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4章 你能不能說得好聽點(1 / 2)

外科教父 海與夏 3784 字 6個月前

器官移植對縫合的要求非常嚴格,楊平完成支氣管的縫合和血管的縫合,最後留給何主任的隻是幾根牽引線的剪線。

「何主任!坐過來。」楊平又取下眼鏡。

「這還有幾根線,你看幫忙剪一下。」楊平說道。

彆說有線剪,就算什麼都沒有乾,隻是坐在這裡晃動兩下機械臂,何主任也是心滿意足。

其實牽引線不多,也就隻剩下四根,但是何主任認認真真,為了幾根線剪得整齊漂亮,何主任比劃很久才下剪刀,最後滿意地剪完幾根牽引線。

後麵剩下的工作其實就是使用纖支鏡檢查支氣管吻合的質量,用經食道心臟彩超檢查肺部血管與心臟的吻合質量,如果沒問題,剩下的收尾工作就是放置引流管,縫合手術切口。

「楊教授,要不您休息一下。」何主任主動提出來。

其實楊平已經沒事可做,所以移步手術間去看看經食道心臟彩超和纖支鏡的檢查結果,此時,宋子墨正在用彩超機做經食道的心臟彩超。

沒有任何懸念,不管是支氣管,還是血管,吻合質量非常高,管道十分通暢,手術可以收工,整個手術隻用了兩個小時完成,手術過程的出血比拔個指甲的出血還少。

Ecmo在術後24小時一般可以脫機,對楊平來說,這是非常保守的做法,因為是第一例手術機器人做肺移植,所以不得不保守穩妥一點,以後隨著積累數據的增多,可以做到不斷縮短術後Ecmo的支持時間,最好做到術後即刻脫離Ecmo,這樣可以讓植入的肺儘量早點工作。

「教授,你這多臂操作什麼時候也把我教會,我怎麼老是做多臂操作的時候思維轉換不過來,總是覺得自己隻有兩隻手,時時刻刻隻能真正利用兩隻機械臂,第三隻機械臂隻能做替補,在操作的節奏裡麵屬於兩個在操作,一個在排隊,總之做操作的時候還是兩隻機械臂為主。」宋子墨很是苦惱,機器人手術是未來外科的方向,他希望儘快掌握最尖端的機器人手術操作技能。

未來的機器人手術一定不是現在這樣子,未來的手術機器人多隻機械臂可以同時做很多操作,提高手術的效率與質量,就像機器代替手工織布一樣,機器織布的方法肯定跟手工織布完全不一樣,不僅僅是簡單地複製式地模仿手工織布。

目前的機器人手術,僅僅是對醫生手術的複製模仿,它起的作用隻是輔助工具性質的作用,跟腹腔鏡一樣,它隻是一個操作工具而已,不過這個工具稍微高級一點而已,把名字取成機器人,實在名不符實。

「多臂操作不是必須的,已經違背這種手術機器人設計的初衷,設計的初衷就是讓你模仿兩隻手的操作,你沒必要學習多臂操作。」楊平開導宋子墨。

但是宋子墨非常執著:「教授,你告訴我怎麼訓練吧,我也要突破機器設計的限製,解鎖新技能。」

這讓楊平有點為難,確實暫時沒有想到什麼好的訓練方法,除了手術機器人真身來訓練,好像沒有什麼好辦法可以訓練手術機器人的多臂操作,這玩意當年剛上市賣到7500萬美金一台,現在降到150萬美金,換成人民幣也要一千多萬一台,一隻機械臂的價格現在已經降價,但也要三萬一隻,而且隻能用十次,一旦滿十次,內置的芯片就會鎖定讓機械臂無法使用。

「隻能用機器人去訓練,暫時彆無他法。」楊平無奈地說。

宋子墨覺得這也太浪費了吧,用機器人去練習,他算了算,一隻機械臂的使用時間大約就40小時吧,同時滿負荷裝備四支機械臂,一共12萬,一天兩個小時,也大概隻能用到20天,一天四個小時,隻能十天,不算機器人的損耗,光是機械臂的費用平均每天得花1.2萬,這種培訓成本誰能接受。

「教授,你不會這樣練出來的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