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這是在乾什麼?
已不再做宰相的姚崇也被李隆基請了過來,他此時心境與之前已經大不相同了,整個人看著都和藹了很多。
但張說依舊看他不是那麼順眼。
姚崇雖然不當宰相了,但是那張嘴巴對著他還是一樣的鋒利,偏偏他拿他也沒有什麼很好的辦法。
被天幕肯定的“救時宰相”,主動請辭回鄉,是陛下還需聽他的政見將他留了下來。
他就是想使絆子,也無從下手。
更何
況,他同一個虛職使絆子的意義在哪裡呢。
但宋璟便大不相同了。
宋璟是公認的耿直,嘴巴雖然也不說什麼好聽的話,但他對誰都這樣,甚至於陛下也不敢不聽他的勸諫,這是無差彆攻擊。
這種大家都受攻擊的感覺讓張說心裡感到平衡。
他知道,宋璟不是排斥異己,他隻是耿直,沒有什麼壞心思。
因此看到宋璟兩手空空站在那裡,有幾分迷茫的樣子時候,張說熱情走了上去。
“宋公這是未帶紙筆?”
宋璟老實點點頭,並不解問道:“你們帶紙筆,這是為何?”
張說一副你果然不懂,讓我這個有經驗的人來給你解釋好了的眼神:“宋公有所不知,我們這是聽講課,做筆記,寫感悟。”
接著,張說勻出一半的紙和一支筆,遞給宋璟,然後拍拍他的肩膀:“此次天幕直言講的人是宋公,宋公要留心了。”
宋璟隻得自己意會張說的意思,無論是這個“聽講課、做筆記、寫感悟”,還是那句意有所指的“宋公要留心了”。
眾人皆準備好後,天幕進入了主題。
【我們之前在講李隆基與太平公主政鬥的時候,提到過宋璟。彼時太平公主為爭奪朝堂權利,拉攏具有話語權的宰相,宋璟便是太平公主拉攏的第一個宰相。但宋璟堅定站在了李隆基一邊,不同意太平公主換太子的提議,直言:“東宮有大功於天下,真宗廟社稷之主。”】
【在此之後,他與姚崇共同提出,令太平公主離開長安,居於東都洛陽,李隆基的兩個哥哥外放出任刺史,兩個弟弟直接加入太子的護衛隊。這樣以來,能威脅到李隆基地位的太平公主和兩個哥哥遠離政治中心,兩個弟弟直接變成了李隆基的助力,這樣的提議不能不說是有政治遠見的。但宋璟也因此被貶為楚州刺史。】
【開元之初,宋璟被調任為廣州都督。李隆基已經登基了,已經徹底掌握了權力,卻還是沒有將他調到長安來,他心裡有怨嗎?】
[我不知道他,但是我先說我,我是得有的。]
[是啊,幫人說了好話但是人家還不承人情。]
[但是他是皇帝誒,皇帝的大臣真的很多,不記得宋璟也是正常吧。]
[我個人的拙見是,宋璟其實不太適合開元最初那個百廢待興的狀態。]
[你們居然能討論是適不適合,我就不一樣了,我曆史不好,我都沒聽說過宋璟。]
李隆基被天幕提醒,想到了這個問題。
在此之前,正如天幕所說的,他是天子,他是九五之尊,天子之言百官聽從這是常理之中的事情,他哪裡會想他的臣子是不是有怨呢?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對天子有怨,這是不想繼續乾下去了嗎?
李隆基看了宋璟一眼,輕飄飄地問:“你可有怨?”
宋璟行得正,坐得端,可謂是身正不怕影子斜。他認真回答:“臣沒有怨。”
宋璟是沒有什麼心情波動的,但坐在一旁的張說著實為他捏了一把冷汗。
天幕上來就玩這麼大的嗎?
問臣子是不是對皇帝有怨,他們哪裡敢?
