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舟給陳侯的科舉製度是武則天改良過後的。
在武則天以前,科舉是重明經輕詩經,而明經科對於寒門貧家子弟而言根本無力跟世家子弟競爭,他們家境不好,沒那麼多錢買書,於是世家和寒門之間依舊存在著巨大的鴻溝。
直到武則天改良科舉,開始提升詩經課的地位,這種情況才開始改善。
比起明經科,詩經需要的是靈感靈光和才華。
哪怕是貧家子弟,他若有才,能作出好詩,也能出頭。
而且武則天還很有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意思,隻要你覺得你有本事,那你就能去當官,乾得好有賞,乾不好就請下來,後頭有的是人排隊。
她建造了一個以國為單位的人才庫,李隆基時期不少重臣,都是她當年挖掘出來的。
也是在她任上,誕生了無數才華斐然的詩人。
在武則天統治時期當個讀書人是件非常幸福的事,就算不能當官,也能靠教書養家糊口。
還有殿試,在她之前李世民雖然也曾在考試時進去殿內,但他不是次次都去,也不成體係,所以曆史學家們都認為,殿試是從武則天開始有了體係和規則。
以至於直到明清,都還在沿用武則天改良後的科舉製度。
雖然八股文成了科舉的主流,但製度未改,因為這個製度確實好用。
經過漫長時間和幾個朝代檢驗過的完整製度,拿到這裡簡直就是降維打擊,雖然依舊要經過本土化的更改,但足以讓陳國名聲大噪了。
除了世家以外,再沒人關注陳侯對世家的“殘酷”,無數士人從各國湧來,本來因為相國變成仙人,不再舉薦士人而準備退去的讀書人們再次瘋狂了,彆國士人甚至攜家帶口,準備在陳國定居了。
陳國這個名不見經傳,在諸侯國裡沒什麼存在感的小可憐突然之間名聲大噪。
然而除了士人以外,彆國君主世家都沒把科舉當回事。
他們認為世家協助君主共治天下才是正道,科舉是邪道,既然是邪道那就不必去管。
除了士人和百姓以外,幾乎所有人都在等著看陳國的笑話。
但哪怕所有人都不看好,陳國所有世家都在抵製,陳侯還是堅定不移的開始了第一次科考。
隻是這次科舉跟葉舟想象的,不能說是一模一樣,隻能說是毫不相關。
這次科舉沒有標準的考場,監考的是趙雪和另外兩個葉舟推薦給陳侯的士人,就連出的題,都是陳侯摳破腦袋才想出來,並且老生常談的問題。
考場甚至就是露天的,士子們在裡頭考,百姓們就在旁邊看。
並且一個早上就考完了,考生甚至能趕著回去吃飯。
由於紙出現的時間不長,很多考生的卷麵也不夠整潔,他們不知道怎麼控製力氣,一些字細得快要看不見,一些字卻力透紙背,一個字變成了一個墨點。
可即便如此,閱卷的時候陳侯依舊笑聲不斷。
很快,第一批靠科舉獲得官身的士人出現了,他們並沒有因此進入朝堂,但他們確實當了官,這個官可能隻是小吏或是糧官。
但誰也無法否認,他們確實身倚王權。
他們手中的權力都來自於陳侯,而非世家。
很快,這些官員就成了臨淄城內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但他們也被困在了臨淄,其它城市依舊被公族和世家掌握,他們裂土而治,陳侯可以把這些士人送過去,但公族世家也能讓這些把命留在那兒。
可陳侯也不急,這些都是急不來的,他要等公族世家放鬆警惕,再找機會。
徐徐圖之。
大約是陳侯在此之後沒了動作,張家的事也已經過去,陳國又恢複了之前的平靜。
這一年秋收,陳國又一次大豐收了。
隻不過陳國豐收的消息還沒傳到陳侯耳朵裡,趙魯兩國的使臣已經來到了臨淄,他們帶著冗長的隊伍,隻不過這冗長的隊伍裡並沒有帶給陳侯的禮物。
倒是給“仙人”帶了不少。
這裡未必沒有聰明人,趙魯兩國的國君都相信世上有仙人,但不相信仙人會到陳國去,比起對方是仙人,他們更相信葉舟是高人。
既然是人,那就可以收買,就能拉攏,為自己所用。
