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可以一次完成手術,而且比分次手術更加安全。
通過反複模擬,楊平可以在三個小時左右完成手術出血控製在兩百毫升以內矯正脊柱畸形後,脊髓無任何損傷。
在術前會議上,宋子墨詢問楊平的計劃,楊平說:“一次完成四期手術!讓黃佳慧的器械準備齊全。”
然後列了一個詳細的器械清單交給宋子墨。
一次將手術做完?
四次手術集合到一次做?
“沒錯,一次做,如果一次做和分次做比較,手術效果一樣,風險更我們為什麼不一次做?”楊平再次確認。
一次做完這台手術會讓全國醫生發瘋。
沒辦法,他說可以,那就一定可以。
宋子墨照做,徐誌良讓張林將手術病例和手術方案開始上傳網站。
病曆上傳和影像圖片上傳相隔了半小時。
當病曆上傳的時候,不到幾分鐘,引來評論區一片質疑和罵聲。
“認真一點,不要傳錯病曆,確認這病例是參賽的脊柱側彎,居然連度數都不描述,隔壁醫院實習生都不敢這麼寫,用麻花球這麼非醫學的詞語來描述。”
“是呀,剛進骨科的實習生寫的吧”
“病曆上傳錯誤吧”
“估計忙中出錯,上傳錯誤。”
“管你用bb測量,還是其它方法,總得給個度數吧肛腸科醫生寫的骨科病例”
大約半小時後,盧鋼的片、三維重建、、全身骨骼的三維重建,大量的圖片上傳到影像區。
此時,正是下班後的時間,一連串的驚訝表情符號,然後潮水般的評論。
“好吧,我錯了,這個病例真沒法用常規的測量方法測量彎曲度數,好像也隻有麻花球才能形容。”
“麻花球!這個詞語,相必寫病曆的也想了很久吧”
“確認病例上傳沒有錯誤三博用這個病例比賽”
“當醫生五年,從沒見過這樣的病例。”
“五年大叔我行醫二十幾年,沒見過這種病例。”
“好眼熟的病曆呀,來我們醫院找教授看過,這種病例可以手術有沒有搞錯,本人在讀脊柱博士一枚,導師國內脊柱大牛,明確表示無法手術。”
“兄弟,握手,我也好熟悉呀,來我們醫院也看過,對麵是鼓樓的大哥嗎”
“總院的兄弟”
“楊平是個瘋子,鑒定完畢。”
“這是要告訴我們醫療事故怎麼形成的嗎?”
“丕丕丕,積點口德,人家還沒做呢,那有這樣說話的。”
“無知者無畏,這種病例必須分次手術,分四次,一次完成手術,失血,感染,脊髓耐受,一關都過不了,除非主刀保證六個小時內完成手術,失血量不超過四百毫升,可是,怎麼可能華佗在世”
“華佗在世也沒用,華佗不會做這個手術。”
“一次性完成手術,隨便哪個環節出問題就翻車,第一季手術贏了,三博忘記自己是誰這是主刀出場的姿勢”
評論區其實有幾個脊柱大牛,看到這種病例三博都敢接手,還要在比賽上做,並且一次性完成所有手術。
年輕人簡直想出名想瘋了,不顧病人死活,拿病人的命來賭。
有大牛十分氣憤,電話已經打到韓主任的手機上,語氣嚴肅認真,質問為什麼如此縱容年輕醫生。
韓主任一笑了之:“稍安勿躁,我們是為了病人,才將手術縮短為一次,無論從安全性,手術效果,還是經濟性,隻要能夠六個小時內結束手術,出血控製不超過四百毫升,脊髓能夠耐受,就沒有問題,分次做是無奈之舉,如果無需分次,我們為什麼不選擇一次完成手術”
小的瘋了,老的也瘋了。
有人直接提議禁止三博醫院這種行為,三博醫院脊柱側彎年手術量沒有超過五十台,從未有過這種高難度病例的先例,這是在賭命。
可是比賽規則沒有這一條,禁止彆人做這種手術。
既然三博醫院願意承擔風險,人家是獨立行醫主體,有充分的決定權,主辦委員會表示無法乾預。
“三博的主刀出場了,看到他的病曆例沒一台手術演繹所有手術種類。”
“很奇怪,以他們在關節鏡新術式的表現,楊平應該不是魯莽之人,怎麼現在如此荒唐”
“人都有局限性,想必他讓第一季的勝利衝昏頭腦,以為自己無所不能,開始膨脹,這種人比比皆是。”
“醫學行業,很難有人膨脹,究竟他們在搞什麼鬼”
“他的對手是協和的宋雲,要是真的能把這種手術拿下,恐怕這一季沒人是他的對手。”
“可能嗎?這種手術,當今脊柱大牛,估計都沒人敢做,非死即殘。”
魔六的溫仁濤、曾冉、穆軍都看到了盧鋼的病例。
病例之難,估計沒有一個脊柱大牛敢接這種手術。
這卻是楊平的開場手術,溫仁濤不明白這種瘋狂得行為意義所在。
既然已經走到第二季,為什麼不穩打穩紮。,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