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夢想(1 / 2)

終究是新上任先生郭嘉比較知道心疼人,他叫住了低頭剝小胡桃的思齊,道是外頭院子裡的花已經陸陸續續開了,讓她出門隨意轉轉便好。

郭嘉妻子早故,府中隻有他和公子郭奕兩人。郭嘉本人也不是那等講排場、愛享受之人,家中仆役數量十分有限,和劉贇書房的人員編製可謂是相差甚遠。

思齊一路走來,隻遇上了幾個年紀不大的書童,並未見任何婢女紅袖添香。

思齊剛走出院門不久,就看到一個四五歲的小孩子在乳母的看護下,邁著輕快的腳步向著這邊走來。

乳母對前頭思齊投來疑惑的目光,跟在思齊身後的婢女魏紫衝著乳母頷首,介紹道:“我們小娘子是黎王殿下府上的女郎,如今也是郭先生的女弟子了。”

思齊圖省事,便用牡丹花名給後來的兩個婢女取了名字,分彆作魏紫和姚黃。

隻可惜,這年頭人與人之間相互稱呼習慣用“阿”加名字中的一個字,於是這兩個婢女便分彆被稱呼為了“阿紫”和“阿黃”。

原本聽起來頗有風雅韻致的兩個名字,如今這麼一叫,倒是讓思齊生出了幾分“造化弄人”的感慨。

那小郎君正是郭嘉的幼子郭奕,聽說這位阿姊是黎王府上的女郎後,忙端正了姿勢向思齊問好。

糯米團子一樣的嫩生生的小郎君,五官生得精致好看,說起話來口齒清晰,小大人一般地對她作揖,喚她“阿姊”,直叫思齊喜歡得不行。

轉過一圈後,思齊對郭嘉附上的布局和構造有了大致的了解,還意外邂逅了郭奕,也算是不虛此行。

衣帶詔事件後,劉備倉皇出逃,殺了徐州刺史車胄後策應袁紹。

曹操接到消息後十分憤怒,準備近日出兵攻打劉備。

郭嘉和荀彧午後還要去曹操那裡議事,思齊和劉贇也沒有在府中多待。思齊逛完了園子,劉贇用完了茶,兩人便乘車回府。

今日的景園也有客人到訪,來人正是劉贇的遠房堂哥兼故友劉曄。

劉曄也是漢室宗親之一,族譜記載為光武帝劉秀之子阜陵王劉延之後。

劉曄論身份雖比不得劉贇,但在名氣上卻又高出了劉贇不少,據說此人明見萬裡、斷事如神,素有“佐世之才”。

劉曄前幾年一直跟著廬江太守劉勳打天下,識破了地方孫策詭計,後來又和舊主一起投奔曹操,成為了曹操座下舉足輕重的謀臣。

劉曄和劉贇同為宗親,早先年也曾受過劉贇的救濟,同劉贇關係一向非比尋常。

劉曄帶了家眷來訪,劉贇想著都是自家親戚,便叫了思齊和劉衡、劉城三個孩子出來見客,章太妃今日心情不錯,便叫人開了拂雲軒,設宴款待劉曄和妻子孟氏。

思齊另換了一套新衣,跟著章氏去拂雲軒赴宴。

劉曄這幾年一直跟著劉勳在外,在思齊看來並不算熟悉,比劉備出現在景園的頻率更要低了不少。

劉曄麵容清秀,這幾年在外跑得多了,臉上有了那麼幾分滄桑意味,但絲毫不減魅力。

劉曄和劉贇一樣,都是很會說話的人,席間,劉曄便以侄兒的身份一直同章太夫人說話,奉承得章氏滿麵紅光。

等散了席後,章氏看劉贇用了不少酒,便叫珠紅給他打水洗臉,又讓珠翠給大王上了醒酒湯。

劉贇半仰在榻上讓珠紅伺候著洗好了臉,對章氏說明了劉曄今日的來意。

曹操過幾日便要帶著劉曄出遠門,他家中妻子孟氏少不得還要母親代為照顧。

章氏對劉曄印象好,看孟氏也是個文靜知禮的,想也沒想便一口答應了下來。

思齊方才就感覺事情有些不對,隻覺劉曄對章氏殷勤得過分,沒想到還有這麼一出。

思齊對著劉贇好奇道:“聽說伯父年前才剛剛回京,這就又要出遠門嗎?”

劉贇道:“此次孟德率兵東征,想來子揚也會跟隨左右,再回許都怕是又要幾個月下去了。”

思齊後知後覺,既然劉曄這次要跟著曹操出門,那郭嘉作為曹操最倚重的謀士之一,想來也會跟著曹操東征的。

她才拜師第一天,師傅就跟著他的主公去打仗了嗎?

