會成為臣下的刀子,反過來製約皇權。
於是,凡是有點想法的皇帝,都不可能將兵部放心地交給臣子,一有機會就不斷索取兵部的權利,直到現在險些淪為給那些老將養老的地方。
要是以前還沒問題,但隨著國朝穩定,戰事減少,那麼統籌大唐將士的兵部就顯得極為重要了。
將領升遷,將士賞罰,名額核定,軍紀,換裝,軍事布局等等,這些不可能全都交給皇帝去做。皇帝就是長十顆腦袋也忙不過來啊!
最為重要的是,和平時期沒有戰事,而將士們想要升遷就必須有戰功,這樣一來就形成了死胡同。
一套能在和平時期獎勵將士,嚴格軍紀,保持戰力的方法就顯得極為重要了。曆史上多少悍卒在沒有戰事的情況下,短短幾年就淪為了不能打仗的兵卒,全都廢了。
大唐現在蒸蒸日上,但相對而來的是龐大的疆域,這需要足夠英勇地將士去鎮守。要是大唐軍隊戰力下降得厲害,那些被大唐打敗甚至滅國的人能放過這個機會?
不,他們會像豺狼一般,隻要大唐衰弱,一場五胡亂華就在眼前。
但這是自古以來就沒有解決的問題,將士一旦過慣了沒有戰事的日子,想要再振作起來,這簡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聽到皇帝的話,姬鬆也麻爪了,這事該怎麼解決?
他想來想去都沒想到任何辦法,中唐時期大唐之所以還能震懾異族,威震天下,這其中節度使製度功不可沒!
但這節度使製度就是把雙刃劍,不但傷人,更能傷己!
什麼是節度使?
你是節製所轄地區所有軍事的最高官員,甚至可以對轄區所有人一言而決,說是土皇帝也不為過!剛開始還好,唐明皇早期還算英明,能鎮得住這些人,但晚年之後,先有李相國,後有楊相國,再有他癡迷於楊玉環,寧願在宮中作曲,也不願去整頓朝綱了。
安祿山,史思明的反叛,徹底打醒的還以為處於盛世的大唐,邊軍戰力卓絕,國內軍隊卻早已成了爛泥,幾乎是一觸即潰,不到一年時間,安祿山等人就打到了潼關。
最後還向吐蕃借兵,劫掠長安之事,徹底斷送了民心!
大唐可以說到了後期,形成了兩個極端,國內將士戰力幾乎沒有,邊軍卻打得異族抱頭鼠竄。
可以說大唐軍事的精華全在邊軍,這簡直就是取死之道!
五代十國的戰亂,嚇怕了之後的兩宋,文人更是防武將如防賊一般,當兵的竟然要在臉上刺字?這樣一來凡是有點心氣的誰願意去當兵?兩漢以來形成的良家子當兵的慣例徹底斷絕,軍中都剩下了些什麼人?
流放的囚徒,流民,活不下去的難民,就算兩宋賦稅冠絕中國封建時代所有王朝,但還是被周邊異族打得隻能防守!
更是創下了皇族大恥,使華夏蒙羞百年,後有朱元璋再造華夏天,這才使得華夏再次屹立於世界之巔!
但兩宋流傳下來的那些士大夫,在早期有著朱元璋,朱棣,仁宣帝壓著還算老實,但之後簡直就是兩宋的翻版,甚至有過之無不及,一品武將不如七品縣令,簡直滑天下之大稽!
隨後華夏再次沉淪數百年,差點永世不得翻身!
直到姬鬆前世的那個時代,華夏才再次屹立於世界之林,但也處處受製,謹小慎微,稍有不慎就是萬劫不複之地!
但想要讓大唐的軍隊成為後世那樣的軍隊,這簡直難比登天,根本就不可能。
不但需要足夠的國力支撐,還要在思想對軍隊進行改造,想要成為這樣的軍隊,姬鬆想想都覺得頭皮發麻!
“沒辦法,這事根本就不可能!”
姬鬆頭搖的就像撥浪鼓,苦笑道:“臣想臣已經知道陛下的打算了,請恕臣逾矩,但臣卻不得不說!”
李世民沉默片刻,道:“難道真的沒有辦法嗎?”
站在一旁的陳壽有些莫名其妙,明明每個字他都聽得清清楚楚,但連起來他怎麼就不明白了?
姬鬆想了下,說道:“有句老話說得好,國雖大,好戰必亡,忘戰必危!這句話將我們現在的情況都說完了。一個國家不可能永遠都在打仗,這樣就算是再大的國家也會崩潰掉;同樣的,國家也不能沒有戰爭,若沒有戰事,百姓雖然生活好了,但將士卻是廢了,一旦有敵人攻打大唐,大唐絕對撐不住的。”
“一支勁旅不是段時間能成就的,這需要大量的戰事,優勝劣汰,留下的都是強者。但敵人會給我們機會嗎?”
姬鬆搖頭道:“不會,他們隻會加快速度滅亡我們!”
“在這中間有一個度,既不能讓將士們閒著,也不能天天打仗,最好的狀態就是一兩年一小打,九年十年一大打,再不行,也必須在二十年之內打一仗,讓軍隊中的新生代鍛煉出來,這樣才能不斷湧現出大量的軍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