天幕不知道另一個時空的宋璟已然幫她回答了問題,天幕自問自答。
【宋璟是沒有怨的,他不僅沒有怨,還乾出了一件漂亮的政績出來。他出任廣州都督之後不久,就發現了廣州的房子絕大部分都是茅草屋。茅草,就地取材,數量多,輕便易拿,在廣州那樣沉悶多雨的天氣裡,還有通風的作用。茅草屋的確是容易蓋,但是也有一個致命的問題,那就是怕火。所以在宋璟出任廣州都督之前,這裡火災頻發。火災所帶來的危害不僅僅是燒了一座房子這麼簡單,房子裡儲存的
銀錢物品,食物家具,甚至於產農副產品的牲畜都會在大火之中付之一炬。此外這隻是小型火災所造成的損害,更大型的火災給百姓帶來的損失隻會更大。】
[古代確實蠻慘的,小地方火災頻發真的是沒什麼好辦法,甚至因為水都是從河邊或者井裡打的,都趕不及救火。]
[但我們不一樣,我們有什麼,我們有消防員叔叔。]
[再次感謝我媽把我生在了現在。]
[所以還是少做穿越夢,因為條件真的很艱苦。]
宣政殿前又因為新名詞,“消防員叔叔”,而陷入了沉思。
什麼是消防員叔叔。
眾人一臉迷茫。
根據詞義,應當是專門救火的人?
但這畢竟不是什麼重要的事,天幕之上也沒有畫麵進行展示,所以百官沒有抓住這個不放。
他們的注意力又轉移到了宋璟的政績上來。
這個政績有人知道,也有人不知道。
但能走到長安這個政治中心的,除了那些年輕還未得到曆練的,哪個沒有點外放的經曆。
哪個不是在地方做出點政績的。
隻是宋璟這個政績,比他們的更大一些。
長安的百姓大部分停下手裡的活兒,出來看熱鬨。
“宋宰相是個好官兒。”
“我外甥前幾個月從廣州過來,聽我外甥說,他們都蓋上瓦屋了。”
“那真不錯啊。”
“誰說不是呢,火災容易燒死人啊。”
“這麼說來,宋宰相這無形之中還救了不少人的命啊。”
不僅僅是長安,各州都看到了天幕。
各州的刺史,都督,齊齊出來仰望。
這些地方官兒基本上都聽說了長安出現了天幕這樣的神跡,天幕來自一千三百年之後,曉古通今。
他們之中極少數的人見過天幕,此時再次看到,算不上驚訝。
但更多的人隻是聽說,卻無緣得見。
此時各州長官百姓都看著天幕,都聽神音講述宋璟在出任廣州都督之時做出的政績。
“這等小事,後人都知道?”
“天幕還未說是什麼政績。”
“宋宰相這是名垂青史了吧?”
其中有不乏渴望建功立業之人,一臉羨慕。
誰不希望被記錄在史,被後人永遠記得呢?
還有些深知自己沒什麼大本事的,隻想著渾渾噩噩過日子的。
“唉,宋宰相能當宰相,那是人家有過人之處,我不行。”
百姓也都看到了。
“廣州都督,廣州的地方官兒真好。”
“咱們在汴州呢,咱們這裡也有好官兒!倪刺史就很好!”
“可倪刺史已經被調去長安啦……”
“莫要說了,再說又想哭了。”
“倪刺史是有本事,有抱負的,咱們不能攔著人家的仕途呀。”
還有些地方沒攤上宋璟和倪若水這樣的好官兒,在看到天幕之時,百姓心中激憤。
更有些沒念過書的出口成臟。
“看看人家地方官兒,要不是天上神仙,我都還以為全天下的官心都是黑的。”
“還沒說宋宰相做了啥呢。”
“你彆管他做了啥,上麵說了,做出了漂亮的政績。”
“要不是真做了有利咱百姓的事兒,天上會說嗎?”
