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之間的事情不過是個小插曲,年底將近,不管是遠在四方異域的管事,還是近在咫尺的長安掌櫃,除了實在趕不回來的,都在年底之前趕了回來!
今年姬鬆沒在長安過年,而是回到了姬家莊子。
就連後麵的元宵佳節他也提前請假不去了,這讓批假的房玄齡有些納悶,但看到皇帝的批紅,他也隻能捏著鼻子認了。
長安的事情交代完畢之後,姬鬆就帶著姬澤,小貓,還有武媚這弟子,加上為姬氏任勞任怨半輩子老鄭都回莊子上了。
老鄭作為姬氏的大管家,知道一些家主的想法,但具體會怎麼樣他也不清楚!
但讓他激動的是家主竟然也讓他參加,並且還讓自家大兒子也跟上,他這要是還不明白怎麼回事,這半輩子算是白活了。
為姬氏服務這麼些年,一是為了報答家主活命之恩,二則是希望自己子孫能上得姬氏這艘大船,為子孫後代謀福祉!
現在他的大兒已是姬氏漠北負責毛皮生意的管事,雖然沒什麼大的貢獻,但為人兢兢業業,從來沒出過什麼大的紕漏。
女兒嫁給了一個書院的讀書種子,前些年已經官至縣令,最近聽家主說女婿做得不錯,要是不出意外,明年就要升遷了!
孫子外孫都在姬氏學堂讀書,再大些再進書院也不是不可能!
姬氏從來不簽什麼賣身契之內的東西,之前的早就讓人給燒了。
想來姬氏的人多了去了,還差你一個賣身契?
每年不說莊子上族人女兒們,就是滿長安成的百姓都想將自家女兒送進府中,就是為了出嫁時有個好排麵!
家裡就那麼幾個主子,大少爺雖然脾氣不好,但心腸不壞,從來沒做過什麼惡事;大娘子也從來不欺負下人;二少爺就是個悶葫蘆,整日研究自己的東西,也不怎麼出門,就是要了幾個打下手的,平日裡就沒少打賞!
三少爺也才剛剛斷奶,沒什麼說的。
隻是聽說二夫人和三夫人又懷孕了,這可是天大的喜事,自家這麼大的家業,就應該多子多孫,現在還是人丁太過稀少了!
長安城的勳貴哪個不是兒子孫子滿地跑?也就自家就這麼幾個人,這可不好,不然將來家業誰來繼承?
家主叫自家大兒子的原因特也想到一些,這次不光是他,凡是這些人為家裡做出大貢獻的管事,掌櫃,都被通知可以帶上一子前來莊子,至於什麼事家主沒說,但不難想象,這絕對是天大的好事!
這些年他們這些管事,那個不是賺得盆滿缽滿的?
咱家可不是那些勳貴世家的人,吃人不吐骨頭!
凡是做到掌櫃,管事的位置上的,誰沒有一些份子?不說每年不菲的酬金和賞錢,就是每年的份子都能讓他們過上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日子。
有人說既然這麼有錢了,那還給彆人打工乾嘛?自己獨立出去單乾不好嗎?
嗬嗬!
想法不錯,但你也不看看現在是什麼世道?朝廷勳貴把持要緊產業,世家大族更是觸角遍布大唐,你一個沒靠山的人想要和他們搶錢?這是老壽星吃砒霜,活膩歪了!
不是沒有人試過,但你猜結果怎麼樣?
不到半年時間,在姬氏賺的數千貫錢財就賠得底掉兒。這還不算,最後還倒欠太原王氏上千貫,最後要不是跪在家主大門前三天三夜,當時的侯爺心軟將事情擺平了,不然最後非得家破人亡不可!
但再想要進入姬氏核心那時不可能了,要不是那人最後就是到了絕路也不曾出賣姬氏,侯爺能幫他?
有了前車之鑒,所有人都驚醒了,沒有人在後麵給你撐腰,你就算有萬貫家財那也守不住,不知道被人怎麼吃掉呢!
從此之後,家裡一些有小心思的也熄了心思,隻希望在姬氏的庇護下守住現在擁有的,要是有可能的話,讓子孫後代也能享受到庇護!
當朝廷傳來與世同休的好畤侯爵位後,鬼知道他們當時是個什麼心情!
這代表著什麼,沒人比他們清楚!
與世同休啊!隻要大唐還在,那好畤侯的爵位就永遠屬於姬氏的,而附姬氏尾翼的他們,也同樣能雞犬升天,富貴無雙!
至少兩三百年還是沒問題的,這比鐵飯碗還鐵飯碗,誰傻了才去脫離姬氏?
現在自己老了,也活不了多少年,是時候將兒子推出來了。
這此家主看樣子也有這樣的意思,姬氏分宗的消息早就傳了出去,到時候讓兒子跟著家裡的主家去彆的地方重新開始,未必不是個好出路!
自家兒子自己知道,是個老實人,但沒什麼天賦,做些蕭規陳隨的事情沒問題,但守成有餘開拓不足,想要進入姬氏核心是不可能了。
讓他跟著二公子,三公子,或者家主弟子以及姬氏其他族人,也算是個不錯的主意!
姬氏不光是家主這一脈,家主祖父同輩共有三個兄弟,家主祖父走得早,隻留下家主父親一個兒子,家主也沒什麼親兄弟。
二房是二叔祖這一脈,雖然大兒、二兒走的早,但留下了孩子續香火,又有姬伯在。
三叔祖是三房,有兒子五人,以現在莊子主事人姬德為主,子孫數十人,算是家裡人最多的一脈。
二房,三房此時已是開枝散葉,隨著姬氏的擴張不斷遷徙,留在莊子上的並不多!
這些人有著姬氏在後麵,在家主的約束下都本本分分,從來不仗勢欺人,就算有些混賬,不用家主出麵,二叔祖就親自處理了,根本就輪不到家主出麵。
他們有經商的,也有為官的,但更多的是教書育人!
也不知怎麼回事,或許是姬氏骨子裡就有一種好為人師的基因,從家主開始,就不斷地強調讀書的重要性!
上一輩人也就罷了,也沒讀過什麼書,大部分都在莊子上。但和家主的同輩的人就不同了,他們從小就接受家主的教育,影響也最大。
明明有機會讀書,但卻死活不去,非要說什麼,願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這在彆家早就被打得半死了,成才了不為家中做貢獻,卻想著去教書?這腦子是怎麼想的?
但讓人意外的是,家主不但沒有阻止,還大力支持!
為了此事,更是親自求爺爺告奶奶,將他們安排到大唐各處,並且自掏腰包為他們安家落戶,還出錢蓋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