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4章 掃盲(2 / 2)

外科教父 海與夏 7449 字 8個月前

“還是頭一次碰到這種病例!”

老金已經說出診斷,大家腦袋裡還是一片空白,從字麵意思能理解診斷是什麼意思,但是對這個病毫無概念,病因、病理、臨床表現、診斷、治療和預後,完全缺乏相關知識。

“我也是第一次碰到,以前我看過相關的論文,而且對骨科方麵的罕見病,我專門鑽研過,所以才知道這個病。”老金謙虛地說。

“老金就是老金,骨溶解症是真正的罕見病,曾經有一個病例花了八年時間才獲得準確的診斷,最後在南都醫大附一做出的診斷。”宋子墨對老金還是很敬佩,他這種踏踏實實的學習精神一直沒有變。

老金能知道這個病,這可是花了很多功夫的,以前他對這些國際衛生組織公布的罕見病,全部都滾了很多遍,查閱大量的文獻和書籍,對這些罕見病滾得很熟,否則怎麼可能認識這種病,醫學是事實科學,要是不知道根本說不出來,也沒辦法胡扯。

“老金---你---這厲害---”

徐誌良也佩服老金。

在醫學上但凡帶有“特發性”三個字的診斷,那是病因目前還沒有弄清楚,這種骨溶解症在醫學上目前未知的東西很多,包括治療方法也是不成熟,處於不確定中。

“這麼一大段骨怎麼說溶解就溶解了,有點想不通呢。”

李國棟很是糾結。

“醫學上的事情想不通的多著呢,不然怎麼說現在醫學還處於嬰兒期呢,感冒的機製弄得很清楚了嗎,好像也沒有吧。”趙文博的杠精基因又被喚醒。

對於這種罕見病,要是沒有經過這方麵的係統訓練,遇上這種病根本不可能獲得正確的診斷,這也是一個病例八年才獲得診斷的原因,大多數醫生頭腦裡儲存的知識是常見病和多發病,至於罕見病即使有點知識,也是零星極為有限的知識。

所以一旦遇上真正的罕見病,大多數情況下醫生是在常見病和多發病裡打轉轉,如果轉不出來就沒有然後了。

從2008年開始,世界衛生組織將每年的二月最後一天定為國際罕見病日,用這種方式引起人民對罕見病的重視,目前有七千多種罕見病,我國患有罕見病的人數大約有兩千萬,可見這個絕對數量還是很大的。

我們比較熟悉的罕見病有苯丙酮尿症、地中海貧血、成骨不全症等等,成骨不全症就是俗稱瓷娃娃、玻璃娃娃,罕見病大多數與遺傳有關,因為每個人身上大約有5-10個缺陷基因,如果夫妻雙方的缺陷基因存在一樣,這樣就有可能生下患有這些遺傳罕見病的可能性。

“骨溶解症,這隻是一種形容性診斷,至於病因,目前沒辦法找到。”宋子墨說道。

金博士說:“對,其實這個診斷我也是利用排除思維得到的,排除炎症、感染、腫瘤、骨質疏鬆等原因後,也隻有骨溶解症可以解釋,除了骨溶解症,目前從我見過的病例和看過的文獻來看,沒有其它病例有這種大麵積的骨質吸收,南都附一的黃忠教授診斷過一例骨溶解症,當時患者也是做完股骨手術後,骨折一直不愈合,骨折間隙越來越寬,患者輾轉很多醫院沒有獲得診斷,做過多次植骨手術也全部失敗,發病八年後才在南都附一黃忠教授這裡獲得診斷,當時黃教授還寫論文做個案報道。

“那怎麼治療呢?”張林問道。

金博士說:“先用唑來膦酸或地舒單抗進行藥物治療,阻止進一步的骨吸收,增加骨密度,然後再考慮股骨假體植入,用股骨假體來替換吸收缺損的骨質,不過我在想,是不是可以嘗試用伊裡紮洛夫骨延長術來治療?”

“這種病---的---最大特征---就是骨吸收,大麵積---的吸收,本來骨---的吸收和生成是平衡的,一旦---平衡被打破,天平就會傾向一邊,現在這種---病就是天平嚴重傾向於骨吸收,所以---如果用---骨延長技術---恐怕不行,骨延長必要條件---是能夠骨生成,伊裡紮洛夫也是利用---牽張原理刺激骨生成。”徐誌良結結巴巴地發言。

雖然聽徐誌良說話費勁,但是大家現在都習慣他的結巴,所以也沒什麼。尤其是張林,剛開始聽徐誌良說話簡直要心肌梗塞,後來慢慢適應,也沒什麼,如果突然有一天徐誌良不結巴,張林反而有點不適應。

“所以要先用唑來膦酸或地舒單抗這些抗骨質疏鬆的藥物來阻滯骨吸收,增加骨密度,後麵的治療才能展開。”金博士盯著投影的X片。

“伊裡紮洛夫的骨牽引理論本身就是刺激骨生長,它能不能刺激這種骨溶解症患者的骨生長呢?如果可以,它起到阻滯骨吸收並且延長骨的作用。”

宋子墨的思路又拓寬一些,其實質疑、批判和辯論才是學術的精神,如果沒有質疑、批判和爭辯,不可能有學術的進步,真東西就是越辯越明。

“大家總是苦於找不到合適的課題,現在課題不是擺在麵前嗎?伊裡紮洛夫技術治療骨溶解症,如果能夠成功,大家又找到一種新的治療骨溶解症的方法。”楊平就是喜歡大家這樣相互爭論,如果大家都不說話,死氣沉沉,那就沒點意思。

“教授的意思也是骨溶解症?”

畢竟老金是使用排除法得到的診斷,不是直接診斷,而且這個診斷也是形容性診斷,並非病因診斷,所以不敢百分之百肯定。

“已知的疾病裡麵,也隻有這個病可以解釋,我們可以對患者進行骨穿刺取骨組織進行病理檢查,鏡下可以見到豐富的呈血竇狀的毛細血管纖維組織增生,也可見到淋巴細胞浸潤或破骨細胞,這些病理表現具備一定的特征性。”

宋子墨立刻說:“血液中的血管內皮因子增高也可能具備一定的標誌性,但是目前支持的證據還存在不足,不過我們也可以檢測一下。”

差距,這就是差距。

張林和小五有點跟不上他們的節奏,因為頭腦裡確實缺乏相關的知識,他們的學習還沒有到這一步,沒有對罕見病進行係統的學習與鑽研,目前對於罕見病的診斷,他們屬於瞎貓抓耗子,碰到正好自己知道的,隱隱約約覺得像,然後趕緊去查資料,如果對上了,就做出診斷。這樣如果蒙對就高興一場,如果沒對也沒關係,反正是罕見病,自己診斷不出也是正常的。

看看現在幾大高手對罕見病診斷,彆人對罕見病具備係統的理論知識,而且對一些少量的臨床個案了如指掌,還有他們的一些分析和見解,完全不是自己這種碰運氣的套路。

“有空我們對這些罕見病辦幾次培訓班,這樣大家就不會這麼摸不著頭腦。”楊平轉頭跟宋子墨說。

宋子墨點點頭:“我先整理一下,打印一份資料出來給大家自學,然後每周的定期講課裡穿插這方麵的知識,給大家對罕見病進行一次徹底的掃盲,張林,你組織一下。”

“嗯!”

張老師應了一聲,必須儘快掃盲,下次遇到這種罕見病,自己也可以在學生麵前表現一下。

PS:這段時間太忙,沒能正常更新,抱歉!現在稍微沒那麼忙了,一定努力保持正常更新,謝謝大家!,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