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內臟的血管相對來說比較粗,不像斷指再植和冠脈搭橋需要吻合的血管比較細,而且如果是心臟不停跳的冠脈搭橋,心跳也會乾擾手術操作,現在的腹腔器官簇移植不存在這些問題。
為了這台手術,方主任也提前做了充分準備,車厘子不知道買了多少箱給外科研究所的醫生護士,讓他可以在培訓室訓練血管吻合,後來又拿實驗大樓的豬演練幾次,所以肚子裡還是有貨的,不然楊平也牽不動。
腹腔器官簇移植最難的不是胰腺,而是小腸移植,因為小腸是高免疫器官,含有大量的淋巴結,極易產生排斥反應,再加之小腸裡富含各種腸道細菌,極容易引起感染,所以手術難度很大,風險很高,不然今天的手術也不會吸引這麼多人。
其實任何異體器官移植術後都會麵臨排斥問題,隻是程度不同,異體器官移植術後需要進行抗排斥治療,而抗排斥的藥物常常引起高血脂、高血壓、高尿酸,還可能引起骨髓移植,引起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抑製患者的免疫能力,導致感染,但是這些並發症相對於挽救生命來說就微不足道。
胰腺十二指腸聯合切除是普外的超大手術,是普外科的標誌性手術,而胰腺、胃和十二指的切取和移植難度更大。
吻合血管的時候,方主任比較擔心,因為此時作為主刀的他要獨立做的操作複雜很多,楊平作為助手的幫忙很有限,隻能幫忙固定血管,沒辦法幫上太多的忙,這個步驟方主任有點心裡沒底,因為最終總得自己去縫合,不像剛剛的切除,隻要一路剪剪剪,然後不斷地結紮血管。
方主任定了定神,自己給自己打氣,又不是斷指再植,也不是什麼冠脈搭橋,怕什麼,這麼粗的血管還怕個球。
其實方主任倒不是怕自己不能勝任溫和血管,而是擔心手術的前後反差太大,會嚴重影響自己的今晚的形象。
畢竟今晚在眾人麵前,他可是把腹腔器官簇移植做得順風順水的人,要是等下吻合血管的時候顯得很蹩腳,那不是很沒麵子。
楊平見方主任有點信心不足,於是用精細的無齒鑷夾住血管口的外膜,將血管輕輕的提起,送給方主任修剪血管的外膜,血管吻合的時候,必須對端口進行一定的處理,讓端口整齊,而且不能有外膜翻轉嵌入血管腔,所以修剪外膜是必須得步驟。
楊平提起的血管讓方主任修剪外膜十分方便,因為這個角度是最佳角度,方主任可以用最舒服最自然的姿勢完成外膜的修剪。而且方主任的顯微剪剛剛把剛剛提起的外膜剪開,楊平手裡另一把無齒鑷已經提起新的外膜送到他的剪刀下,兩把無齒鑷的配合絕妙,居然讓方主任可以輕鬆一次完整地將一圈的外膜修剪完。
看到剪下一圈外膜,方主任自己都難以置信,自己的手藝怎麼這麼好。
供體器官與患者的血管兩個斷端的外膜都修建好,方主任開始吻合血管,吻合血管比自己想象的要輕鬆很多,跟修剪外膜一樣,楊平將血管斷端提起擺出最佳的角度,讓方主任隻需從自然的角度進針出針,根本無需擔心什麼,就算哪一針方主任進針角度不好,楊平將血管斷端做出適應性調整,直接去迎合方主任的縫針,不是針去找血管,而是血管去找針,針成為被動的一方,血管成為主動的一方。
一瞬間,方主任完成一針的縫合,動作標準流暢,幾乎沒有任何壓力。
主刀和助手一來一去,配合完美,觀摩手術的醫生看到這種節奏感極強的縫合,心裡無不佩服方主任進步之大。
其實這就像打乒乓球,對方每一個球送在你最舒服的接球位置,高低遠近都無可挑剔,你隻要站著不動,輕輕伸手一擋,球過去了。
幾個來回之後,方主任立刻信心大增,居然還可以這樣操作,他很聰明,立刻看出楊平投喂的套路,於是好縫合的就自己主動縫合,不太好縫合的乾脆把針的姿勢擺好,讓楊平拿著血管來找針。
按照這種模式,在楊平的配合下,方主任繼續縫合血管,越到後麵,方主任越是找到節奏。
胰腺、胃、十二指腸和小腸的供血血管大大小小幾十根,縫合起來也是大工程,本來方主任怕自己發揮不好,當著這麼多人的麵,手術的前半部分做得十分漂亮,要是後半部分掉鏈子,會很沒麵子。
現在看來,有楊教授在對麵,掉不了鏈子,方主任決定踩著楊教授的節奏,大踏步奔向學術的巔峰。
彆說血管,連胰管的重建,方主任都十拿九穩。
一些神經的縫合也是一樣,在楊平幫助下,也顯得十分輕鬆。
示教室那邊,此時非常熱鬨,陳醫生按照導師的吩咐,叫了很多宵夜外賣,大家一邊吃宵夜一邊觀摩手術,感覺特彆舒暢。
這些普外科醫生們,看到屏幕上的流暢的手術,年輕醫生對方主任頂禮膜拜,今天主任怎麼這麼牛逼,腹腔器官簇移植做得這麼流暢,看來平時沒有機會發揮,今天才算充分發揮自己的手術水平。而幾個高職稱的主任越看越不對勁,這手術怎麼看有點問題,跟他們平時對手術的感覺不一會,但是又說不出問題出在哪。
就像看看彆人打乒乓球,隻知道你來我往打得不可分交,覺得裡麵有點問題,但是一時又說不出來。
哦!幾個主任終於看出了其中的奧秘,這助手太積極了,有時候助手拿著血管去頂針,原來如此,這是楊教授在施展大投喂術呀。
幾個高職稱的普外醫生認真再看看,現在倒是看得清清楚楚,的確是這樣,楊教授的極力配合下,才有方主任現在暢汗淋漓。這跟當年夏院長打籃球有得一拚,當年每年醫院的籃球賽,夏院長異常威猛,總是能夠萬軍叢中得分,頻頻贏得全場的喝彩,即使像急診科熊四海那種壯男也擋不住夏院長的三步上籃,因為此時熊四海看起來對夏院長嚴防死守,但是總是差那麼一點,讓夏院長頻頻突破,而且鬼使神差是,夏院長總是能夠在最佳得分位置得到球,而此時的對方也總是會差那麼點意思。直到張宗順教授擔任總裁判,才滅了夏院長的神話,夏院長硬是整個賽程沒得幾分,還差點被罰下場,而每年的屬於夏院長的最佳球員和得分王也被迫易主。
直到現在,夏院長打籃球隻要看到張宗順教授,雙腿就發抖,球都摸不穩。
今天看方主任的手術,何其相似呀,簡直就是飯來張口,直接一勺子打口裡。
ps:今天感冒了,沒有存稿,隻能發這麼多,謝謝大家!,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