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8章 劇中世界(2 / 2)

簡行諸天 不想當然 9633 字 3個月前

韓琦讚歎道:“難得你能有如此心思和感悟,回京後我帶你見範大人可為好!”

謝玉行禮:“多謝韓帥,感激不儘!”

韓琦點頭滿意,朝中以文製武,許多文人都讀過幾本兵書的,韓琦自然如此!

但在邊關幾年,韓琦自然明白,讀通兵書和真的領兵打仗之間的區彆。

領兵打仗真是要看天賦的,以謝玉的年歲,雖不言,但其領兵天賦已經可知,又多以文臣自居,屁股上沒問題。

他們也確實需要這種人才,一個製科名額,推薦就推薦,謝玉能真的通過製科考試,那就是“真文臣”了。

入京兆府,永興軍路時,有邸報傳來!

北遼大軍西進入夏,夏遣使求和,自夏主李元昊自削封號,在送上降表,刺殺和懸賞謝玉人頭的事,頓時銷聲匿跡了。

三國對立,夏弱小,宋庭需要夏牽製北遼,自然不會坐視夏亡。

隻能“不計前嫌”了,不但接受夏重新稱臣,還賜下歲幣歲布。

作為代價,夏向宋重新開放“絲綢之路”,並定下仁宗在位永不犯送的誓言。

而作為北遼推兵的代價,夏送上金銀後,宋也是主動提高了對遼的歲幣歲布的上限。

在宋看來,給錢解決的問題,比打仗劃算太多了。

一時,可能湧起的三國之間戰事,頓時又沉寂下來了。

和平和穩定又成了主體。

而謝玉回到汴京城,除了等皇帝召見,基本就閉門不出了,他現在在宋民間可有“人屠”的“美名”了。

而得知自己那個對象楊妙真今年才十四歲,三年起步呀!

謝玉立刻以現在“風頭大”,要避風頭,暫晚幾年再說了。

原身父母也沒想到這個老三兒子,如此大的“殺性”,再有那做“人情”的幾萬軍馬,還有帶回汴京城十多箱黃金。

先聽孩子的話吧!

三國之事處理完,仁宗又改國號為“慶曆”了。

論功行賞,韓琦被仁宗授樞密副使、範仲淹被授予參知政事。

後韓琦帶謝玉拜訪範仲淹,謝玉以景祐五年戊寅科學生自居,範仲淹認可了。

認可後,自然要替謝玉“擋災“。

謝玉的低調,躲風聲之策,也得範仲淹的認可。

然後,才帶謝玉見仁宗皇帝。

說什麼保密,謝玉得授崇文館五品學士,掌經籍圖書,要知道這崇文館也是宮內秘籍圖書校理之處,是一個大型的皇家圖書館。

領導是三品直學士餘靖,

總之,很清淨,在這裡讀書自然是最合適的。

而仁宗皇帝之後又添了兩個皇子和幾個公主。

子嗣頗豐!

然慶曆年後,或農民起義和兵變在各地相繼爆發,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交織在一起,震動宋廷。

歐陽修上書改革,一時朝中沉悶的政治氣氛又變的微妙活越起來了。

或許是自己子嗣多了,要為子孫計,在和夏戰中,雖先敗後“勝”,現在外患已去,讓仁宗皇帝多了幾分自信。

從慶曆元年開始,針對冗官、冗兵、冗費三冗問題,以範仲淹和富弼提出十項改革主張,共稱條陳十式。

仁宗皇帝拜範仲淹為副相主持改革事宜,至於為什麼不是正相,自然是因為正相是三公一個,唯一的“正牌太尉”二十年天下相的呂夷簡。

威望太大,動不了。

原身父親隻能說是禁步帥太尉,是一個管步卒的小太尉罷了。

其他的,富弼為參政知事,韓琦為樞密副使,擢拔歐陽修、餘靖、王素和蔡襄為四諫官。

韓琦私下召謝玉詢問“改革”之事,言談中借用範仲淹與富弼的對話,“一家哭總好過一個地區的百姓哭。”

謝玉舉了一些例子,曆來改革者都是割守舊派的肉,分給大家,而是下場……。

宋製,能重治五代人心喪亂,自然是妥協分配很多資源給豪強和地方勢力,今已尾大不掉。

下重手改革,定然會引起巨大反撲,莫不如從吏治入手,溫煮青蛙,當今官家身體康健,有長壽之相,子嗣頗多,何必著急!

治大國如烹小鮮,又拿韓富所有仆役“做實驗”,驗證人性,一時韓琦有些心塞,把謝玉趕回崇文館,好好讀書就是。

而後在韓琦的建議下,改革果然從吏治入手,不那麼急切!

朝中多數臣子眼睛不瞎,不是不明白宋製的問題,隻是涉及自己,還是屁股問題。

但範仲淹他們做事有緩,加上仁宗皇帝的支持,隻要不是根本利益,也不是不能交換妥協。

一時,朝中局勢雖有風雲,但更多了幾分活力!

而謝玉提出這個諫言後,

“什麼,督監秘閣?掌院陸觀年”

“秘閣是什麼鬼?”

“是樞密院聯合六省之院創秘密學院秘閣,自成立起,秘閣便甄選天下少年才誌為大宋效力。”

“秘閣所取人才,將於無人所知處掃魑魅,平天下,為大宋帶來安定。”

“開院分齋,教授有誌少年,無分男女。”

“間諜學校?不,按這個時代說法,是培養細作的學院。”

再看那一個個男帥女美,書生打扮的“學員”。

這怎麼感覺有點搞笑呀,這是培養細作,還是偶像呀!

對了,謝玉反應過來了,果然這個世界也是一個平行投影的小千世界,可能是某部古偶言情電影或者電視劇的延伸。

但凡正常世界,是不會有這個“正大光明”的玩意的。

到也好,在這種附帶歡眾願力的“泡泡”世界,避開李蓮花搜索,隱藏起來,再好不過了。

轉眼已是慶曆四年,軟柿子捏完了,“改革”已經到的攻山頭階段。

就算是采取的溫水煮青蛙、利益交換之策,但總有些人天生的自私自利,還善於偽裝,拉著一幫不懂事的,找各種理由,為反對而反對。

甚至勾結內外勢力,一時夏、宋、遼三國之間又有沉渣泛起,國內“農民起義”、“匪患”也突然大大增多了。

但三國皇帝直接都很有默契,都不想打仗。

遼國的皇帝是個儒學愛好者,他不想打仗,奈何國內主戰派勢力強硬,想開疆拓土。

夏主李元昊是個有野心的,有野心之輩,多是主戰派,但謝玉那一招直接把夏國脊柱給打斷了。

再有野心,為了夏國,反而要主動壓製複仇派,主戰派勢力,這就是一個成熟的政治者。,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