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房玄齡的狠(1 / 2)

姬唐 喬木兮有思 8874 字 11個月前

眾人經過大喜大悲之後,都沉默良久,他們需要時間來消化這次帶來的衝擊!

“陛下!”

房玄齡、李靖文武魁首帶頭,杜如晦、程咬金等人隨後,全都肅然地朝李世民大禮參拜!

“你們這是做什麼?快起來,有什麼話站起來說,咱們君臣不必如此!”

李世民大驚失色,連忙說道。

“陛下,還是讓臣等說完不遲!”

房玄齡麵容悲戚道:“陛下啊,臣等都是從隋末的大亂中走出來的,前隋巔峰時八百多萬戶,六七千萬子民,但在短短十餘年間十不存三,貞觀三年,經戶部統計,隻有兩千多萬人,這還是經過近十年治理的結果!”

“就是到現在也不過三千餘萬,三百多萬戶。這缺失的人去哪了?”

不管是誰,聽到這兒數字之後都是渾身一震,姬連姬鬆也不例外!

當年他還小,但那時候的關中也沒好到哪去,族中為了給他弄吃的,有次進山打獵,去了十人,回來五人。

那時候真的很艱難,就算是姬鬆家中也時常斷糧,他由於幼小也幫不到族人,直到他稍微大點,這才逐漸改善族人生活。

培養藥草賣錢,捕魚,進山采蘑菇,野菜,等等,反正是能吃的,他都想儘了辦法,就這還有人餓死!

他不知道當時自己個什麼心情,他恨過,怨過,但都於事無補!

他都是這樣了,更何況其他人?

大唐連年征戰,哪家哪戶沒死過人?

他父親姬武的死,不過是那個時代天下人微不足道的縮影罷了,根本不值一提!

牛進達的親人被餓死,要知道他的父親可是朝廷命官,就這樣還是活活餓死了。

程咬金、李績、秦瓊等人那個不是家破人亡,流離失所,當反賊的當反賊,落草為寇的落草為寇,那世道根本不給好人活路啊!

就算是到了貞觀二年,他剛做司農寺少卿的時候,愣是接手了數萬流民,直到近十年才慢慢好轉!

天下人口大減,或遁入深山老林,或為世家豪強之佃戶,但大多數的人不是戰亂而死就是被餓死的。

從先秦到現在,哪年沒有被餓死的人?

房玄齡淚流滿麵,哽咽道:“臣請陛下立即開始育種,早一日產出大量糧食,天下百姓就少受一日的苦。”

“要是糧種不夠,臣請命馬上啟航去殷地,就算是搶,也要搶到足夠的糧種。”

他狠聲道:“要是不給,那就殺,殺完了,那全都是大唐的。”

姬鬆不可思議地看著一向被稱為老好人的房玄齡,這還是那個笑眯眯的長者嗎?

房玄齡都是如此了,更不要說身為武將的李靖了。

李靖挺著花白的頭發,平淡道:“臣雖然老了,但為我中原計,就算是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昨晚臣看了一夜的瑪雅書籍,臣隻看到一個信息,那就是瑪雅人不配擁有這些東西,看看他們都乾了些什麼?”

“擁有糧種卻有人餓死,狩獵竟然是他們主要食物來源。刀耕火種都是抬高他們了,要不是其他方麵有些建樹,說是未開化的野人都不為過,現在竟然還在使用石器?這簡直就是暴殄天物!”

“這是上天送給大唐的恩賜,天予不取,反受其咎,臣請陛下下旨,立即培育糧種,臣願遠赴殷地為大唐取來足夠的糧種。”

說完他猛地扣頭道:“還請陛下成全!”

其他門也隨之請命道:“還請陛下成全!”

李世民目光複雜,他一一將眾人扶起,眼中存有淚花!

大唐何其幸運,朕又何其幸運!

有著這麼一群拋棄自身性命,不顧自身榮辱的臣子,他還有何懼?

“姬鬆!”

李世民突然道。

“臣在!”

姬鬆一愣,連忙上前道。

李世民指著眾人道:“大家的話你都聽到了,以現在的糧種,想要普及開來至少需要十年之功,這還是所有糧種全部封存隻用於種植的結果。”

“你來說說,眾位愛卿的想法可能成行?”

“若是不能,困難在哪裡?”

姬鬆啞然,他沒想到大家竟然會產生這樣的想法?

眾人也希冀地看著姬鬆,因為這裡隻有他最了解殷地的情況!

但令大家失望的是姬鬆搖頭了!

“不可能的!”

“姬青他們能夠順利回來,其中運氣成分占據大部分原因。大唐想要大規模出海,現在的時機還不到。”

眾人麵色難看,本以為可以快速解決的辦法卻被姬鬆否定了!

那想要推廣開來得等到什麼時候去?他們還能看到嗎?

“時機何在?”

房玄齡抓住姬鬆的話頭問道。

“船,大船,能抗擊風浪的大船!”

“海上航行最大的倚仗就是海船,沒有足夠優良的船,和熟悉海上情況的引領者,想要大規模出海,那簡直就是在找死!”

姬鬆沒有任何隱瞞,將船到人的作用一一道出,不管是海上風浪還是辨彆方向,他都說得很詳細!

最後姬鬆歎息道:“結果大家也看到了,十餘年的成果,現在也就堪堪在近海航行,一旦進入深海,那和找死沒什麼區彆!”

“至於辦法.........”

說到這裡姬鬆遲疑了,他不知道這個時候提起大航海的提議對不對?這又對大唐有著什麼樣的改變?是好的,還是壞的?

“什麼辦法?你倒是說啊,簡直急死個人!”

長孫著急道。

“大力扶持造船行業,不管朝廷還是民間都要大力扶持。隻靠朝廷是不行的,國家的政策傾斜有時限性的,一旦朝廷上層想法出現改變,前麵的所有都將付諸東流。但民間不同,隻要有利益,那麼他們就會不斷地建造更好更大的船隻來保證自己的利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