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李隆基一字一句跟讀道:“為了營造評論區的和諧氛圍,初級用戶請完成答題後再進行發言。”
“我是初級用戶?“
【如隻在曆史區發言,隻需答曆史題。】
【請選擇你熟知的曆史人物進行答題。】
天幕之上出現了眾多人的姓名。
這裡麵有許多李隆基認識的,也有許多他不認識的。
在茫茫名字的海洋之中,李隆基精準地找到了自己的名字:“唐玄宗李隆基。”
一時之間,欣喜湧上心頭。
這就像是科考之時,考官就在身邊將答案一一說出,書本攤開放在考場,直接對著抄就行了。
不,不僅僅於此。
他可以在滿分的試卷上進行發揮,奪個魁首不成問題。
讓他李隆基來回答有關李隆基的曆史問題,答案自然更多了準確度與可信度。
畢竟沒有一個人能比他更要了解李隆基了!
就像沒有一個人能比詩人詞人更要了解自己的作品一般。
李隆基準備好了,無論天幕出什麼問題,他都有十足的信心去應對。
他昂首挺胸,胸有成竹點下了天幕上的“確認答題”,等待題目顯現出來。
【唐玄宗李隆基生於何年?】
題目下麵顯示出三個選項。
【A.垂拱元年 B.太極元年 C.唐隆二年。】
唐玄宗氣定神閒,自信將手伸向了第一個選項。
垂拱元年八月五日,睿宗李旦第三子李隆基生於洛陽。
他不僅記得年份,他還記得月份。
就說了,他李隆基是最了解自己的人,小小問題難不倒他。
至於太極元年,那是他登基的年份。
至於那最右邊的唐隆二年,唐隆二年發生了什麼大事嗎?
李隆基摸著下巴陷入了沉思。
這一年似乎沒有發生什麼大事。
這個選項是被拉來湊數的吧?
題出的不嚴謹啊。
李隆基並未多想,將其歸結於出題人的疏忽。
若這是要是他出題,他便不會將所有的年份都圍繞著一個人設置,高祖至少要列一個選項,太宗也是,以此來進行混淆和區分。
李隆基對自己進行了一番肯定,又對這題的簡單程度進行了一番批判,接著自信開始回答第二題。
與此次同時,後宮之中的楊貴嬪抱著不過兩歲的兒子李亨看著天幕,蹙眉道。
唐隆二年?真奇怪啊,他兒子的出生年份怎麼出現在天幕之上了?
不管了,這題定然是由陛下來做的,她隻要儘心養好兒子便可。
睡夢中的李亨打了個小小的噴嚏,咂咂嘴,翻了個身,又繼續睡過去了。
年僅兩歲的孩子,完全不知道自己多年之後會成為大唐新皇的命運。
天幕出現了第二題。
【請問下列哪個選項,是李隆基所殺三子之一?】
隨著天幕之上的字開始逐漸浮現出來,李隆基也逐漸慌了。
殺三子,他當真一日之中殺了三子?
這種題目為什麼要放出來?
大家都看著呐,文武百官都看著呐?
能不能給他留一點麵子?
彈幕完全不給他留一絲餘地,選項緊隨其後顯現出來。
【A.李琮 B.李瑛 C.李亨。】
第一個選項,他的長子李琮,今年不過七歲。
第二個選項,他的次子李瑛,今年也七歲,生母還是他頗為寵愛的趙麗妃。
十三個選擇,他的三子李亨,今年才剛剛兩歲。
李隆基腦袋空空,不知該如何選擇。
他太傻了,他單想到了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人,卻疏忽了這天幕之題來自於未來。
張說看著李隆基的背影眼神震驚又複雜,陛下果然殺三子。
他果然乾了這件事!
陛下的長子認真上進,又一向孝順,最體貼不過的。虎毒尚且不食子,如何能選一個孝順的兒子去死?
陛下的二子長相隨了他的母親,瓷娃娃一般可愛,那可是陛下喜歡的趙麗妃啊?且趙麗妃在陛下登基之前,做了那麼多年的外室,著實算不上跟陛下享福。若趙麗妃知道自己的兒子或許會死在陛下的手裡,該作何感想?
陛下的三子更不必多說,兩歲的奶娃娃他能有什麼錯處,他哪裡都沒有錯。
李隆基欲哭無淚。
為了獲得天幕下的評論權,此時此刻,他得做出一個選擇。
可是他如何選擇?無論第一個選擇的是誰,都說明了他心有不公。
文武百官都看著呐!
他放在袖下的手隱隱有些哆嗦,再也無法自信起來。
高力士看著李隆基蔫巴巴的背影,上前道:“陛下,不若從左往右,挨個選擇。陛下所求問天幕之事,是國家興亡的大事,隻有先一步知曉災禍,才能尋良策規避災禍啊!”
李隆基經高力士提點,沉下心來。
說的對。
提前知曉災禍,才能尋找良策規避災禍。
他看向百官,沉聲道:“朕愛子之心如一,未來發生何事尚且不可預知,朕的兒子們如今年幼,朕自當好生教導。朕依次選擇,隻為求問天幕國家興亡之大事。”
這話說的好聽,百官不是傻子,皆聽出來了。
兒子年幼,也就是說之後很可能長歪了,若是做了些什麼謀逆之舉,他殺了兒子也是理所應當。
好生教導,也就更坐實了上一句的言外之意。就是因日後有可能品行不端,才更要在小時候悉心教導。
百官沉思。
陛下這話確實有推卸責任之嫌,但提供了另外一種思路。
或許這三子確實做了什麼不當的舉動,才引來了陛下的怒火。
更何況如今有了天幕,眾人皆知陛下日後會由此舉動,哪怕是為了自己的名聲,陛下都不可能再做此事。
“一切皆是為了江山社稷,陛下請選吧。”
宰相張說帶頭道。
接著百官跟著附和:“陛下請選。”
在百官說著陛下請選擇的時候,後宮眾人心態差異巨大,說是南轅北轍都不為過。
王皇後內心無甚波瀾,沒關係,她沒有兒子,這事情跟她沒有半點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