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三危~(1 / 2)

姬唐 喬木兮有思 8197 字 11個月前

轉眼已是元統元年三月,貞觀年已經走到了儘頭,曆史也在這一刻翻開了新的篇章,李承乾禦極八方,四海臣服,天無災禍,國無外患。四海升平,百姓安樂!

貞觀年給李承乾留下了太多的遺產,隻要他這輩子不胡來,大唐哪怕按照現在的軌跡不斷前行,也必然是曆史上不可多得的盛世。

元統,是李承乾的年號,意為一元更始,統帥萬方,也有正統之意。

這是太上皇李世民給自己太子精心挑選的年號,他破除了來自當年的詛咒,他的孩子沒有再自相殘殺,他的太子更是極為出色的繼承人,讓所有人都無可挑剔!

新年要有新氣象,新皇正式改元,也應當有一個新的氣象。

於是,大唐元統元年三月,李承乾親下詔書,大唐所有百姓的田賦減半,為期十年。此詔一出,天下嘩然,百姓嘩然,舉國嘩然!

百姓奔走相告,讀書人喜極而泣,百官歌頌皇帝,就連外國使臣都為之震撼莫名........

自此,李承乾的皇帝之位,再也無可動搖,就算他在後宮之中驕奢淫逸,隻要不影響百姓生計,就算他倒行逆施,但就憑借這份功績,青史之上,必然大讚之。

元統元年四月初十,李承乾於城外祭天,回途中有百餘老叟攔下禦架,獻上萬民傘,願大唐安泰,萬世不替.......

元統元年五月初六,有明州刺史發現有真龍出沒於雲間,吞雲吐霧,降下甘霖,以為祥瑞,隨報之朝廷........

七月.........北庭長史府上報,曰:沙漠泉湧,戈壁冒新芽,數日間,已是鬱鬱蔥蔥........

八月............

-----------------

太極殿,聽著百官念誦著各地的祥瑞奏章,就算是再厚臉皮,李承乾也有些臉紅。這些祥瑞到底怎麼回事,在場諸位大臣比誰都清楚。

要是以往,早就有人出來指責這些人無中生有,勞民傷財了。但這次,百官以最大的容忍度,硬是捏著鼻子認了。

誰讓坐在龍椅的這位做出了那樣的功績呢,天下田賦減半,這不過是個開始而已,剛開始有人已經認為可以全麵取消了,但卻被諸位老臣否決了,就連姬鬆也難得參與此事,認為現在還不是時候,應當慎重。

是姬鬆不想將天下普通百姓的枷鎖取消嗎?不,他比誰都想,沒有人比他更清楚這樣做到底會給大唐帶來什麼,但他還是認為快了。

任何事情都有其兩麵性,大唐現在是不缺田賦那點錢,但不是說不重要就取消了,那怎麼能成?

皇帝有皇帝的義務,百官有百官的義務,那麼百姓也有百姓的義務,誰都不能在這個環節出現問題。

全麵取消百姓負擔不是問題,問題是今後如何讓百姓參與到大唐的建設當中,現在天下九成還是種田的百姓,工業也才剛剛起步,一旦給百姓解綁,到時候人口必然大增,人口大增之下,必然會湧向城市,但城鎮中能吸納這麼多人口嗎?

不能,完全不能!

十年的緩衝,也是為此做準備的,要是十年後還不能解決這個問題,那就再續上十年,直到徹底解決隱患為止。

散朝後,李承乾留下了姬鬆,兩人來到禦花園,直到一處涼亭中。

“朕也沒想到他們竟然如此.........”李承乾有些臉紅道。

姬鬆卻不以為意,笑道:“陛下這是為何?難道不好嗎?”

李承乾糾結道:“也不是不好,隻是覺得有些...........”

“陛下著相了,這不過是手段而已,不然那些老臣能捏著鼻子認了?隻要此事對大唐有利,那就去做,沒什麼不好意思的。“

“以前我聽人說過一句話,說是不管是黑貓還是白貓,隻要能抓住老鼠,那就是好貓,臣深以為然!”

李承乾一愣,咀嚼幾遍,越是覺得此話博大精深。子毅這是在告訴自己,不管用什麼手段,隻要能達到目的就是好手段?

“陛下,大唐現在看似繁花著錦,烈火烹油,但卻處於極為危險的境地,做任何決定之前,必然要三思而後行。”

“何謂三思?思危,思變,思退。”

李承乾一愣:“我大唐威震四海,橫有八荒,唯一有和我大唐掰手腕的大食也彆你在西域一朝打折,數十年內不可能恢複。我大唐又還有何隱患?”

姬鬆笑了笑,指了指東邊道:“外海!”

又指向北方:“草原!”

最後指向腳下:“國內!”

李承乾若有所思,說道:“海外朕知道,根據這些年的發展,海外大世家都發展的不錯,現在差不多已經過了開拓時期,而到了兼並時期,你是說他們會威脅到大唐?”

姬點了點頭,但隨後又搖頭道:“是也不是!”

“海外領地兼並必不可免,但無論如何朝廷都要拖延這個時間,不管使用什麼手段,都不能讓他們整合,就算是無法避免,也要切斷他們和大陸家族的聯係。”

“他們可以獨立,甚至可以建國,但決不能讓大陸上的世家們掌控他們,這是底線,不然我們將養虎為患,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釀成大禍!”

“削弱世家還得進行,但不能逼的太緊,讀書人越來越多,也將意味著世間站在我們這一邊,時間越長,他們的底蘊就越加被削弱,這是大勢,誰也不能阻擋。”

“讓他們嘗到海外的甜頭,最好全部搬出去。但這個可能性不大,中原百姓鄉土情結極為嚴重,更彆說這些以祖上為榮的世家了。“

姬鬆也是無奈,這點他也沒辦法,隻能希望用時間去慢慢消磨。

“所以,我們要讓他們儘可能的全力支持海外,以此增強海外領地的實力,人是自私的,也是不知足的,隨著時間慢慢過去,海外就真的甘心成為中原世家的提線木偶嗎?”

“不,他們會不甘心,會猶豫,會想著去脫離身後家族的羈絆。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支持他們,但又不能擺在明麵上,這會讓大唐國內世家徹底撕破臉的。”

“我們隻要在合適的時間,做出恰當的決定,這將無可避免!”

“先漢的推恩策,在大唐也不是不可以用..........”

聽到這裡李承乾恍然大悟,特彆是最後一句,更是讓他醍醐灌頂。推恩策啊,千古第一陽謀,是啊,漢武可以用,為什麼他就不能用?

那些大世家,海外領地,和西漢當時的各地諸侯有什麼不同?

唯一不同的就是大唐比當時的漢朝更加強大,他比漢武帝更有時間和耐心。隻要慢慢來,看誰熬得過誰?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