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3章 曙光(2 / 2)

外科教父 海與夏 7405 字 9個月前

當時在馬來西亞,他和奧古斯特兩人爭相向楊平要聯係方式,但是回國後,密爾頓因為事務繁忙,漸漸忘記這事,而執著的德國人卻立即付諸行動,來到中國跟隨楊平學習脊柱外科。

當時楊平發表在《科學》期刊上的論文,密爾頓也是看過,隻是沒想到事情會發展這麼快。

楊平論文中的新技術現在成為這次學術大會的焦點,脊柱外科太需要新的東西,大家一直在兜兜轉轉,沒有取得任何實質性的進展,即使大家自認為耀眼的微創技術,不過是腔鏡技術在脊柱外科遲來的應用而已。

脊柱側彎的矯形,自從cd兩位大師開創現代脊柱矯形的理念以來,大家一直在兩位大師的框架裡兜兜轉轉,沒有走出這個框架。

密爾頓提前已經看過宋子墨帶來的論文,第一篇關於楊平自創的截骨方法,這個技術其實也還是在cd理論的框架之內,隻是對截骨的方式做了改進提升,將截骨、矯形、脊髓的形變三者聯係起來考慮,對脊髓的形變進行精確的預測,這樣可以在充分矯正畸形的基礎上,將脊髓損傷降到最低。

對於一些程度極為嚴重的脊柱側彎畸形,最大的並發症就是癱瘓,這些病人因為極大的癱瘓風險導致無法接受手術治療,楊氏截骨出現後,這個問題將被解決,以前無法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現在可以安全地進行手術。

第二篇論文,外固定架治療脊柱側彎,這個技術已經完全跳出cd的框架,成功地將伊裡紮洛夫技術與脊柱矯形結合起來,用一種和緩自然的方式來矯正脊柱畸形,這種技術的弱點是治療的時間比較長,需要3個月到1年時間,但是因為其顯著的優點:安全、保護脊柱的活動度,在優點麵前缺點就顯得微不足道。

第三篇論文,骨骺精確阻滯技術對脊柱側彎的矯形應用,目前在動物實驗取得巨大的成功,已經準備進入臨床。

這個創新的理論徹底顛覆現有的脊柱側彎治療理念,如果臨床應用成功,十年後,二十年後,三十年後---醫生將碰不到需要做手術的脊柱側彎患者,也就是在以後沒有成年的脊柱側彎患者。

因為在兒童時期,一旦發現脊柱側彎,就可以用這種技術進行乾預,這種技術極為微創,不用開刀,直接用穿刺的方式將骨骺刺激或阻滯植入物送到椎骨預定的位置,讓它發揮作用。

術後幾天,兒童可以正常上學玩耍,整個治療過程對正常的學習生活沒有任何乾擾,在不知不覺之中,脊柱得到完全的矯形。

真是神奇!

楊平教授真是一個富有想象力的天才。

就憑這幾個脊柱外科的貢獻,楊教授是當今世界當之無愧的脊柱外科泰鬥。

難怪今年的年會充滿中國元素,密爾頓隻是後悔自己當時為什麼就忘記聯係楊平,直到現在也還是見過那一次。

宋子墨在這次會議上不僅要演講,還要主刀三台手術,一台為楊氏截骨的手術,一台為脊柱外固定架手術。

還有一台為骨骺精確阻滯技術治療脊柱側彎的手術演示,這是歐洲第一個臨床病例,屬於跨出臨床應用的第一步。

這台手術將由宋子墨和奧古斯特一起完成,在全世界六千多名醫生的關注中完成手術,此後將在全世界六千多名醫生的持續關注中完成矯形。

主會場的講台兩側,樹立著兩隻巨大的仿製唐三彩的瓷器花瓶,身著旗袍的禮儀小姐、服務員站在會場的四周。

曼因斯坦教授坐在第一排的嘉賓位置,前麵放著一本期刊《醫學》,這是宋子墨帶來的幾本期刊之一。

對於這個天才來說,隻要他願意,將漢語學好不是什麼難事,現在他完全可以輕鬆地使用漢語這本期刊。

他輕輕地翻閱期刊,空間導向基因真的存在!不僅存在,而且楊平已經找到一種這樣的基因,破解了它開啟與關閉的方法。

利用這個空間導向基因,楊平成功地用乾細胞培育出一塊完整的肌肉。

還在前不久,楊平發表在《科學》期刊上的論文中,空間導向基因還是一個假說。那時世界各國的醫學家和生物學家認為,這個假說的真實度非常低。

就算是真的,要用實驗證明它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幾十年?一百年?

這才過去多久,楊平已經找到現實中的空間導向基因,說明空間導向基因不是假說,而是真實存在的,既然肌肉有空間導向基因,那麼其它的器官,甚至人體的任何一塊組織,任何一種器官都有空間導向基因。

曼因斯坦心裡如巨浪在翻滾,這是何等偉大的的科研成果呀?

他開創乾細胞體外克隆局部器官的先河,他解開乾細胞構建器官的密碼,他是一個天才中的天才。

曼因斯坦一直自信自己是天才,可是跟楊平比起來,此時此刻,他感覺自己什麼都不是。

以前,曼因斯坦很討厭,他覺得這些古老的方塊字應該淘汰,可是現在,他覺得這些方塊漢字特彆漂亮,每一個漢字似乎充滿靈性。

這個偉大的國家曾經在古代創造了燦爛的文明,古代一直站在世界之巔,看來,現在他將要重返世界之巔。

曼茵斯坦已經沒心思關注會議的議題,他決定重複楊平這個實驗,他決定做世界上第1個重複這個實驗的人,他決定要馬上啟程去中國。

可是啟程去中國怎麼聯係楊教授呢,他有楊教授的郵箱,但是當時僅僅隻用於有關論文的聯係,而且郵件聯係很慢,來來回回很耽誤時間。

對,找奧古斯特幫忙,他是個中國通,與楊教授的私人關係非常好。

對,楊教授的助手不是來了嗎,現在就站在台上演講。

這次想辦法跟著他們去中國,與楊教授麵對麵的對話,曼因斯坦一定要重複這個實驗,如果這個實驗可以重複,那麼論文中提到的空間導向基因就沒有任何問題。

“謝謝!”

剛剛一個服務員給曼因斯坦的杯子加了開水,曼因斯坦不經意間用漢語回答。

ps:1、關於空間導向基因,這是虛構的,來源於曾經看過的一本期刊上的文章對未來器官克隆的預測。2、前麵幾章關於腫瘤細胞的凋亡,這是真的,論文發表在《自然》期刊上,是美國一個大學的科研團隊發現的。3、脊柱外固定架治療脊柱側彎:國內外都有團隊在研究,但是沒有實質突破。4、骨骺阻滯技術治療脊柱側彎,已經應用在簡單的兒童脊柱側彎治療上,估計未來這個技術會大放異彩。

首發最新。,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