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盛家回京(1 / 2)

李湛和華蘭的婚事總算定了下來,經過了交換生辰八字,也就是所謂通資財,當然因為當時的李湛身無餘財,也隻是單純的寫了生辰八字。

沒有幾天,李湛就拿著盛老太太給的產業,出了盛府,獨門立戶,在揚州城的一套宅院裡住了下來,經過一係列的忙碌,李湛總算是和盛華蘭成了夫妻,婚後兩人也算是生活和諧,相敬如賓。

夫妻二人在揚州也沒有待多長時間,就夫唱婦隨的一起回到了汴京,好在盛老太太給的產業中,就包含汴京城的一套房產,不然二人在汴京城還要租房子住。

翰林院,唐代初置,宮廷供奉機構,安置文學、經術、卜、醫、僧道、書畫、弈棋人才,陪侍皇帝遊宴娛樂,統稱翰林院,並非正式官署。

晚唐以後,翰林學士院演變成了專門起草機密詔製的重要機構,有“天子私人“之稱。在院任職與曾經任職者,被稱為翰林官,簡稱翰林。宋朝後成為正式官職,並與科舉接軌。無論政治地位高低,在各朝各代,翰林學士始終是社會中地位最高的士人群體,集中了當時知識分子中的精英,社會地位優越。唐朝的張九齡、白居易,宋朝的蘇軾、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等,皆是翰林中人。

入選翰林院被稱為“點翰林“,是非常榮耀的事情。翰林學士不僅致力於文化學術事業的傳承,更踴躍參與政治,議論朝政。由科舉至翰林,由翰林而朝臣是科舉時代士大夫的人生理想,是儒家學說中“達則兼濟天下“的表現。

翰林院是個清貴衙門,也沒有多少的煩心事,大部分都是為皇帝起草內旨,充經延日講,論撰文史,稽查史書、錄書,翰林學士承旨和翰林學士為正三品,不任他職,專司內製,充皇帝顧問,宰相多從翰林學士中遴選。

因為李湛寫得一手好書法,再加上當初殿試名次的風波,讓官家印象深刻,所以李湛也算頗得聖寵,經常為官家所招,起草詔書,也算是春風得意,仕途平坦。

一晃時間就過了三年,盛紘也三年任期已滿,加上盛紘很會做官、做人,多有政績,和當地士紳官吏多有交好,考績評了一個優,被調回了京都,升了一級,擔任從五品的工部郎中,主經營繕清吏司。

本來盛華蘭還以為父親政績不錯,以為他最起碼能進吏房、戶房等熱門衙門,沒想到最後到了比較冷清的衙門——工房,盛華蘭渝很不理解盛紘的選擇。

李湛倒是理解盛紘的想法,因為京城裡官家此時已經年老、膝下無子,儲位不明,如果他去了熱門衙門,萬一涉及到奪嫡就麻煩了,還不如在冷清的衙門觀望一下再說。

李湛經過這幾年在汴京的做官,經常出入內廷,所以對此時的朝廷形勢看得十分清楚,兗王和邕王作為此時最熱門的奪嫡人選,爭鬥得十分激烈,在李湛看來邕王年長,膝下子女也多,所以在官家的心裡分量更重一些,官家更傾向於傳位邕王,但是因為邕王畢竟不是自己的兒子,所以一直不曾下定決心,放任兗王和邕王相爭。

二王相爭最後的結果,就是兗王日後見局勢不利,聯合榮家起兵作亂,兵圍皇宮,無奈之下的官家也隻能寫了詔書給距離汴京最近的皇室宗親趙福全,立他為太子,讓他領兵進京護駕,算是白白撿了一個皇位。

李湛對盛紘這人的政治敏感性感到滿意,盛紘雖然在家宅內部的事情上多有湖塗之處,但是對政壇上的紛爭看得卻是很明白,不會冒險惹下大禍,喜歡穩紮穩打,麵對上級也不卑不亢、長袖善舞,這種人雖然不會成為宰執,但是一樣在官場混的風生水起。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