趙魯兩國的使臣來到臨淄並沒有第一時間去覲見陳侯,而是帶著仆從來到了葉舟的宅門口。
兩人互相認識,曾在一個學宮念過書,因此大門未開,他們就在門口攀談起來。
“趙兄也是來尋仙的?”穿著藍色長袍的男子笑著把馬鞭扔給一旁的從人。
“趙兄”微微頷首,他也露出一張笑臉來,他留著長須,很有文人雅士的樣子:“薑兄不也來了?倒是沒想到,來的竟然會是你。”
薑薈拍了拍趙鮮的肩膀,看著大門緊閉的宅子,手指虛點道:“看看,人家這是給我們吃閉門羹。”
趙鮮卻不當回事:“說不定是下馬威呢?高人嘛,總有幾分脾氣,就是沒有脾氣,也要做出那麼幾分脾氣來,過幾日也就好了。”
薑薈卻搖頭,他小聲說:“我看不像,來時我也派人問了,都說此人乃真仙。”
“說的有模有樣,不像無根編造。”薑薈很清楚庶民百姓編造故事的能力,要想編的有頭有尾令人信服實在困難,而那些有關神仙的事卻都有鼻子有眼。
他們路過一處村莊時,那村裡的人還說他們就見過神仙。
不過仙人老爺並未離開帳篷,他們隻受過仙人座下仙子仙女們的好處。
原本薑薈是不信的,可那村裡卻有幾樣他們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糧食,有土豆還有紅薯——這兩樣都是村裡人告訴他的叫法,說這兩樣東西極好種植,產量比陳國盛產的小麥黃米還要大。
薑薈這些年周遊列國,自認已是世間少有有見識的人了,可無論是土豆還是紅薯他都未曾見過,當日就叫村人做熟了給他佐餐。
土豆對他而言並不好吃,吃起來寡淡無味,即便蘸了鹽,依舊談不上好味道。
但紅薯他卻很喜歡,於是便從村人手中買了一些用以路上充饑。
吃了幾日的紅薯,薑薈不僅沒膩,還覺得這東西甚好,若是陳國家家戶戶都種上了此物,日後魯國百姓也就不缺紅薯了,魯國土地不豐,昔年也因土地貧瘠受各國欺辱,幸好曆經兩任明君,才有了如今強盛的魯國。
“不過,陳國如今有了仙人。”趙鮮意有所指,“不知是否還願賣糧給我們。”
薑薈卻不當一回事:“仙人若是不用俗世之物,自然難,可若他若是用……”
兩人都當慣了使臣,並沒有士人的清高,並不認為拿錢砸人是什麼壞事。
隻要能達成目的,彆說隻是送禮,就是把他們也送給這位仙人也行。
他們都坐好了被拒之門外好幾天的準備,果然,直到天黑都沒人開門。
第二日,他們又早早來到宅門前,依舊是閉門羹。
如此持續了六七日,兩人終於沒了耐心,他們不再求見葉舟,反而是去麵見了陳侯。
他們以前也和陳侯打過交道,知道此人識時務,知道如今天下趙魯勢大,沒有區區陳國說話的位子,因此即便當著陳國的朝臣,仍然如往常一樣質問道:“鄙人入陳以來,數日求見,仙人不曾見我,不知是仙人的意思,還是陳侯的意思?”
陳國朝堂上無人說話。
陳侯隻是笑著說:“魯使何出此言?既然是仙人,必不會聽本侯的號令,若能聽從本侯的意思,那就隻是凡人,不是仙了。”
薑薈也笑:“就讓如此,那就請陳侯給個準話,今年陳國豐收,百姓能填飽肚子,可憐我魯國,土地不豐,百姓隻能節衣縮食,日日困頓,若陳國不能相助,恐怕我魯國百姓就要受苦了。”
終於有忍不住的陳國官員忍無可忍地說:“若是拿錢買還好說,你魯國又不缺錢,為何行此強盜行徑!”
薑薈不解的看向說話的官員,他歎氣道:“我魯國連年征戰,都是為了保護陳國,不知死了多少魯國好男兒,魯陳兩國可是兄弟之國,兄弟之間理應互幫互助,否則其中一人挨打,令一個人便隻能看著了。”
陳國官員:“你、你強詞奪理!”
可他最後還是沒有說下去。
陳國官員雖然大部分都是世家出身,但世家內鬥是一回事,整個陳國的利益被彆國謀取就是另一回事了,更何況年輕的世家子弟,心中總還有那麼幾分強大陳國的理想和銳氣。
隻是薑薈的話他們想反駁,卻也不敢反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