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進退兩難(2 / 2)

我的紅樓生涯 千斤頂 8463 字 10個月前

以前靠著嫻熟的弓馬,曼古歹戰法(也叫安息人射箭法)征戰天下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

那個賈瑜憑借著強大的炮火和密集的火槍陣把無數蒙古人如同打小雞一樣從馬背上打了下來。

這大半個月裡,脫脫不花不是沒想過出動全部人馬跟賈瑜決戰。

但那個賈瑜仿佛擁有了一雙千裡眼一般,無論他們將大軍隱藏得多麼的隱蔽,他都能預知到。

隻要蒙古人出動大部隊,他就會迅速遠遁,從不和他們正麵硬扛。

但隻要蒙古人出動的人少了,他就會如同餓狼一般迅速撲過去,將那些人全部吃掉,然後在蒙古人的援兵到達之前逃之夭夭。

經過大半個月的相斥,蒙古大軍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迅速減少。

從剛攻下潼關時的八萬餘人減到了現在六萬餘人。

是的,如今蒙古大軍的人數已經從剛南侵時的十萬降到了五萬餘人。

如此巨大的戰損已經讓所有的蒙古高層感到了肉疼。

要知道,想要在環境艱苦的蒙古草原上培養出一名合格的蒙古騎兵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且這支大軍可不光是察哈爾部落的人,它是由準格爾、兀良哈、者勒蔑等十多個大小部落湊起來的聯軍。

而這已經是這些部落的大部分兵力了,一旦全部折損在這裡,一些實力弱小的部落就有滅族的危險。

雖然眾人都沒有說話,但各部落首領的意思已經表達了出來。

最後,還是身為左相的慶格爾泰站了出來硬著頭皮道:“尊敬的脫脫不花大汗,這次我們南征大夏,已經取得了預期的戰果。

我們不僅攻陷了宣府,還拿下了潼關,光是這兩個地方我們就繳獲了無數的金銀財寶還有糧食、布匹以及茶葉等物資。更重要的是我們還抓活了二十多萬的漢人奴隸。

有了這些人口,隻要回到草原再發展上幾年,我們就會變得更加強大,屆時我們再揮兵南下,一定可以滅了大夏朝廷,重新建立一個更加輝煌強大的大元朝。”

慶格爾泰知道,恢複蒙古人昔日的榮光是脫脫不花畢生的夢想,這也是他為什麼能夠數十年如一日厲兵秣馬,拚命發展的原因。

隻可惜,蒙古草原惡劣的氣候和先天性的原因限製了蒙古族的發展,無論他們如何發展,人口的瓶頸始終擺在那裡,這也是脫脫不花最為不甘的事情。

不過,後來脫脫不花也想到了一個法子,那就是通過掠奪漢人的百姓方式壯大自身,隻要將漢人的百姓掠奪到蒙古部落裡,經過兩三代的繁衍,這些人就會徹底馴化為蒙古人。

如此一來既能削弱漢人的實力,又可以壯大自身,何樂而不為呢,這才是慶格爾泰說出這番話的原因。

脫脫不花站了起來,走到大廳的門口,朝著北方神京所在方向望去,良久才麵帶不甘道:“罷了……這次就便宜了大夏的那兩位新老皇帝。

傳我的命令,全軍準備,三天後全軍正式開拔,朝宣府退兵!”

聽到脫脫不花終於宣布退兵,所有人都鬆了口氣,但也有人心有不甘的問道:“大汗……我們可以退兵,但為何要將潼關留給漢人?

留下一支兵馬駐守潼關不好嗎,要知道潼關可是神京的屏障啊,隻要占據了這裡,就如同把劍頂在了大夏的喉嚨。

而且為了攻占這裡,我們犧牲了一萬多勇士的性命,可不能白白還給那些漢人啊!”

脫脫不花看了看這位說話的人,他是兀良哈部落的首領阿達木。

他冷哼一聲:“阿達木,潼關雖是天險,但距離宣府實在太遠,補給格外困難。

大夏人也不用做彆的,光是在外頭伏擊我們的補給就夠我們受的了。

如果你實在舍不得潼關,那本汗就把潼關交給你,由你們兀良哈部來防守,你看如何?”

“這……還是算了吧!”

阿達木老臉一紅,趕緊搖頭拒絕。

他並非是不知道駐守潼關的麻煩,之所以這麼說隻是舍不得而已。

脫脫不花掃了眼眾人,突然豪情萬丈道:“各位也不必沮喪,這些天固然讓那賈瑜小兒占了一些便宜。

但咱們此次入關的目的也已經達到了,這次掠奪的金銀糧草和漢人百姓也全都送到了目的地。

等咱們回到宣府,將搶到的東西一分,再過上三五年,咱們勢必會變得更加強大,到時候再來找大夏皇帝的麻煩!”

“哈哈哈……”

眾人全都大笑起來。

彆看這些日子在賈瑜的襲擾下,蒙古人確實損失了不少人馬,甚至還被搶走了幾萬頭的牲畜。

但從總體上來說,他們其實並不虧。

光是搶到的糧食、茶葉以及金銀就足夠他們舒服的過上好幾年了,更彆提掠走的二十多萬百姓。

草原上即便是小孩子也知道,一個部落強大與否,看的不是它有多少牛羊、糧食,而是看它有多少人口,隻有人口才是一個部落興盛的關鍵。

隻要能將那些被搶走的漢人百姓帶回蒙古草原,安心的發展上幾年,部落的實力絕對會再上一個台階。

想到這裡,眾人的心情開始興奮起來。

脫脫不花大手一揮,“好了……這件事就這麼定下來,大家回去後開始收拾東西,明天便開始返回宣府。”

伴隨著脫脫不花的命令,眾人哄然一聲紛紛散去。

既然決定離開潼關,蒙古人也不再客氣了,開始對潼關進行了大肆的破壞。

一時間潼關內到處都冒起了滾滾濃煙,以及拆房子的聲音。

但脫脫不花很顯然高估了蒙古人的執行能力。

和來時的輕裝簡行不同,搶夠了的蒙古人在撤退時要帶走的東西可就太多了。

無論是攻城時用的回回炮,還是搶來的豬狗牛羊金銀財寶,甚至鍋碗瓢盆這些在漢人百姓看來尋常的東西對於蒙古人來說那都是了不得的寶貝。

一鍋傳三代,人走鍋還在這句話可不是僅僅是個笑話,而是真實發生的事情。

對於物資匱乏的蒙古人來說,誰要能搶到一口大鐵鍋那都是了不得的事情。

於是乎原本定好的第二天出發,硬生生的被拖延了,直到第三天第一支先頭部隊才開始從潼關出發……,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