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3章 心中有光(1 / 2)

外科教父 海與夏 3784 字 9個月前

第873章心中有光

要使用小腦動脈搭橋手術,必須對小腦的供血動脈進行充分了解。

小腦的供血動脈來主要自基底動脈和椎動脈,分為小腦上動脈、小腦下前動脈、小腦下後動脈。

小腦上動脈為基底動脈的分支,主要營養小腦上麵,即供應小腦半球上麵、小腦蚓部上部、前髓帆等。

小腦下前動脈主要營養小腦候會不同。

小腦下後動脈為椎動脈的分支,主要營養小腦

如果隻是研究研究診斷或治療小腦梗塞,掌握這些供血血管的知識就足夠了,但是現在要治療的是遺傳性小腦脊髓共濟失調,掌握這些是遠遠不夠的。

必須順著小腦上動脈、小腦下前動脈、小腦下後動脈繼續分支,找出它們的分支精細的支配範圍。

為了對小腦的血管進行更加滲入的研究,楊平在係統空間做了幾萬張小腦的血管造影圖片,然後分析每根血管支配的範圍,這些範圍包括獨立支配範圍和交叉支配範圍。

這些血管造影圖片像樹枝,又像蜘蛛網,它們相互連接,然後組成一個立體的網絡。

人體的血運供應十分複雜奇妙,有些血運供應成網狀,這種情況堵塞單根的血管對供血影響不大,但是有些供血血管是單一的,比如股骨頭的血液供應,一旦堵塞或者損傷,這一塊的血運供應就停止,供應範圍內的器官或組織就會缺血壞死,這就是股骨頭骨折容易引起股骨頭缺血壞死的原因。

其實任何研究工作對普通人來說都是極為枯燥無味的,如果不是對這項研究工作有著濃厚的興趣,研究者很難將工作進行下去,楊平就是對醫學的研究帶有濃厚的興趣,甚至有一種超出現實的情懷感召,他現在正對著這些枯燥的圖片看得津津有味。

有時候楊平還會自己動手畫圖,以幫助研究血管的分布,在研究獲得一定的眉目後,楊平就可以借助係統麵板這台“計算機”。

在麵板的幫助下,幾萬張血管管造影圖片分析工作很快完成,勾勒出小腦精細的血流分布圖。

有了這些原始數據,然後對照蘭雪平的頭部磁共振彌散圖像,非常容易就能能夠摸清楚血管的分布。

那些血運不良的區域究竟是哪根血管有問題,然後搭橋怎麼搭,在楊平心臟一目了然。

隻不過蘭雪平的小腦萎縮除了血供障礙和壓迫之外,還有神經細胞本身的問題,神經細胞本身的問題暫時無法解決,所以術後究竟能夠起多大的作用還是未知數,但是一定會起作用。

不管神經細胞存在什麼問題,解除壓迫及改善血運循環之後,小腦殘留的正常神經細胞的生存環境起碼獲得改善,殘留的正常神經細胞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從而讓症狀獲得緩解。….

這就是楊平堅信手術有效的理論基礎所在,他的任何決策都是有充分的科學依據,而不是隨意所為。

——

蘭雪平樹立信心之後,整個人的精神狀態與之前完全不一樣。

尤其是聽說可以使用科學方法生下健康的寶寶,她更加覺得生活充滿希望與精彩,覺得自己心中有光。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