“他們的心像燒過的木頭一樣黑。”
“嗶娘嗶養的,什麼嗶玩意,去他嗶嗶的!”
有人理性探討,有人發出質疑,有人羨慕失落,還有人甚至擼起袖子,看起來是想去跟人打一架的
樣子。
【宋璟是邢州南和人,也就是我們現在的河北省邢台市人。他是北方人,所以會燒瓦的技術。宋璟出任廣州都督後,注意到了那裡火災頻發這一現狀,將燒瓦技術教給了當地的百姓。可以說,宋璟的這個舉動不僅僅改善的當時的民生和經濟,更是在以後都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隨著廣州碼頭的興起,外國的商人頻繁來到這裡進行貿易往來,經濟發展迅速,這不單單讓當地的百姓更富裕了,以至於後來廣州也成為了納稅重地。】
全天下的百姓興奮起來。
他們聽到了富裕!
富裕就是有錢啊!
他們沒文化沒知識,不知道什麼貿易往來,但是他們能聽懂富裕兩個字。
這下窮人對自己這裡的地方官更不滿意了。
他們議論紛紛,甚至背地裡偷偷指指點點。
“哎呀呀,看看人家啊,看看啊!”
“大家都是地方官,怎麼差距就那麼大。”
“要不怎麼說人家宋大人能當宰相呢,就我們這裡的那個,沒用。”
“一輩子當不了宰相。”
“就是沒用。”
這時也深受火災之害地區的父母官兒陷入沉思。
有些心為百姓但力不從心的官兒扼腕歎息。
真沒用啊,他真沒用,當時就知道讀書了,區區造瓦造房子,怎可不會!
在經曆一番痛徹心扉的後悔之後,他們開始尋找解決之法。
是不是該找人去北方學點兒什麼造瓦的技術?
天幕的話把全天下學子的思路都給打開了。
現在當官兒技術要求都這麼高了?
想搞出一點兒政績,光靠讀書是不行了?
有書生晃晃手裡的之乎者也。
聖人會教造房子嗎?聖人不會。
死讀書是不是不行?
老人說的,人該有一技之長還是對的。
不能光讀書,不能讀死書,還是該放下讀書人的架子,事事躬行的。
誰知道曾做的哪件事,學的什麼技術,在日後能發揮作用呢?
李隆基的眼睛也亮了起來。
他聽到了什麼!
納!稅!重!地!
誰會不喜歡納稅多的地方呢?
誰會不喜歡有人巴巴跑來送錢呢?
誰會跟錢過不去呢?
他作為皇帝,他了解,顯而易見,現在的廣州還遠遠沒有達到天幕所說的這個地步。
但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經濟發展、民生發展,哪樣不得慢慢來呢?
李隆基興奮將手背在後麵,來回踱步。
因為稅收而造成的短暫興奮沒有持續很久,畢竟收錢還是以後的事,李隆基現在手裡沒拿到錢。
他平靜了下來,開始思索天幕所說的貿易。
茅屋變瓦屋,隻是初步改善民生和經濟的第一步,這初步發展起來的經濟更像是一個基石,而真正讓廣州變得富裕的,是碼頭,是港口,是和外國人的交易,是貿易往來。
互通有無讓廣州徹底發展起來了!
此時的廣州在李隆基眼裡像是會下金蛋的雞,雖然雞還沒有生蛋,但是終有一日,它會生出無數金蛋,這些金蛋將源源不斷,運往長安!
想到這個雞,李隆基的眼睛就要亮了。
他就這樣眼睛亮晶晶看向將這隻雞一手孵化出來的宋璟。
宋璟不明白李隆基的心路曆程,但他感受到了李隆基探照燈一般的眼神直直向著他過來了。
他一貫剛正不阿的臉上出現了一絲惶恐。
陛下的眼神有些太過熱烈。
陛下的精神狀態還好
嗎?
他還是正常的嗎?:,,.,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