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日商議完畢後,姬鬆馬不停蹄回到家裡,見到鷹奴就直接問道:“馴鷹還有多久才能恢複?”
鷹奴雖然詫異主人為什麼這麼著急,但還是說道:“三天,至少還得三天時間!”
“三天?”
算了一下時間,馴鷹回程用了三天多,不到四天時間,那就按照四天來算。又在家休養了兩天時間,這就是六天過去。
回去至少算寬裕點,就按照五天來算的話,能空餘出五天時間,也就是說還有兩天時間是空出來的。
但想到路上可能出現什麼意外,還是不要耽擱的好。
“這樣,在休息四天時間,時間到了立馬通知我。”
說完就要離去,但隨即又停了下來!
“你去挑選一隻馴鷹出來,走的時候讓它也跟著,記住,選最好的。”
他到底還是有些不放心,畢竟在路上什麼情況都有可能發生。加上王玄策一行做的事情已經出乎他的預料,為了以後,還是再派去一隻的好,省的出了意外,那才追悔莫及!
“主人放心!”
得到鷹奴的保證,姬鬆這才放下心來。
鷹奴的本名他早已不記得了,他雖然是突厥人,但隻是一個被欺壓的奴隸而已。自從來到長安後,姬鬆也沒虧待他。
凡是家裡其他人有的他都有,為此姬鬆還專門將的他家人都接到大唐來居住。現在靠著屠宰牛羊為生。
他現在也早已成親,娶的是一個漢家女子,生下三兒一女。生活和草原相比,簡直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根本沒法比。
馴鷹的手段是姬氏絕密,就算是皇帝多次索要都被姬鬆糊弄過去。這是一個可以保命的技能。
鷹奴也知道這點,除了早已在姬氏做事的大兒子外,其他人兒子都沒有傳授馴鷹技能。也就是姬澤那小子對這些感興趣,想去學習。
征求過鷹奴之後,鷹奴也沒推諉,很高興地教了姬澤。
那小子也爭氣,沒用多久就學會了,為此還拿剛出生的小鷹親自訓練。現在就他身邊那兩隻就是他馴養的。
雖然姬鬆沒說什麼,但大家都知道,這馴鷹就是家主送給二公子的禮物。將來就是姬潤當家,也隻能拜托姬澤幫忙馴養,不能搶奪。
當然,這隻是在家裡沒有鷹奴的情況下。
在這個信息傳遞緩慢的時代,一個能日行千裡,安全且可靠的傳遞信息方式,不亞於一支萬人大軍。
所以,無論如何,馴鷹的技能絕對不能外傳,皇帝也不行。
為了此事,李世民沒少指著他的鼻子罵他白眼狼。還說什麼朕對你如何如何,你一個馴鷹技能都不讓之類的話。
但姬鬆都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全沒當一回事。
這是他留給孩子們的一項保命技能,等自己走後,就算後來皇帝想要對付姬氏,那也要想清楚這樣做的後果。
殺人容易,但培養一個馴鷹者,那就難如登天了。
鷹奴之所以能馴養馴鷹,這和他的天賦密不可分。從他最終得知,鷹奴小時候無意間得到過一直小鷹,加上他好似天生一般的能力,這才逐步馴養成功。
這些年姬鬆或者皇帝,還有其他人不是沒想過培養馴鷹。但動物的敏銳比人類要強大太多。鷹類更是天生高傲的飛禽,加上那警惕的性格,基本上杜絕了被馴養的可能性。
這也就是自古以來雖然也有不少馴鷹出現,但都是機緣巧合所得,基本上不太可能大規模馴養。
但鷹奴不同,他手中有一種讓馴鷹安神的草藥,這種草藥是根據多種藥草製成的。正是在這種密藥的配合下,這才實現馴鷹小規模馴養。
不過,這件事除了姬鬆,姬澤,姬潤父子三人外,隻有鷹奴和他的大兒子知道。並且已經列為姬氏絕密。
為了這個秘密,所有草藥都被重新起名,就算有人得了去,沒有人口口相傳,你根本就不知道是什麼草藥。
更不用說配置。
到了此時,姬鬆才知道古人為什麼敝帚自珍了。
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在這個宗族為主的天下,就連皇帝也將天下當做自家私產的時代。談什麼大公無私,世家為什麼會被曆代皇帝所忌憚?
還不是在世家眼中,家族第一,皇帝第二。
在遇到家族生死存亡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保全家族,這,就是這個時代的現狀。
人都是自私的,這點沒人可以改變。他會為這個國家,為這個民族出生入死,為此不惜身死,也早所不惜!
但一旦皇帝權,或者有人威脅到自家人的時候,他也會毫不猶豫地反擊。
他有著後世的思想,不太可能接受死忠的愚忠思想,他做不到,也不願去做。
上輩子的時候還和朋友一起痛心疾首,為不能保留一些好東西而去埋怨古人。
設身處地的想想,當一個東西能為你和你的家人還有有著血脈聯係的族人某得安身立命的時候,你會將這件東西交出去嗎?
這後麵就是成千上萬的人啊,放在姬鬆身上,他知道自己做不到的。
不經他們苦,莫勸他人善。
沒有經曆過他人的苦難,你憑什麼指責彆人?
就像之前他不斷拿出一些後世才有的工具。耬車,曲轅犁,水車等等。但現在呢?他看到漫山遍野的水車了嗎?看到農人們擁有自己的耬車了嗎?
除了曲轅犁輕易就能被人仿製之外,其他的東西現在全都成了豪強世家剝削貧苦百姓的工具。
買不起的還是買不起,就算能買得起,最後也會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被人買走。每當要用的時候,隻能去拿著錢財去租賃。
難怪當初自己拿出這些東西的時候,一個個都能把自己誇到天上去,恨不得自己就是聖賢,將自己捧的高高的。
就算是十六歲封侯也沒幾個人出來阻止,好似以前的規矩在他姬鬆身上就消失了一般。
關中是開采了不少良田,但現在呢?
隨著關中人口增加,土地又不夠用了。要不是前段時間不少無地的青壯出走邊疆羈縻州,關中隻怕又有要從關外調糧了。
之前他給皇帝提出的限製外來人口在關中定居,就是為了防止土地再次被集中的可能。
要知道,在這個時代,能千裡遷移的家庭那個是簡單的?
毫不客氣的說,他們不是官宦之身,就是豪富之家。他們來到關中的第一件事是什麼?
購買田地!
沒錯,就是購田,那田地從哪裡來?還不是百姓家的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