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暢想姬鬆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但他內心深處是讚同的,想想後世建國初期,世人就是想找一座唐代之前的建築都不可得,連學習都得到敵國去找,那是何等的悲哀。
在曆史的長河中,這個國家有太多的東西毀滅在天災人禍之下,能為後世留下一個供後人瞻仰的建築,或許是個不錯的決定!
不過這件事還急不得,要是沒記錯的話,曆史上,也就是在明年,眼前這個人就會死去。但現在看來卻還是龍精虎猛,沒有半點不久人世的感覺。
曆史上李世民經過高句麗慘敗,之前又經過太子侯君集叛亂,不管是精神上,還是身體上都承受了太大的痛苦和無奈。但現在不一樣了,太子自始至終都不曾有半點讓他失望,李淵當年的詛咒或許已經隨著他的死去而消散。高句麗雖然差點身死,但也算徹底解決了這個間接使得前隋滅亡的國度徹底滅亡。
現在高句麗三百人百姓,應有將近一半人因為各種這樣的原因離開本土,被大唐安置在各地。
為了不使他們抱團,更是徹底打亂安置,根本不給他們半點機會。
高句麗王室成為了籠中之鳥,沒事就拉出來給大家跳舞助興,至於那些高句麗遺族,在之前的那場波及全國的軍械調查案中,更是被一網打儘。
現在他可以毫不客氣地說,此時的高句麗,不出三十年,必然成為大唐的州縣。不過此時為了以防萬一,先是在其故地,也就是安市城的基礎上建立了安東都護府,以震懾當地。
國內四海升平,隨著高產作物的推廣,可以預見大唐的盛世已經來臨,百姓安居樂業,軍隊英勇善戰,已經打到了後世的小亞細亞高原之上。
商業隨著姬鬆不斷努力,加上明州港,登州港的先例,大家也慢慢轉變了商業低賤的抵觸之心。雖然世家大族勳貴嘴上還是不齒從商,但身體卻誠實的很,隻要是賺錢的行當,那裡少了他們的身影?
加上世家和皇帝談判之後將重心轉移到海外開脫領土之上,在國內皇帝更是少了很大的阻力。不管是改革,還是減輕百姓負擔,都得到了很大的進展。
前段時間,裴氏子弟在南洋之上占領一座島嶼,麵積還不小,足有大唐三州之地大,差不多有半個關中大小。按照當初約定,隻要他們徹底征服當地土著,並有了行之有效的統治,大唐就會冊封其為當地領主。
經過朝廷實地勘察,確定無誤後,裴氏家主被冊封為伯爵。這個伯爵可不是有名無實的伯爵,而是有著大唐三個州大小的實權伯爵,和春秋戰國時期的各國君主並無什麼區彆。
隻此一事,就徹底點燃了之前還隔岸觀火的世家大族們。短短時間內,要錢有錢,有人有人的他們,再次投入大量的錢財讓朝廷幫忙生產海船,為進軍大海做準備。
隨著大筆錢財流入造船業,從事造船相關行業的人才,物資大漲,很是讓朝廷和一些商人百姓大賺一比。
就連造船技術,在如此刺激下也有了很大的突破。據姬鬆所知,在不久前,明州造船廠徹底攻破了八千石海船的建造技術壁壘。不但造價大跌,就連萬石巨船都有了建造的可能。
如此種種,都是對大唐有著極大好處的事情,而作為皇帝的李世民,他能不高興?每年大量的錢財經過海貿流入大唐,不但給大唐帶來了巨量的稅收,還讓上百萬百姓因此受益。
加上稅製改革之後,特彆是商稅有了明確的階梯收取之後,大唐的商稅一年比一年高。按照如此趨勢,大唐的稅收結構,或許不久的將來就會發生極大的改變,商稅超過農稅,成為大唐最重要的稅收組成將不再是鏡中花,水中月。
如此大的改變,作為皇帝他能不高興?
按照孫道長的話說,皇帝現在身體康健,隻要不大喜大怒,必然有足夠的壽數。
想到這裡他就不得不同情下李承乾這苦逼孩子了。當初被自己坑的進編書這座大坑中,這一乾就是十多年,到現在還沒有徹底完成。
要是不出意外,怕是還有的等啊!
李世民被姬鬆奇怪的眼神看的有些發毛,這是什麼眼神?一會兒可惜,一會兒幸災樂禍的,保準沒安什麼好心思!
啪!
對於姬鬆那當然是沒什麼好客氣的,和這小子就不能客氣,稍微給點染料就乾開染坊。給個笑臉就乾順杆子往上爬。唯一對付他的好辦法就是千萬彆客氣,隻要你一客氣,那這小子就絕對是比你還要不客氣!
於是一巴掌就啪了下去,也不管這小子那幽怨的眼神,背著手就去參觀他的皇宮了。畢竟要建一座大殿,還是用石頭建,這肯定不能小了,小了丟的是大唐的臉麵。至少不能比書院的圖書館小,不然他的臉麵往哪擱?
所以,這必須提前找好地方才是,省的到時候手忙腳亂的。
至於那些人答不答應?嘿嘿,以前說大唐國庫沒錢,但現在誰要是敢說這話,他非得一口唾沫飛過去。
沒錢?大唐每年數千萬貫的錢財去哪了?要不是朕和你們對對賬?
彆以為他不知道底下一乾大臣們的心思,這些年眼看大唐戶部有錢了,一個個想著法子找朕要錢。不是這裡發大水了要救濟,就是哪裡地震了需要朝廷支援。
要麼就是自己治下有個湖,每年都要淹沒沿岸地區,要是能圍住了豈不是要多出數萬頃良田?
反正就是各種理由都有,一個個獅子大開口,一要就是上萬貫,不知道的還以為大唐到處災禍呢。
至於說貪汙?嗬嗬,在他的治下誰敢貪汙?保管能讓他們後悔來到這個世上。
大唐需要去邊疆的官員缺額太多了,之前雖然去了一批學生和一些書生,但多是愣頭青,去了當地,愣是梗著脖子敢和當地都護府大都護硬剛,將那些個老將氣的不輕,多次來奏章訴苦。
不去些老人不行啊,雖然他也希望邊疆官員不是鐵板一塊,但畢竟是要經常打仗的,這樣搞下去,遲早要出事。
但這些經年老吏就不同了,能在他眼皮子底下貪汙,不說膽量如何,就這輕易不被人發現的本事就不是一般人能具有的。一個個都是官場老油條,見風使舵那是拿手好戲。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那是基本操作。
將這些人派去邊疆羈縻州,也算是給那些頭腦發熱的小青年們降降溫,一是彆以為天高皇帝遠就可以為所欲為了,看看你們的老前輩,要是敢胡作非為,他們的現在就是你們將來的下場。
二來也可以中和下這些初生牛肚不怕虎的憨氣,千萬彆和那些個殺才給鬨僵了。人家掌握大軍想要對付你們這些小年輕,那還不是手到擒來?
所以,千萬彆小看這些倒黴蛋,用處大著呢。
在一個帝王眼中,根本就沒有無用的人,要是真的辦不好事,那是沒放在對的位置上而已。
而這種本事,恰恰就是一個合格帝王應該具有的能力。而這種能力,被世人稱之為:帝王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