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治國,武安邦,他的曾祖開創了一段神話。
沒有一個帝王甘願碌碌無為,李隆基亦是想乾出一番成績,成就自己的宏圖偉業。
隻是那個輔佐自己的賢臣,究竟在哪裡呢?
李隆基在思索著,他想的入神,直至一旁的宦官高力士在後麵小聲開口提醒:“陛下,天生異象。”
李隆基抬頭看向大殿之外,天逐漸暗了下來。
起風了。
文武百官開始竊竊私語。
這不是尋常的下暴雨前的變天,天越發陰沉。
李隆基擰眉,鄭重看著外麵的異常的天色,起身走下台階,一步步走向殿門。
有大臣出列攔住了他:“陛下,臣觀天有異象,貿然出去恐生變故,不如微臣先一步,替陛下探路。”
李隆基製止了他:“區區異象,還不至於嚇退朕。”
離殿門越近,看到的視野就越開闊。
天上的陰雲被風推著動,在太極宮之上彙聚成了奇怪的形狀。
這些陰雲堆積在一起,隱約是個方形的模樣。
聚集在一處的陰雲忽閃了幾下,彩光乍現,模糊的畫麵出現在堆積的陰雲上。
皇帝出來了,作為臣子的自然是不能龜縮在大殿裡。
於是太極宮外,以李隆基為首,站了烏壓壓一堆的人。
一行大字逐漸出現在陰雲堆積的天幕。
李隆基看著這一行他不認識的文字,表情凝重。
天上究竟是為何會出現這怪異的文字?
這字與他們平時所用之字相似,難道是上天的警示?
李隆基喚來太監,欲將這一行字的形狀記下,慢慢研究。
此時他在心中拉響了警鐘。
這烏雲密布的天氣,怎麼看都不像是吉兆。
可他才剛剛上位,酷暑剩下甚至不在大殿打扇,如何會生凶兆?
如此凶兆文武百官該怎麼想他?百姓該怎麼想他?
會不會認為他德不配位?
會不會有歹念的賊子趁以此為借口發動政變?
他借一個又一個政變完成身份的跨越,因此對政變格外敏感。
一個並非長子的借口,就能被太平公主作出累牘的長篇文章,試圖拉將他拉下皇太子之位,如今他初登基,餘黨未清理乾淨,很容易被不懷好意之人咬一口。
幾息之後,這一行文字變成了他們熟知的常用字。
【大唐不是一個王朝的名稱,而是一種信仰。】
有官員小聲讀了出來。
“大唐?大唐不正是我們所在的朝代嗎?”
“信仰?我們這個朝代被尊為信仰?”
“這話像是吉兆……”
李隆基看到這行字,心下稍安。
這句話不像是壞話,這異象或許並非如他所想的一般。
忽有聲音自天幕傳來,這聲音空靈,不帶分毫感情,卻格外好聽,恍如異界傳來。
【如果讓你回到中國曆史上的某個朝代,你會選擇哪一個?
我想若有此機會,任何一個中國人都會想親眼一睹大唐盛世。】
這話如石破天驚,一石驚起千層浪。
百官們已經不是在如小弦般切切私語,他們在大弦嘈嘈。
場麵一時混亂起來。
“諸位,神音說的是中國曆史,我們大唐成了曆史?!”
“我大唐泱泱大國,繁榮昌盛,如何能夠消亡!”
“這麼說,唐要滅了?”
一時之間,眾人哭天喊地。
“天要亡大唐啊!”
有的被天幕說的話嚇住了:“我還有幾年的活頭?
有的擔心場麵混亂容易生變故,更理智一些:“這天幕所言也並非為真,冷靜一些!”
“或許隻是障眼法,隻是江湖術士的把戲,不要上了歹人的當!”
聽聞此言,部分官員逐漸閉了嘴。
李隆基雙手負後:“安靜!若是神跡,自然不會傷及無辜百姓,若是齷齪手段,朕乃真龍天子,又何懼於此?”
渾厚有力的聲音給了百官以極大的心理安慰。
此話一出,百官皆安靜了。
是的,他們現在是站在皇帝的身後,又有何懼。
畫麵閃動,天幕上的內容還在變換。
畫麵之中,一人騎駿馬馳騁沙場,他的身後跟著鐵騎無數,振臂呼喊之間,千萬人應和。
神音娓娓道來。
【大唐卷軸握於他手中,翻手之間,便描摹出了盛世的模樣。
十六歲,他跨騎駿馬,手握長矛,於雁門關下救駕。
十八歲,他攻克長安,尊隋煬帝為太上皇,自為唐王。
二十二歲,他一戰擒兩王,奠定了李唐王朝一統之大業。
二十七歲,他登帝位,僅以六騎嚇退突厥。
二十八歲,改元貞觀,開啟貞觀之治。】
李隆基看著那波瀾壯闊之景,聽著空靈神音的讚頌,心潮澎湃。
激昂的樂音自天上傳來,配上噠噠的馬蹄,萬軍出征之景儘現眼前。
這便是他的曾祖,唐太宗!
他無緣得見曾祖征戰沙場的雄姿,如今借助天幕,他得以窺見其風發的意氣。
至此,李隆基完全確定,這天幕是神跡,是大吉,是對他們李家的讚頌!
許是見到曾祖的英姿,許是畫麵之中大唐疆域遼闊,又或許是空靈的聲音宛如神仙在側,亦或是自天上傾瀉而下的樂音激昂。
李隆基放在衣袖的手微微顫抖。
他目光如炬,灼灼盯著天幕,激動而又熱切。
這天幕既提到了他的曾祖唐太宗,是否還會提到其他的皇帝?
沒有一個皇帝是帶著碌碌無為之心登上那至尊寶座,他正值壯年,他尚且年輕,他可以乾出一番偉業。
他現在是皇帝,他是真龍天子,他是九五至尊!,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