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結局是被廢,自古以來,廢後的結局何其淒慘。
李隆基在看過天幕之後,也的確似乎是記起了二人扶持的夫妻情誼。
可帝王之心誰能揣度,這不值一提的夫妻情誼他又能記幾時。
上官婉兒的墓能讓他毀棄地如此徹底,更遑論她區區一個後位。
隻要李隆基想,那便是彈手指間的事情。
嬪妃們為上官婉兒流淚,為女子流淚。
可最終,嬪妃之中,也無人敢說話。
無人敢妄議帝王。
可他們不說,有人說。
天幕之上,開始不斷彈出一行又一行的字。
這些話來自於後世,來自於千千萬萬個記得婉兒的人。
【李隆基毀了婉兒的墓!】
【嗚嗚嗚我的婉兒……】
【無論如何她就是那個能以才量天下的女子。】
【看到她的墓被潦草的對待,還被摧毀,心疼我的婉兒。】
【巾幗宰相,紅妝時代走向權力頂峰的女人,她的墓不應當被如此對待。】
【為什麼會為婉兒惋惜,因為她如果生在一個平等的時代,絕非如此命運!】
【史書還抹黑我的婉兒!李隆基小人之心,沒有肚量!兩個女子他都容不下!】
天幕之上,一行又一行的文字出現在眾人眼前。
那些於眾人之人而最終沒敢說出口的話,於一千三百年的後人之口說了出來,於天幕之上,清清楚楚地展示給李隆基看,展示給文武百官看,展示給所有的長安城百姓看。
這樣快速且密集的言論是李隆基所沒有想到的,是完全出乎他預料的。
李隆基看著天幕,心裡一片震驚。
怎會如此?
韋後是逆黨,上官婉兒是逆黨,他李隆基才是李唐皇室正統的血脈!
區區一個宰相,難道他作為皇帝,比不得一個內宰相?
史書之上沒有太平和上官同為一黨的任何證據!
後人為何要為上官婉兒說話?
李隆基看著天幕,心緒不平。
功過後人評說,可她上官婉兒憑什麼?
【在上官婉兒墓的甬道之中,出土了她的墓誌銘。】
【這墓誌長寬均為七十四厘米,厚為十五點五厘米。墓誌石的四周以纏枝忍冬紋樣環繞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暗金色的底色彰顯了為其作墓誌之人的不凡。】
【這墓誌,與先前墓道兩側灰白的牆麵、寒酸至極的陪葬陶俑、完全坍圮的墓室頂部、幾乎被拆除的墓室四壁、被一片片撬開的墓室地磚形成鮮明的對比。】
【這才是五個天井的墓主人所應當擁有的。】
【墓誌石上劃極細的棋盤格,以陰刻,正書三十二行,滿行三十二字,全文九百八十二個字。】
【這九百二十八個字中,藏著婉兒的一生,藏著一個與史書所記載完全相悖的婉兒。】
【這才是,真正的婉兒。】
“真正的上官婉兒?”
清寧宮外,眾嬪妃眼睛綻出了光。
有些甚至眼角還含著為上官婉兒墓被毀而流的淚。
此時她們將麵頰上的眼淚擦淨,相互握住了彼此的手。
婉兒的墓被毀,還留下了墓誌。
後人都記得上官婉兒,記得這個掙脫枷鎖跳出框架的女人。
被李隆基毀掉的墓室,像是婉兒究其一生掙脫的束縛,在她死後,又重新栓在了她的身上一般。
而這墓中出土的墓誌,以不可阻擋之勢,助婉兒重新掙脫了那本不該在她身上束縛的鐐銬。
百官看著天幕之上,那黑色墓誌石上,細細密密的小字。
他們確實看不真切,可是一千三百年後,總有人能將這墓誌看清,一字一句,讀給他們聽。
長安城,所有知道上官婉兒之名的人,都在看著天幕。
真正的上官婉兒,究竟是何等模樣?
他們生前無緣得見這個巾幗宰相,能借墓誌得窺見一二分,也算緬懷。
長安舊街,一個老人眼含熱淚看著天幕。
這是已退出政治舞台,武則天的舊臣,也是與宋之問齊名的著名詩人,沈佺期。
天幕所言。
【這才是,真正的婉兒。】
一句真正的上官婉兒讓沈佺期夢回自己尚且年輕之時。
景龍三年,那時唐中宗尚且還在世,昆明池盼詩塞之上,上官婉兒獨站高台,眾人之詩皆她一人評定優劣。
不入上官婉兒眼的劣等詩被洋洋灑灑從高台之上扔下,白紙紛飛,眾人驚詫目光之下,婉兒手僅存兩張,一張是他的詩,另一張,便是他已故友人,宋之問的詩。
宋之問最終被評為魁首。一手應製詩讓他技壓群彥,他就此揚名長安。
此時,沈佺期麵向西,遙遙做了長揖。
那是友人故去的方向。
兩行熱淚滾下。
若延清還在,必當如他一般緬懷婉兒。
緬懷那個才情滿身,站於高台之上,素手以度天下詩文的女子。
【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銘。】
【夫道之妙者,乾坤得之而為形質;氣之精者,造化取之而為識用。挻埴陶鑄,合散消息,不可備之於人。備之於人矣,則光前絕後,千載其一。】
【道與氣於一人之身上兼備,那這人便是空前絕後,千年才出了這麼一個。】
【千年啊,就出了一個上官婉兒。】
【借這墓誌,我把真正的上官婉兒,講給你們聽。】,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