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8章 砸!狠狠地砸!(1 / 2)

外科教父 海與夏 4029 字 9個月前

廖伊伊的手術非常成功,楊平也沒有太多去關注這個病例。

畢竟隻是一個闌尾炎,雖然已經做出花樣,也還是一個闌尾炎而已。

楊平坐在自己的辦公室,整理手上的論文,發現還有兩篇再稍微修改一下也可以定稿,於是決定乾脆再加兩篇,再投11篇出去。

三大頂級期刊cell、nature、sce,簡稱s,能夠在上麵發表文章,說明學術水平已經達到世界頂尖。

更重要的是,楊平需要依靠這些論文來積累係統積分,現在係統實驗進行的乾細胞研究,已經進入攻堅期,消耗積分的速度非常快,如果不想辦法積累積分,遲早有一天積分見底,實驗不得不中止。

這些論文的質量,完全可以發表在s上,說不定還能弄個封麵文章。

楊平將s上的文章不知道看了多少遍,已經爛熟於心。

乾細胞研究仍在進行,一直沒有鬆懈,肌肉的精微解剖已經完全獲得解析,乾細胞培育的肌肉細胞也已經非常成熟,現在需要突破的技術難題是用細胞構建一塊真正的完整的肌肉。

不管是生物3d打印還是培育技術,都需要突破難題。

目前的生物3d打印技術隻是將細胞堆積成器官的形態,然後依靠生物支架來維持這種三維形態,這樣,打印出來的“器官”細胞與細胞之間不存在生物連接,隻是簡單的堆積,而且這種“器官”完全沒有該有的附屬結構,比如神經血管。

要突破生物3d打印技術的瓶頸,首先培育出來的細胞質量必須與人體肌肉細胞一樣,其次,必須設計一種全新的生物3d打印機,這種打印機不僅可以用細胞塑造器官的形態,還能塑造器官所有的精微結構,塑造細胞與細胞之間的生物連接。

這種生物3d打印機與現有的產品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技術,難度非常大。

離體培育技術也麵臨類似的問題,使用動物寄生技術培育出來的“器官”也隻是細胞堆積而成,同樣細胞之間的連接存在問題,也沒有附屬結構。

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破解細胞有關這方麵的基因信息,了解它是如何自動分化,如何發育生長,細胞與細胞之間如何自我連接,形成三維空間結構,最後由乾細胞變成一個複雜的器官。

究竟是脫離蘋果樹培育出一個蘋果容易,還是人造一個蘋果容易?

兩種技術路線究竟誰優誰劣,誰先到達彼岸,楊平現在還不知道。

目前,兩個方向的實驗楊平都在做,科技樹一旦點錯,想要回頭很難,但是楊平根本就不想二選一,他兩種技術路線都要,兩棵科技樹全都點上,到時候哪棵長得好就選誰。

設計生物3d打印機,這明顯是自己的弱項,但也不是不可行,起碼係統實驗室的任何設備可以積分購買,瞬間獲得,然後可以進行終極拆解研究,係統的圖書館裡,相關書籍也是應有儘有,這為設計新一代的生物3d打印機提供了可能。

離體培育器官,整個過程不涉及非生物技術,這是楊平的強項,但是解析基因編碼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所謂解析,並非隻是知道有哪些基因片段,還要知道它們有什麼用,是怎麼表達的。

楊平查看係統空間的積分,已經落到八百多萬分,這樣實驗很難再繼續下去,維持不了多久。

為了獲取積分,楊平隻有拚命發文章。

現在係統的規則就是這樣,依靠現實中的行為來取得積分,比如做手術、改進術式、發明新術式,創造新理論

而且按照這個順序,做手術獲取的積分最少,創造新理論的積分最多。

理由很簡單,原有的術式,你做得再好,效果也有天花板;而如果能夠發明新術式解決原來術式的不足,那麼手術效果肯定提高很多。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