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撬動了一個時代(2 / 2)

姬唐 喬木兮有思 8323 字 2024-05-14

四大弟子封爵,更是出了兩個侯爵,自己更是為家裡掙來了與世同休的好畤侯爵位。隻要大唐還在一天,姬氏想要衰落都難。

這樣人物他們當然明白其本事,現在看到姬鬆也來了,頓時眼前一亮。

眾人的神色李世民都一一看在眼裡,看來自己一番安排卻是沒有白費工費。至於姬鬆的威望是不是太高,李世民轉眼就甩到腦後去了。

姬氏嫡係就那麼幾個人,其他族人都分了出去。這再大的家族,隻要一分家,在想要合並,那基本上沒什麼可能了。

人都是自私的,自己能當家做主,誰願意去給人伏低做小?寧為雞頭,不為鳳尾,豈是說說而已?

“平身吧!”

姬氏看眼所在眾人,拱手道:“不知陛下叫臣來所為何事?”

“先不急說事,畢竟你也是勳貴,那麼今日所說之事就不能繞過你。正好現在所有人都在,朕也就不賣關子了。”

李世民正襟危坐,朗聲道:“現在大唐威加海內,在上次遼東之戰後,大唐的重心也放在了民生上,但在座諸位都是大唐的將帥,朝廷減少軍隊開支想必心中不快。”

“所以今日朕就說說如何安排爾等的事宜,要是有什麼想法都可以說,今日大家暢所欲言,朕洗耳恭聽!”

眾人對視一眼,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啞然,李靖等人也睜開眼睛,疑惑地看向皇帝,不知皇帝葫蘆裡到底賣的什麼藥?

李世民也不賣關子,直接說道:“朕左思右想,現在雖然不打仗了,但諸位卻都是大唐的功勳之臣,要是就這麼閒置,卻是可惜了。”

“因此,朕準備設立一個部門,以此來安置諸位。”

隨後朝陳壽點點頭,陳壽隨即拿出一份聖旨,大聲朗讀起來!

眾人先是不以為然,以為皇帝不過是擔心他們,這才相出這麼一招,不過是有名無權的名頭罷了,沒什麼用。

但聽著聽著就品出一點味道了,建立武英閣,設立主事人一名,輔佐兩人,參讚軍務人數不定。

職責是幫助皇帝處理全國軍機要務,戰時由皇帝指派武英閣成員外出領軍作戰,其餘人員則是軍機推演於廟算,為大軍製定相應且實際可行的方案。

在最後更是明確表示文臣不得進入武英閣,但宰相中可進入一任參謀,但不得擔任武英閣主事人,隻能從旁協助或查漏補缺。

這..............

所有人都愣住了,這哪裡是坐冷板凳啊,這分明就是實權啊!

雖然不在領兵,但關於軍務的事情卻都要經過他們的手,又規定除宰相一人外,其餘文臣不得入閣,這樣一來豈不是說以後軍方的事情都由他們決定?

眾人麵麵相覷,實在不敢相信會是這樣的結果,本以為他們要解甲歸田,或者被朝廷發配,但現在看來,這哪裡是發配,分明是重用啊!

“陛下.......”

眾人嘴唇蠕動半晌,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李靖此時也睜開的眼睛看向皇帝的目光格外不同,今日之事他們事先一點消息都沒有,就這麼突然宣布,根本就沒有半點準備!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幸福來的他突然,他們還沒反應過來!

“陛下聖明,施行文武分治之策,實乃大唐之福,天下之福,臣為陛下賀,為大唐賀!”

就在說有人都不知所措的時候,姬鬆卻上前躬身道。

這時,李靖的目光突然看向姬鬆,又看看皇帝,心中卻是有些明白了。

姬鬆早就知道,並且很有可能就是他的主意。

這下他放心了,多年的經曆卻是讓他疑神疑鬼,不敢相信這是真的。但要是姬鬆這小子出的主意,那就說的通了。

這小子什麼人他清楚,不可能做出對軍方不利的事情。看似溫和的外表下,這小子心裡卻恨不得將天下全打下來才甘心。

要說好戰份子,在座諸位每一個能比得上這小子的。

讓他驚奇的事皇帝竟然答應了?並且還做出實際動作。

今日沒有文臣,就是身為宰相的房玄齡,杜如晦都沒在,這就耐人尋味了。就算是要照顧武臣,那也不至於撇開文臣吧?就不擔武臣這邊安排好了文臣那邊又出問題?

但姬鬆的話卻是讓他豁然開朗,文武分治?

李靖舒了口氣,明白了,全明白了!

恐怕不光是武臣這邊,文臣那邊估計也有這麼一出大大戲。

文武分治,這個點子簡直就是神來之筆!

之前朝代不是沒想過真正的文武分治,但自先秦以來,從來都是文武不分家,武臣也能當宰相,文臣也能馬上殺敵!

造成這種原因的,就是因為自先秦以來從來都是貴族政治。平民百姓想要跨越階層簡直鳳毛麟角。

而貴族的特點就是教育壟斷,從小從文習武,根本就沒有什麼文武分家的念頭,上馬領軍,下馬治國,這本就是自古文人的最高追求。

但現在............

李靖突然驚駭地發現,此時正是文武分治的最好時機。

世家被海外領地的事牽扯心神,不少精英子弟都將出海,為自己家族尋找一片立足之地。

這樣一來,世家大族的人才對大唐朝廷就輸送的少了,而空出的部分必然為寒門和庶民學子占據。

所謂的貴族政治,這裡的貴族不光是指有爵位再身的人。氏族,士族,勳貴,皇族,外戚,豪強等等所組成的聯合體才是貴族政治的核心。

之前有教育壟斷,底層百姓想要上升難之又難。

他想到了書院,這個每年都能培養出大量人才的書院。加上因為書院影響的世家們也在大肆在地方上建立書院,於朝廷爭奪讀書人之心。

這些年來,書院簡直在大唐遍地開花,這也就導致了大唐的讀書人越來越多。而這其中庶民的學子占據了絕大部分。

龐大的基數,就決定了將來朝堂上庶民學子必然占據一席,並且隨著時間推移,這種趨勢將越發明顯。

姬鬆,靠著一個書院,卻真正的撬動了整個時代.............,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