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7章 羅大哥診所(1 / 2)

外科教父 海與夏 7441 字 5個月前

唐順準備同時開啟10個培養器,10個培養器的實驗規模需要科研資金大約1億人民幣,對醫學課題來說,這已經是天文數字。

但是楊平覺得唐順太保守,10個培養器肯定不夠,後續一定需要追加,與其中途追加不如一次到位,楊平建議唐順同時開啟100個培養器。

按照目前的成功概率,100培養器隻能成功幾十個,這幾十個,每個階段需要取一個標本去做切片觀察,所以耗費的標本數量也非常多。

但是100個培養器,科研資金需要10億,楊教授這是胸有成竹呀。

既然楊教授這麼支持,唐順也不再小裡小氣,他立刻將實驗規模擴大,一次性同時開啟100個培養器,目前占據一層樓的乾細胞實驗室場地肯定不夠,為了放置這麼多培養器,乾細胞實驗室再增加一層樓。

彆說增加一層樓,就算增加一棟樓,在三博醫院,也就是楊平一句話的事情。

至於資金問題,根本不是問題,楊平的專用科研基金,單單歐洲公爵基金的捐款就是十億歐元,雖然這筆錢是分期到賬,但是已經到賬也有幾億歐元,何況後麵還站著一個財團——安寧集團。

即使沒有這些捐款,以目前銳行集團的財力,拿出十幾個億,不是難事。

按照楊平的要求,唐順將整個實驗鋪開。

細胞分裂的方式是指數分裂,速度非常快。很快,培養器中的乾細胞出現肉眼可見的形態,很小,隻有芝麻那麼大。

100培養器,有39個成功培育出有形態的器官胚芽,還有61個隻是培養出散落的細胞堆。

唐順將成功的31個標本,每個時期取一個標本用於觀察,最後還做成切片放到顯微鏡下進行結構解析。

而且借助南都醫大數字醫學實驗室的數字人技術對這些標本進行對比與研究,將它們的結構弄得清清楚楚。

可以確認,這不是散落細胞的集群,而是一個擁有自己結構與形態的器官,芝麻慢慢變成綠豆,綠豆變成豌豆,當培養出來的肌肉有豌豆大小的時候,已經肉眼可見肌肉的形態。

“唐博士,你看,它們形態飽滿,表麵光滑,與其它的細胞堆完全不一樣。”研究員也看出了不同。

唐順激動地盯著透明艙裡的肌肉“苗子”:“即使用肉眼可以判斷,這不是散落的細胞堆,而是一塊肌肉,隻是它還很小,剛剛開始萌芽。”

不管多小,一堆磚頭與磚頭搭建的小房子,在外觀上區彆還是很大,即使年輕的研究員也能夠肉眼識彆。

當聽到唐順說這是一塊肌肉的時候,幾個研究員瞪大了眼睛,他們不敢相信,自己這個實驗室真的可以培養出一塊肌肉,離體人工培育單獨的器官,這可是目前世界上眾多頂尖實驗室還不敢想象的事情,它們充其量都是通過修改基因與寄生的方式在動物身上培養器官用於人體移植。

比如在豬身上培育修改基因的心臟,然後將心臟移植給人類,目前美國已經做了好幾台這樣的手術。

但不幸的是,這種方法目前也不成熟,心臟移植後,病人最長的存活時間也僅僅幾個月而已。

唐順將一個已經成形的肌肉“胚芽”用鑷子小心翼翼地取出來,做成切片放到顯微鏡下去仔細觀察。

結構已經越來越清晰,果然這不是一堆細胞,而是細胞構建的肌肉,雖然很小,但是它的結構跟正常肌肉完全一樣,而且裡麵居然培養出穿梭其中的血管與神經。

通過觀察,這種方式單獨培養的肌肉,與胚胎中的肌肉結構差不多。

因為這塊肌肉依靠營養液提供氧氣與營養,它的血管係統還沒有血液的灌注,處於非充盈狀態,所以血管並不是理想的管狀形態,而是一種扁平的潛在腔隙結構,這印證了人體科學的一個規律——結構與功能相適應,功能反過來會影響結構。

畢竟這是離體培養,所有氧氣與營養來自於營養液,以後等到肌肉成長到一定形態,還需要使用專門的人工心肺機幫助肌肉建立一套人工循環,這套人工循環機器將預留各種口徑的動脈與靜脈接口,通過人工管道與肌肉的動靜極靜脈相連,形成一個人工循環。

在人工循環的影響下,扁平的血管將獲得充盈張力,過一段時間之後,血管慢慢地恢複管道結構形態,血管壁的厚度與彈性也會趨於正常。

楊平的實驗室計劃上也提到這一點,並且給出了具體的指引。

楊教授的實驗計劃居然預測到有關實驗的所有問題,並且給出了解決方案,這需要多麼強大而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在理論上,以人類的大腦無法企及,可是他就是做到了。

唐順驚歎不已。

按照這麼計算,以後培養肌肉的實驗設備不應該是這些設備,而且應該專門設計出一套設備,以適應實驗的需要。

在唐順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楊平打電話讓他去辦公室,將另一份A4紙送到唐順麵前。

“這是實驗機器的圖紙,因為我們是第一次實驗,所以隻能借助現成的機器,下一次實驗就需要用到這些專門的機器,這是一套完整的設備圖紙,你拿去看看,然後聯係銳行公司,交給他們的工程師去開發設計。”

唐順手裡捧著這份圖紙,感覺手裡沉甸甸的,捧的不是一疊紙,而是無價的黑科技。

跟著楊教授這麼下去,要不了幾年,自己就能夠成為世界最頂尖的乾細胞科學家,超過自己的導師。

“教授,還有什麼事情嗎?”唐順顫抖的手將A4裝進自己的公文袋。

楊平想了想說:“我要創辦一家醫學類的期刊,大家一起想想名字,我們的目標是世界級的期刊,所以名字也要是世界級的。這次的最終實驗成果我打算發在自己的期刊上。”

還要創辦自己的期刊?還是世界級的。

任何一件驚天之舉,在楊教授這裡怎麼就像玩遊戲一般簡單。

要知道創辦一家世界級的醫學期刊有多難嗎?而且用中文來創辦期刊,想獲得世界學者的承認,難於上青天。

到目前為止,好像我國還沒有真正稱得上世界級的期刊。

“去吧,這段時間辛苦了,實驗的規模比較大,期刊的名字一定抽空想一想,記住,這是世界級的期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