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這座瞭望塔上,整個威爾斯山穀都儘收眼底。
這座威爾斯堡耗時近五年,先後有近萬人參與建造,他們中的主力是那些在曆次戰爭中被威爾斯軍團俘獲的敵軍戰奴以及因犯罪被判處苦役的囚徒,另外所有未能及時安置的新進領民也會被派到這裡參與築城,直到政務府妥善安置為止。
除此之外,每年農閒季節,那些已經成為威爾斯省有產者的農戶們也會在基層政務官的統一組織下前往威爾斯堡工地參與建設,當然不同於戰奴囚奴和暫時安置於此的新進領民,這些農戶前來務工是可以獲得不菲的收入的。
按威爾斯堡目前的規模和城池設計,平日能容納七百士兵和六千居民。
若遇戰爭等緊急情況,威爾斯伯爵內可容納一千二士兵和一萬五千居民。
而且目下城牆之內的部分其實並非威爾斯堡的全部。
在政務府的設計圖紙中,威爾斯堡還包括半島南方已成規模的工坊區以及半島河流對岸那片更為寬闊的土地。
按照亞特的計劃,隻要南下一戰成功,他便會在半島上架設一座石橋,將河流兩岸的土地連為一體,然後在修築一座稍微簡易一些的最外圈城牆,城市麵積將擴大五至十倍。
屆時,威爾斯堡將成為容納六萬人口級的真正的大城市。
現在說這些還為時尚早,眼下焦點應該放在最近時日裡不斷進出威爾斯堡的軍隊和物資上。
兩天前,受軍務府命令,威爾斯守備軍團的二十常備農兵帶著五十幾個應征農兵率先進駐了威爾斯堡。
然後威爾斯軍團輜重部的輜重兵們就攜帶軍資軍械和糧食物資從水陸兩條通道陸續抵達威爾斯堡。
糧食熏肉、酒水果蔬、營帳被服、炊鍋餐具以及武器盔甲、軍械工具等軍用物資被馬車和小船運送到威爾斯堡,存入軍營倉庫。
而此時,威爾斯軍團直屬騎兵連隊副隊長賈法爾正帶著五十騎兵押送一支車隊朝威爾斯堡行進,這支車隊有十架四輪鐵廂馬車,隨同馬車的還有五六個威爾斯軍團武器研究室的軍事吏員。
騎兵護送的車隊抵達不久,安格斯和卡紮克親率的威爾斯軍團第一分團戰兵就列著長長的隊伍,開進了威爾斯堡,這些步兵並未駐進城中大營,他們選擇了軍營附近的空地搭建營帳,在此歇息一日,這支軍隊將繼續南下,進駐湖泊地
此後的一個禮拜,威爾斯堡成為了軍隊和物資的中轉站,每天都有人員物資不停地進進出出。
而比威爾斯堡更為忙碌的是山穀南部的湖泊地駐軍大營。
自五天前第一批糧食物資走河道運抵湖泊碼頭開始,這裡每天都有數千磅糧食和物資運抵,駐軍大營的庫房已經快要滿倉,軍營外預備團的農兵們正領著湖泊地的農夫和勞役們加緊修建了三座臨時穀倉,主要用來囤積戰備糧食。
而就在第一批軍糧抵達的那天上午,一支特彆的隊伍剛剛離開軍營,沿著湖泊地東南方的山區走去,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