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衛不可思議地看著祿東讚,實在不敢相信這樣的話會從他的口中說出。
“嗯?你想抗命?”
護衛迎上祿東讚看死人一樣的眼神,頓時一身冷汗,連忙道:“不敢!”
祿東讚回過頭,沉聲道:“不敢就馬上去做,記住,態度要誠懇!”
“是!”
...................................
刑部尚書現在不是彆人,正是張亮。
前段時間被陛下認命為刑部尚書,這讓他恍如夢中。沒想到這樣的位置竟然落在了自己身上?
但接下來就是誠惶誠恐,不為彆的,就因為皇帝讓自己辦的事。那就是梳理刑部,整頓刑部吏治。
這可是個得罪人的事,但皇命已下,自己還能怎麼辦?
但最近接了個棘手的案子,吐蕃使節隨從當街鬨事,還差點出了人命。現在被苦主告上來。長安縣令不敢審理,就將案子推到了刑部。
本來不是什麼大事,但現在吐蕃正是和大唐的蜜月期,要是按照大唐律令,這些人就是不死也得脫層皮。這件事就是個燙手的山芋,辦好了是你應該的,要是辦不好,非得被彈劾不可。
他也想推出去,但刑部已經是大唐的最高刑事部門,就算是大理寺也要矮半級,自己根本無推可推。難不成推給陛下?自己換丟不起那人。
就在他咬牙準備處理的時候,昨日鴻臚寺的王玄策卻說今日那些人會親自前來請罪?
但這怎麼可能?那些人什麼德行自己還不知道?
之前不是想袒護嗎?現在怎麼一百八十度大轉彎了?
他越想這事越不對,並且這事拖不得,現在禦史們正等著自己審理結果呢,要是出了岔子,自己這兵部尚書估計還沒坐穩就得下去。
“卑職有事求見!”
就在這時外麵有人前來,看起來還很著急的樣子。
“什麼事?”
張亮有些納悶,這人看起來挺穩重的,自己換準備委以重任呢,今日怎麼毛毛躁躁的?
“是外麵,外麵來了一群吐蕃人,他們說是來自首的。”
“自首?”
張亮一愣,反應過來趕緊朝外走去。
當看到卻是是一群吐蕃人,還有幾人被綁起來跪在地上的。
“你們所來何事?不知道這裡是刑部嗎?”
吐蕃人中走出一人,拱手道:“回您的話,這幾人是前幾日在大街上鬨事的人。我家大相知道後極為震怒。大唐乃是上邦,我等前來更是仰慕上邦威名而學習來的,但這幾人卻不改國內頑劣性子,竟然敢在上邦傷人。”
“為了不使大唐上邦誤會,就命小人將其綁來,要殺要剮,悉聽尊便!”
說完之後就轉身離去,隻留下張亮在風中淩亂!
.............................
“也就是說不但賠償苦主十倍損失,還親自道歉,最後還打了五十大板?”
太極殿,當李世民聽到這個消息後有些驚訝!
這件事他第一時間久知道了,至於不處理,一是想看看朝臣們對這件事的看法;二是他也不好處理,要是為了此時和吐蕃交惡確實有些得不償失!
“不錯,因為對方是外國使節,我們不好監禁。苦主雖然殘廢,但也無性命之虞,就算按照大唐律懲處,也罪不至死,所以隻能用打板子代替了。”
房玄齡說完之後就不在言語,這件事他沒什麼看法。自從聽過姬鬆的話後,他就知道,這吐蕃是大唐必須征服的地方。不過現在還不是時候,要是因為此事交惡,卻是不值當的。
現在該懲處的懲處了,該罰的也罰了,就連苦主也無話可說,算是給大唐百姓一個交代。
“那小子去了鴻臚寺?”
李世民問的沒頭沒腦,但房玄齡卻知道什麼意思,道:“是的,至於說了什麼我們不得而知,但據值守官員說,祿東讚當時臉色很差,顯然是姬鬆說了什麼話才導致如此的。”
“行了,這件事就這麼辦吧!”
“另外告訴祿東讚,要是無事他們還是速速回國吧!聽說吐蕃西部有人作亂,也不知是不是真的?”
房玄齡先是一愣,隨後就明白的皇帝的意思,這是趕祿東讚離開大唐啊!
“陛下可是發現了什麼?”
“不錯,朕也沒想到這些人還真是有心,你看看他們在大唐采購的物資就明白了!”
說完就將一份走賬遞給房玄齡。
“好大的膽子!”
“陛下,臣請陛下下令將這幾人下獄審問,竟然敢私自和吐蕃交易,他們想乾什麼?”
也難怪房玄齡大怒,實在是太氣人了。
竟然有人給祿東讚提供方便,將大唐嚴禁售賣國外的東西交易給吐蕃。而這祿東讚也不是省油的燈,大肆賄賂沿途官員,將東西送出大唐境內。
“朕已經讓迅鷹傳遞消息給蜀中,讓他們截下這批東西。但現在不是和吐蕃交惡的時機,隻能做到如此了!”
李世民之前還不覺得這些東西的珍貴,但自從明白這些東西對於一個國家的意義之後,頓時後悔當初賜予那些外邦使節了。
“臣這就是辦,必然讓他們帶不走任何東西!”
說完,房玄齡就要離去,卻被皇帝叫住。
“也不必如此,他們不是仰慕大唐文華嗎?那就多帶點四書五經之內的東西,也算是教化外邦子民了。”
看到皇帝的笑容,房玄齡突然打個冷顫。四書五經?在很多讀書人看來這確實是中原的精華,但坐在他這個位子,才明白這些東西最有用,也是最無用的東西。
想到吐蕃人之乎者也,他就忍不住笑了出來。要是他們真的去認真學習四書五經,非得將他們教瘸了不可!
沒有一定的底蘊,和名師教導,讓他們學習四書五經,簡直就是一場災難!
“臣明白了!”
房玄齡忍住笑意連忙出了大殿,就擔心在君前失儀!
鴻臚館,當祿東讚接到大唐的國書之後,並要求他們即刻啟程回國的消息時,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怒氣。
“這是貴國的待客之道?我吐蕃千裡迢迢來到大唐,大唐就是這麼對待我吐蕃的?就不怕天下萬國恥笑?”
來人不是他人,正是王玄策。
“吐蕃國相息怒,這也是我大唐的一片好意。這次不但是你,就是本官也會隨同你等一起去吐蕃。”
“什麼?你要去吐蕃?”
祿東讚大吃一驚。,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