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章 皮片立體成形技術(2 / 2)

外科教父 海與夏 4946 字 9個月前

唐順正在親自動手,將一塊細小的皮片放進培養器裡,他看到楊平和大家進來,立刻結束手裡的工作。

“怎麼樣?”楊平問他。

唐順滿意地點點頭:“我按照實驗計劃,將毛囊植入皮片,一次植入九個毛囊,間距非常密,按照我們的技術倍增,它可以按照我現在預製的密度進行複製。”

有了第一次的經驗,唐順現在絲毫不懷疑實驗會成功。

“這種新的倍增技術,擴增出來的皮膚是對原材料的不斷複製?它沒有毛發,擴增後的大麵積皮片也沒有毛發;如果它帶有毛發或者毛囊,擴增出來的皮膚也會帶有毛發或毛囊,而且密度與源皮膚一致?”尹萬聽完他們的對話問道。

唐順十分肯定地回答:“沒錯,就是這樣,神奇吧?這種原理與曼因斯坦教授的技術完全不同,準確的說,他是擴增,我們才是倍增。”

尹萬深吸一口氣,反複在心裡琢磨“複製”兩個字。

這可是真正的複製,這種技術的創新性非常大。

“那麼,隻要有一個毛囊,你們就可以複製出一片毛囊?”尹萬打破沙鍋問到底。

唐順知道楊平沒有隱藏的意思,所以也是和盤托出:“正確。”

“一個毛囊怎麼控製密度?多個毛囊本身就存在密度,倍增隻需要複製原來的密度,一個毛囊不存在疏密,如何複製密度?”尹萬不明白其中的技巧。

“非常簡單,隻有毛囊,對於密度的複製沒有參照,他帶有隨機性,我們任其倍增,倍增出來的皮片毛發有疏有密,我們可以按照疏密需求剪去皮片,拿著這個皮片當做皮源再次培育。”唐順解釋的清清楚楚。

“巧妙!”

尹萬不得不佩服他們解決問題的思路,非常有思想火花。

“這裡是什麼?”

尹萬注意到,這次培養期裡的用於皮片依附的介質形狀不是平板狀的,而是一個圓球狀的,仔細一看,而是頭部的形狀,再仔細一看,這個依附介質就是孫老師的頭部模型。

“這是為什麼?”尹萬指著頭部模型的介質。

唐順知道,這種新技術對尹萬來說,處處是謎團,隻好又解釋:“你下一次手術不是要植頭皮嗎?用這樣的依附介質,皮片就會沿著模型爬行生長,最後形成形成一個頭套樣的形狀,手術時,你隻需要把頭套罩上頭部,再均勻的打出孔隙,稍微拉網,再配合vsd負壓吸引,不就是完美的頭皮移植嗎?”

“非常棒!而且看起來讓人非常舒服。”尹萬聽完解釋豎起大拇指。

這次中國之行的收獲真是大,比預想的大很多。

“這麼說?手足等形狀複雜的部位植皮,都可以使用這種預製式皮片移植方法?”尹萬非常興奮。

以前他做整形手術,經常使用3d打印技術輔助,比如隆鼻手術,使用3d打印技術,打印出自己想要的軟骨,然後植入病人體內,獲得預想的效果。

但是皮片移植沒辦法這樣,對於一些立體部位,隻能使用拚接的方法來塑造包裹的立體形狀。

至於麵部可以一次成形,那是因為麵部大體上還是比較平。

如果是頭部,這種圓球狀的,就無法一次成形。

這種道理就猶如不使用裁剪拚接技術,用一張紙可以剪出一張麵膜,但是無法剪出一雙手套。

這種皮片成形技術才是真正的立體成形技術。

這邊在討論技術。

另一邊,宋子墨、徐誌良、奧古斯特和羅伯特圍著梁胖子,了解它最近跟著唐順的學習的心得。,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