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一章 何為自律?(1 / 2)

姬唐 喬木兮有思 8243 字 11個月前

“那劉成又是何人?怎麼沒聽說過?”

有人眼尖,看到一個名叫劉成的人賠率也不是很高,頓時驚訝道。

“劉成?這是哪個犄角嘎達冒出來的?以前怎麼聽到沒聽說過?”

剛才言之鑿鑿的那人卻啞火了,最後隻能無奈道:“這人我也沒聽說過,隻是之前騎射幾乎得了滿分,要不是最後一箭偏了一分,恐怕會是第一個騎射科的滿分。”

“平切此人在卷試時也得了九分的成績。雖然在體能上隻是及格,但其能力是母庸置疑的。這最後一科是戰局推演和策論,以此人本事獲得前十還是有可能的。”

隨後搖了搖頭:“隻是可惜他的體能太拉分了,不然這前三也是能碰一碰的。”

隨後眾人又說道高崇文、阿史那道真、郭待封、陸耀宗、謝承祖,蕭正等人,都是讚歎連連。就連他們都覺得此次大比簡直群星閃耀。要是不出意外,將來這些人怕都是朝廷上的大將。

就在眾人議論紛紛之時,最後高台上的眾人也是激烈連連,雙方唇槍舌劍,在沙盤上頓時殺出了真火,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們在真正的戰場上呢。

這時李世民也坐不住了,沙盤推演是他的主意,就是希望能找出擁有謀略的統帥之才。

雖然隻是推演,但這也能體現出一個人的軍事素養,甚至能看出他們的用兵方式和心性。一個急躁的人是萬萬不能當統兵大將的,不然那就是將士們的災難!

不管這人其他科目如何出色,但性格上的缺陷才是致命的。特彆是當李世民看到郭待封指揮己方士兵不顧傷亡攻城時,不著痕跡地搖了搖頭。

郭待封他是知道的,郭孝恪二子,聽說武藝不錯,兵法也還行,在書院也算是較為出色的了。但今日看來這急躁的性子也是不改改,怕是不能大用了。

姬鬆也是搖了搖頭,曆史上就是因為此人急功近利,不服薛禮統帥,不聽將令,這才導致大非川之敗。雖然不能將所有責任全都推給他,但他卻要承擔相當大的責任!

當李世民來到蕭正跟前時,當看到他規規矩矩地排兵布陣,麵對敵方的攻擊巍然不動時,眼中閃過一絲滿意之色。此人用兵穩重,或許進攻不足,但守城有餘,心中已經浮現出他將來要去的地方。

高崇文,隻見他指揮士兵從山間小道七喜對方後方,打的對手不得不回援,頓時手忙腳亂。但卻因為對方在後方部署得當,他隻能無功而返。

喜歡弄險,又是一個魏延式的人物,但卻缺少了魏延的思慮周全。不過瑕不掩瑜,將來隻要培養的當,性格再穩重一些,不難成為一個棟梁之才。

陸耀宗,江東陸氏子弟。

江東陸氏在三國魏晉時期可謂是人才輩出,但近些年確實有些沒落了。此人用名循規蹈矩,思慮周全,但缺乏決斷,卻是可惜了。

謝承祖,當看到此人的用兵後,李世民一愣。看著對方奇正相輔,用兵穩重時,看了姬鬆一眼。姬鬆卻隻是搖搖頭示意此人和自己沒關係!

“這是先祖東山手劄上記載的用兵之法,當初臣曾送給子毅一份!”

這時謝廉上前小聲說道。

他目光複雜地看了對方一眼,要是記得沒錯的話,此人應該還是自己的侄子輩。隻是沒想到江東謝氏竟然出了個如此人才。他雖然在關中領立關中謝氏,但對於江東謝氏卻滿是複雜。

有怨恨,有失望,更有期許!

當年的恩怨早已煙消雲散,當初欺辱自己一家的那位早已作古,聽說後來淒慘非常。

能看到老家的人才,他也是高興不已,謝氏興旺指日可待啊!

隨後又看了幾人的推演,有滿意的,當然也有不滿意的。其中倒是讓他有不少意外,有幾人更是令他驚豔不已!

時間很快過去,當時間到了之後,李績敲響銅鑼。

當銅鑼響起,眾人才從推演中回過神來。有人早早打敗對方,有人大戰數百回合後險險勝出,但也有人棋逢對手,將遇良才,在時間到了之後還在相互焦灼!

“時間到,休息半個時辰後開始最後一輪比試!”

“諸位先行下去歇息吧!”

當眾人離去,李世民也帶著眾人來到後麵的大帳中。

“真是讓朕大開眼界啊,天下英才何其多也。誰能想到一次全國選兵之舉,竟然出現如此多的人才,倒是朕以前狹隘了。”

他確實被驚訝到了,雖然九成九都不值一提,但就算剩下的人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其中更是有數十人可為統兵大將,這讓他意外非常!

“何止是陛下,臣等也沒想到竟然會湧現出如此多的人才啊!”

眾人也是汗顏不已,以前倒是小瞧天下英豪了。

房玄齡苦笑道:“如此看來大唐的選材方法還是存在一些漏洞,不光是武將選拔,這讓臣不得不憂心文官的選拔啊!”

“武將選拔都選出如此多的人才,那要是文官選拔效彷呢?會不會也湧現出一些大才?”

李世民一愣,但隨即搖了搖頭道:“相比於文官,武將的選拔製度才是大問題。武將之才平時顯露不出,就好比潛龍在淵,隻有漲潮之時才能一飛衝天。”

“而此次的選兵就是他們的機會!”

他想了下,隨即說道:“不過玄齡說的也對,不使人才埋沒,確實需要重新製定選官製度,此事後麵再議吧!”

“陛下,臣建議科舉製度已是最完美的製度,但在實施過程中存在漏洞。臣建議大辦學堂,從縣一級逐漸向鄉鎮普及。”

“並且在不動搖大唐財政支出的情況下,大量減免讀書費用和成本,使更多的人讀書明理。然後明確升學製度,和考核製度。”

“暫且可分為鄉鎮蒙學,州縣擴展學業,在道一級設立大型書院,然後經過考核後,進入皇家書院,或者國子監就學。”

“落實實踐製度,凡是選官之後,必須有一到三年的實習實踐,讓其了解大唐的運作和製度,不然一旦選官就去地方上治理,極有可能手忙腳亂,不知所雲,從而將權利下放到州縣小吏手中。”

杜如晦直接指出當下文官選官的不足,並且給出建議。並且聽來更加規範和有效!

“克明此言大善!”

李世民聞言大喜,越想越覺得此法行之有效,高興道:“那這件事就麻煩你和玄齡了,正好你們也休養了一段時間,既然不願再入朝堂,那就平時給朕試漏補缺。”

看到兩人想要拒絕,他大袖一揮,霸氣道:“不必多言,此事就這麼定了!”

完全不給兩人反駁的機會!

房杜二人相視苦笑,沒想到盤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早知道就不說話了。好不容易退出朝堂這個漩渦,現在又給進去了。

不過他們知道,要是再給他們一次機會,還是會說出來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