那她不等於是拜了個寂寞嗎?

事實證明,像思齊這樣的小人物永遠摸不透大佬的心思。

沒過幾日,曹操就點齊兵將向東去打劉備了,並留了郭嘉、程昱等人留守許都。

據說曹操臨行之前也沒有去宮裡同皇帝辭行,應該還是怕像元月初一那日一樣,再發生什麼事情。

思齊記得,曆史上有個說法,道是曹操在這件事情過後,便再不去麵見皇帝了。

劉備如今已經投奔了袁紹,打完劉備之後,打袁紹也是不可避免的了。

這麼一來,想來戰線會拉長,離開時間也會更久一些。故而曹操臨走時帶著荀彧、荀攸、劉曄等一眾謀士和許褚、張遼等幾位將領,卻把郭嘉等人留守在了許都。

曹操的決定倒也不難理解,出去打仗固然重要,但許昌這邊到底是他的大本營。衣帶詔事件之後劉協老實了不少,可這邊關係錯綜複雜,太多漢室宗親和舊臣虎視眈眈,也要留心多多看顧。

創業不易,守業就變得尤為重要,郭嘉此人向來靠譜,機警善變,如今又跟劉贇交好,留他在京中再合適不過。

= =

府上兩位郎君的先生衛夫子家中有事,暫時停課三日,思齊的先生郭嘉這幾日一直都在衙裡忙碌,也無暇顧及這位女弟子。

而劉贇每日上朝也不過應卯,他的身份放在那裡,即便不出現在早朝之上也不會有人說出什麼話來,便主動承擔起了先生的職責。

劉贇和先生到底不同,教課起來也沒什麼章法,不過半個時辰功夫,便從《墨子》課本聊到了這次的衣帶詔事件,詢問三個孩子對這件事情的看法。

一般人家是不會在家中討論這些問題的,就連衛先生在教課過程當中也會可以避開這些事情。

但劉贇覺得自己府上身處旋渦當中,孩子們多做了解、提前避開風險,增強自身遇事處理的應急能力不是壞事。

曹操的行事風格想來乾淨利落,從不拖泥帶水,董承等人也都被處理得十分乾淨,就連懷著龍胎的董貴人也難逃厄運。

作為長兄,麵對著父親的詢問,劉衡自然也是第一個起身回話。

劉協平日裡待劉衡這個堂弟著實不賴,而劉衡作為劉贇長子,在這一代漢室宗親當中也算是領頭人物,劉衡自然還是站在了皇帝這邊,對曹操一係列行為不認同的同時還有著隱隱的擔憂,擔心日後曹操權柄過大,殃及的不光是皇帝,還有整個漢室。

而劉城的想法更是單純一些,假如這次董承的行動得以成功,朝廷會不會再經曆一次動蕩,百姓原本稍稍安定的生活會不會再一次被打破。畢竟祖母也一直念叨,從前劉宏在位時候,他們家過得比現在可差遠了,若是如今的平衡再次被董承等人打破,府中的境遇究竟是好是壞誰都難以預料。

劉贇聽得不住點頭,見兩個兒子把觀點都表達得差不多,又把頭轉向了一旁的幼女思齊:“阿瑛你呢?可也覺得孟德此舉過分了些?”

思齊想了想,道:“如果我是曹公,經曆了這些事情,或許不會像他做得那麼絕,但我可以理解他的氣憤。換個角度來說,如果這次贏的人是董承王子服等人,相信曹操的妻兒和家眷也不會比董承父女好到哪裡去。”

再說了,曹操原本就不是聖父性格的人,若是將來董貴人孩子生下來坐上皇位後,將來又是一番風波。

劉贇點了點頭,又談起了曹操這次東征一事。

劉贇和曹操、劉備關係都不錯,對於曹操東征劉備也是持中立態度,隻是不好同孩子們明說,便跳過了這項討論,轉而聊起了袁紹和曹操之間的戰爭會不會爆發,誰會輸誰會贏的問題。

衛先生還是很推崇袁紹的,劉衡和劉城對也聽他說了不少袁紹的事跡——袁家四世三公,真正的世家大族,袁紹年少英才,當初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時,袁紹還是領路人,不管劉贇,曹操還是劉備,都在他手下辦事。

況且曹操現在論兵力的確不如袁紹,劉衡和劉城都一致認為,如果兩方之間發生戰爭,袁紹應該會占據優勢,最不濟也是平手。

劉贇也表示同意,這次孟德的確是著急了些,雖然不至於大敗,但應該會勝利得比較艱難。若是在這場戰爭裡,袁紹最終壓過曹操,不知會不會改變朝廷格局。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