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了!”
李承乾歎口氣,無奈道:“還不是你出的好主意?這都多少年了?本以為十年之內就差不多了,但現在就是最後定稿,估計還得差不多三年。”
姬鬆一愣,吃驚道:“什麼?現在還沒完?不可能啊?按照我的計算,前幾年就應該完成的,怎麼到了現在還沒完?”
也不怪他吃驚,當年永樂朝修永樂大典也就前後用了五年時間。但考慮到現在讀書人沒有那時候多,很多典籍都在世家手裡,就是索要這些典籍都要花費不少時間。
不像後世,皇權至高無上,那時候的世家雖然存在,但早已不複現在的威勢。一道聖旨,那些人敢不從命?
但現在不行,世家大族還真敢抗旨,皇帝也不會將他們怎麼樣。就說修書的人,永樂皇帝前後用的人,至少是現在好幾倍,李承乾就算收羅大唐絕大多數學問好的讀書人,也不過一千餘人,根本就沒有可比性。
但好處就是,這些人可不是後世那些依附皇權的讀書人。現在的讀書人可是清高至極,就算是皇帝也很難改變他的想法。因此,修撰的《貞觀大典》的可信程度也不是後世的《永樂大典》能比擬的。
隻要完成這部《貞觀大典》,其必將成為華夏文明史上最為璀璨的瑰寶。其中包含華夏從古到今,所有能找到的典籍。
不管是經史典籍,還是五書四經、樂工、建築、占卜、醫藥、百工、諸子百家。毫不客氣的說,這將是華夏上下五千年文明史上的大百科全書。
並且,現在華夏傳承到現在一直保存完整。從未真正為外族統一過。各種典籍浩如煙海,各家說學說雖然不顯,但卻真是存在。
當初那些隱世的百家傳人,當聽到大唐要修撰一部貫通古今,包含宇內的大典之後。毫不猶豫地就將自家典籍抄錄一份上交,還是那種不收不行的那種。
這其中就包含早已消失的墨家,農家,陰陽家,就連雜家都有人前來。當時長安城彙聚了不知多少隱世學派的傳人。
當時儒家更是如臨大敵,嚴防死守,就是擔心這些人重新出世,對現有的儒家發起衝擊。
最後也不知是何原因,各方妥協之後,百家傳人並沒有得到皇帝的任命,而是去了書院,這或許對他們來說再好不過了。
“現在三次定稿後總共有多少字?”
姬鬆咽了下口水,有些呆滯道。
永樂大典足足三億七千萬字左右,這還是經過多次修改刪除之後的結果。但現在大唐修撰的《貞觀大典》足足是《永樂大典》修撰時間的三倍,就算人數較少,但字數絕不可能少於這個數字。
聽到姬鬆的話,李承乾自豪道:“其實也沒多少啦,也就不到五萬萬字,要是再給孤王些時間,說不定還會更多..........”
李承乾說話的聲音越來越小,甚至到最後都有點擔心了。
因為在他眼前,不管是姬鬆,還是兩個弟弟,此事都是呆滯地看著他,雙眼無神,就好似傻了一樣。
就在他想著要不要叫太醫的時候,突然,姬鬆抓住他的肩膀,死死地盯著他,低聲道:“你再說一遍,剛才我沒聽清楚!”
“是多少字來著?”
“五......五萬萬字.....不到!”
“到底是多少字?”
姬鬆簡直快瘋了,這件事的意義太過重大了。超越永樂大典的典籍,這將是何等功績?毫不客氣地說,就這部大典,將回事華夏至今以來,文明史上最為重大的事件。
沒有之一!
一部大典,集華夏文明之大成,想想都覺得瘋狂。
以他之前的想法,這次修撰大典的字數,能達到永樂時期的一半就不錯了,但李承乾卻告訴他,此事還未修撰完成的時候就已經超越的後者,已經達到了五萬萬字?這可是整整五億啊!
李承乾此事也看到了姬鬆的異常,想了下,道:“要是我記得不錯的話,應該是四億八千六百三十三萬五千餘字。”
“這是二次定稿之後的數字,但在第三次定稿時,加入了你從域外得來的典籍,這部分絕不少餘三千萬字,所以........”
“所以,這次完成之後,就超過了五萬萬字?”
看到李承乾點頭,姬鬆傻了,他在想這件事帶來的影響。毫不客氣地說,隻要有一整部《貞觀大典》存放於書院,這將是一件開天辟地的壯舉。
書院現在每年都有上萬學子在書院求學。這些人中有各種各樣的人才,光是儒家的典籍,根本就不可能開發這些學子的潛力。
但要是有一部《貞觀大典》,以上麵記載的浩如煙海的百家學說,等這些學生吃透上麵的內容,大唐的文華盛世將徹底到來。
這不是幾句詩詞的盛世,而是華夏文明從古至今最為盛大的時代降臨。
“好好好!”
姬鬆放省大笑起來,其笑聲毫不遮掩,渾厚的聲音瞬間掩蓋整個宴會吵雜聲,嚇得不少人都一屁股坐在地上。
“誰他娘的笑的這麼滲人?還讓不讓老子喝酒了?”
“是誰?有本事給老子站出來,看來老子不...........”
但當看見笑聲的來源之後,那個喝酒喝的有點醉意的大漢瞬間閉嘴,噗通一聲倒在地上,震天的呼嚕聲頓時響起,落針可聞的宴會上,所有人都投去佩服的目光!
“哈哈哈,好啊!哈哈哈!”
姬鬆的笑聲還在繼續,李承乾已經嚇傻了,想要拉住姬鬆,讓他清醒清醒。但他哪是姬鬆的對手?還沒等靠近,就被推到一邊去了。
李泰和李恪兩兄弟就聰明多了,甩開太子和姬鬆,兩人立馬跑的沒影了。完了還和其他人站在一起對姬鬆和太子指指點點,一副我沒參與的表情。
要是平時,姬鬆非得給他們一個教訓不可,但此時,他心中除了喜悅,已經沒了其他情緒。
李承乾看勸阻姬鬆無果,也隻能聽之任之,對李泰、李恪兩兄弟瞪了一眼,就朝皇帝走去。
李世民現在麵沉如水,顯然也是對姬鬆打擾今日宴會感到不滿。今日要是沒有個合理的解釋,姬鬆怕是彆想好過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