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辦期刊這件事,不是楊平心血來潮,而是考慮已久。
我們的醫學在基礎領域落後歐美,這是事實,原創性的東西很少,但是現在也在追趕,畢竟人家發展了兩百多年,有些東西不能一蹴而就。
但是在臨床,尤其是外科操作領域,我們並不落後,反而領先,中國人的頭腦和手都靈活,對技巧性的東西比彆人掌握得更好,這是有共識的,比如奧運會上,拚技巧的項目,我們一點也不差。
加之我們人口多,相對來說醫生數量又少,這樣,平均每個醫生主刀的手術量比國外醫生多很多,尤其是國內頂級醫院,全國病人往這些醫院彙集,相對歐美醫生來說,這是海量手術。
所以,我們很多外科醫生的水平是世界最好的。
楊平有意辦這個期刊也是想帶動大家敢想敢乾,勇於創新,而且一改期刊某些陋習,辦一本真正的醫學期刊。
目前不管醫學類的期刊,還是其他期刊,頂級期刊都是在歐美,尤其美國和英國。
這是因為歐美的科技處於絕對領先優勢,所以這些記載科技信息的期刊自然而然出在歐美,現在隨著中國科技的發展,慢慢地,我們也要建立一些好的期刊,通過好的期刊來營造一股清新的學術氛圍,建立一個良好的學術交流平台。
如果有一天,全世界的學者都願意學習漢語,爭著用漢語來中國期刊發論文,就像現在我們搶著用英語發論文一樣,那時候才是真正的科技強大。
與夏院長、韓主任、孫主任差不多聊一個小時,送走幾位領導,楊平趕去手術室做手術。
現在除非特殊的手術楊平才上台主刀,一般手術都是宋子墨徐誌良主刀,楊平必須將現實中的大量病例讓給他們,這樣才能培養他們。
外科醫生,天賦再高,也需要大量病例投喂,才能成長起來。
當然,一些高難度的手術,楊平放手不放眼,自己在台上盯著,萬一有事可以及時救台。
對於科室的醫生,楊平沒有打算讓他們走自己的跨科路線,這樣容易分散時間和精力,最終可能一事無成。
楊平讓他們各個專科的手術都熟練後,然後再依據他們天賦與興趣,給他們確定一個專科,這樣專注一個領域才能取得巨大的成績。
畢竟自己不一樣,自己是個特例,即使自己這樣的特例,楊平也沒有打算全麵開花,而是專注重點難點領域,逐一突破。
楊平在手術室轉了一圈,手術都進展順利,他又回到更衣室坐著休息一會,進入係統空間,又開始做實驗。
光屏上出現字幕,配合機械女聲:
“請注意係統新規則——進入係統空間,分為瞬時與非瞬時,瞬時進入按次計算,每次在係統停留的時間不占用現實時間,每次瞬時進入將扣取所有積分六成作為時間支付,多次進入,以此類推。非瞬時,即進入係統空間後,係統時間占用現實時間,但與現實時間成一定比例,比如按照現在的兌換比率,係統空間30天,將消耗現實中的1小時,即係統時間與現實時間為720:1,非瞬時進入無需為時間支付積分。”
“為本條規則再增加一條補充規則,任何消耗的現實時間將有助於身體修複,修複效果幾倍優於同時間的良好睡眠。”
“新規則的目的是為了減少宿主對係統的依賴,防止宿主過度使用瞬時進入——”
“麵板將增加各類遊戲,但是,所有遊戲都是醫學背景的遊戲,目的是提高宿主的醫學技能。”
這是什麼意思,這意思是自己留在係統空間,如果不想消耗現實時間,就得支付六成的積分,這六成的積分還不算手術或者實驗需要支付的積分。
而如果不願意支付這份積分,就必須消耗一定的現實時間,比如現在在更衣室閉目眼神半個小時,可以換取停留係統空間15天。
這是明顯的係統降級呀,以前隻要安靜環境隨時可以進入,停留時間隻受積分和心理耐受影響,現在如果不願意支付高昂的積分,停留時間就還會受到現實時間影響。
係統是怕自己不好好學習,動不動就“臨陣磨槍”?
或許是吧,不過自己已經很努力,除非緊急情況,也沒有做過臨陣磨槍的事情。
楊平計算了一下,要是還是瞬時進入,六成的積分沒有了,這肯定不行,楊平嘗試用非瞬時的方式進入。
係統空間跟以前不一樣,以前是絕對安靜,除了自己的聲音,偶爾出現的機械女聲,沒有任何其它聲音,現在係統會出現一些美妙的自然聲音,比如流水、鳥叫、風吹樹葉等等,而窗外的景色也變得非常賞心悅目,改變規則後,係統空間的體驗明顯獲得提升。
在係統空間做了大約15天實驗,出來後,楊平感激神清氣爽,仿佛喝了某種精力藥水一般。
看來有得必有失,其實以前即使不限時,停留在係統空間的時間也無法做到無限,因為在係統空間裡,絕對封閉安靜的空間有心理承受能極限。
其次,每次在係統空間出來後,非常疲憊,需要一定時間現實休息來緩解這種疲憊,然後才能再次進入,這也限製了反複密集進入。
現在新的模式,其實明降暗升。
首先空間是開放而貼近自然的空間,其次增加了係統麵板的遊戲,讓空間內容變得豐富多樣。
最重要的是以後在係統空間學習、手術和做實驗,同時幫助現實身體恢複,也就是從係統空間出來,就相當於喝了精力藥水,以後在現實中完全不用休息睡覺。
或者休息睡覺的時間完全可以用來進入係統空間學習、手術和做實驗。
——
做了一天手術,宋子墨和徐誌良兩人去科室的訓練室練習腔鏡操作。
他們兩人非常勤奮,每天再忙也要抽空去訓練基本功。術後還要對手術進行畫圖總結,分析自己的不足及下次需要提高的地方。
楊平自己去病房查了一圈房,一天看兩次病人,楊平還是保證做到。
藤新梅已經辦理出院,她恢複很好。
最後結賬的時候,總共花了六萬多,藤少奎把多餘的五萬退給李老板,他對李老板感激涕零,決定以後跟著李老板好好乾,發揮自己身強力壯的優勢,幫助李老板把搬家公司搞起來。
小姑娘徹底解決疾病的折磨,楊平希望她以後能夠一生能夠平平安安。
鐵打的病房,流水的病人。
楊平也不知道自己做了多少手術,治好了多少病人。
總之,他很喜歡這份工作,努力將這份工作做好,以前沒有係統是這樣,現在還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