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海邊夜談 吐蕃見聞(1 / 2)

姬唐 喬木兮有思 7600 字 11個月前

傍晚的島上可以看見最美的,沒有任何遮擋的海上晚霞,鮮紅的色彩,和蔚藍的海水,相互倒映,相互襯托,你成就我,我成就你.......

天漸漸暗了下來,晚霞也越來越淡,太陽也隨之沉入海底,或許,那裡就是人們所說的湯穀........

明月在空中高懸,永遠是那麼的清冷和高傲,好似不屑任何評說和讚美,也或許是被讚美的多了,已經沒了感觸。

姬鬆一身長衫,站在海崖峭壁之上,俯瞰汪洋,遙望蒼穹。

不知從何時開始自己已經很少這樣去看一看天地了,匆忙的活著,急促的奔走.......但不該是這樣啊。

後世種種,皆如夢幻泡影,他很多時候都分不清到底是在魂穿大唐,還是夢中輪回了一番,分不清了,也不想分清。世間本就如此,又何必執著呢?

“子毅,我.......”

不知什麼時候薛萬撤來到了他的身後,或許來了有一會兒了,也可能是剛剛到,姬鬆不清楚,也沒心思去問。

“你如果說對不起的話,那還是免開尊口,因為當第一次說過之後,你就打算繼續對不起我,那樣,我會忍不住錘死你的。”他頭也不回道。

薛萬徹啞然,隨後就坐在石頭上,怔怔地看著海麵不知道在想什麼。在得知姬鬆醒來後來了這裡,他就立馬來了。他自己也不清楚為什麼,這段時間自己看似瀟灑,但心中之痛又有誰能知道?

妻子嫌棄自己頹廢,不知上進,孩子們也覺得自己窩囊,本來在長安待的好好的,卻被貶到了這荒島上,擱誰誰能心裡舒坦?

但他上次的事情卻是看清了,就自己這樣的人,在亂世可為一方戰將,在有動亂的時代也有自己用處。但到了太平盛世,就自己這樣的莽夫,要心計沒心計,要腦子沒腦子,遲早都是沒人收拾的貨色。

自己越是努力就越偏離自己的初衷,在長安看似威風的緊,但那都是看在姬鬆的麵子上。背地裡不知道怎麼埋汰自己呢。

這些他都清楚,但他不在乎。

但上次的事情他徹底看清了自己,自己,根本就不是當官的料,這次栽跟頭,下次還能躲了過去?

“我這輩子就這樣了,我知道我沒有資格要求你什麼,要是你還認為這個兄弟,將來幾個侄兒就交給你了,隨著我,這輩子就全毀了。”

“不求他們大富大貴,隻求他們平安無事,這就夠了!”

姬鬆有些啞然地看了眼有些低沉的薛萬徹,沉吟片刻道:“這次就讓他們跟我回長安吧,這裡到底是有些小了。”

薛萬徹感激看了姬鬆一眼,想說些感謝的話卻被姬鬆打斷。

“你丫的就是個不長記性的,與其在長安不知道什麼時候被人算計了,還不如在這裡待著。這裡名義上算是我的封地,隻要我還在一日,我保你餘生安穩。”

“但是你記住,封地僅僅是名義上的,你他娘的可千萬彆給真的當成國中之國了。這裡地理位置極為重要,現在或許還看不出來,但等到海外發展起來,這裡就是一座鎮壓東南海域的橋頭堡,要是那個時候卻還在我姬氏的手中,怕是會引起公憤。”

“有些話我不好和潤兒說,唉,到底是長大了,都有了自己的想法。你平日多看著他點,有上進心是好事,但他的身份就注定他太強的上進心未必是好事。”

“那可是大唐唯一的傳世爵位,真真正正的與國同修。他的起點就是彆人一輩子都望之不及的終點,看看在這裡待幾年,我估計要不了多久就會將他調走。”

薛萬徹聽的心底發堵,站起身來踢了一塊石子,罵罵咧咧道:“娘的,這人和人真的他娘的不能比,彆人巴不得自己孩子有上進心,你倒好,還嫌棄孩子太優秀了?”

“娘的,老子找誰說理去?”

兩人就這麼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天這地暗了下來,但卻在明月的照耀下顯得並不黑暗,甚至還有些明亮。

直到風越來越急,這才轉道回府.........

...............................

明月就高懸在那裡,每時每刻都有人在去遙望,自從書院解密月亮,得知上麵沒有嫦娥,沒有玉兔,也沒有廣寒宮和月桂,更沒有扛著斧子砍樹的吳剛後。眾人壽雖然失望,但卻並沒有減少對月亮的寄思。隻是認為那是神仙不想見到凡人,或者凡人肉眼凡胎,就算到了仙境也是什麼都看不到。

所以,月亮還是那個一看到就想到家人,想到團圓的寄托之物。人們有時候就是如此死心眼,數千年的思想,不是一個小小的望遠鏡能破除的。

在大唐的西南角,高原之上,張少陵一行已經來到這處中原人很少涉及的地獄,他的所有見聞都是彆人傳出來的。

隨著這些年和吐蕃的交往越來越頻繁,高原上的事務也都緩緩傳回國內。但對於生於龍虎山,長於龍虎山的他而言,總是如同隔靴搔癢,懵懵懂懂。

但自從由川西入東女國,來到這片神秘的高原後,他才真正的明白這是何等的天澗。地勢高聳,凡是中原人一來此地就會突發各種疾病,就算是他們這些修習道家養生導引術的人,也都有各種不適。

好在他們適應的快,不然恐怕不死去幾人是過不去的。

現在的高原顯得較為平靜,自從吐蕃大相祿東讚攻取天竺一國後,就開始了休養生息的策略。此時鬆讚乾布不能理事,由其子監國,祿東讚輔政。

雖然有很多手握兵權的將領不滿,但在祿東讚的手腕下不得不蟄伏。

“道主,吐蕃大相前來迎接我們了!”

一名年輕道士來到張少陵身邊說道,道主,是道家個脈賦予張少陵的稱呼,是西行傳道的身份。這既是榮耀也是責任。

成,則是真正道主,必將成為道家大功臣。敗則一切皆休..........

“吩咐下去,全部下馬迎接!”

“謹遵道主之命!”

很快,遠處傳來陣陣馬蹄聲,數百騎兵在草原上疾馳的勢頭不是所有人都能淡然處之的。但張少陵卻淡然地看著迎麵而來的騎兵,甚至還有時間整理自己的道袍!

其餘眾人雖然心中有些忐忑,但看到張少陵的舉動突然平靜下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