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曆投出去,隻能靜候消息,無聊之中,楊平進入係統空間,想起係統空間還有好多培訓呢,超過現實時間七十二小時,免費體驗就結束,多可惜。
這次他決定來一次猛的,把裡麵的都培訓完,從手術基本技能訓練開始。
楊平打開訓練包,開始進行集訓。
手術床憑空拔地而起,床上躺著鋪好單的實驗體。
“切開、縫合、分離、打結、止血,五項手術基本技能訓練,現在開始!”還沒等楊平反應過來,培訓就開始了。
楊平開始發揮想象,把所學的有關知識全部挖出來。各種部位,各種層次,各種形狀的切口;間斷縫合、連續縫合、荷包縫合、血管的縫合、神經的縫合、肌腱的縫合、皮膚的縫合、筋膜的縫合;手指分離、血管鉗分離、剪刀分離、圓刀分離、尖刀分離;單手打結,雙手打結,器械打結。
把每一個項目訓練無數遍,開始是單項訓練,每一項訓練,係統會打分,完成後,再進入下一個項目,五個項目訓練完畢後,再進入綜合訓練。
這種集中式訓練,效率非常高!單單一個血管吻合,楊平就吻合了幾百根血管。最初是十幾分鐘一根,逐漸可以做到幾分鐘一根;最初吻合得歪歪斜斜,逐漸可以做到針距邊距標準漂亮。
也不知道訓練可能多久,楊平最後一個項目完成,係統評定為合格,手術床和實驗體都消失。
楊平算是能夠靜下心來做事的人,一不做二不休,咬牙繼續--斷肢再植。
五千例!楊平被驚嚇到,抑製不住興奮,醫生最寶貴的資源是什麼,就是病例,這五千例,好多醫生一輩子也做不到的數量。
進入空間培訓,係統模擬出各種斷指再植,有簡單的刀切傷,有鈍器壓斷的,有撕脫傷,有斷成幾截的,還有皮膚缺損的,有手指,有足趾,有斷掌的,有斷腕的,斷踝的,前臂,上臂,小腿,大腿,肘部,膝部,居然斷麵在肩部和髖部,隻要可能遇到的,居然係統都給模擬出來了。但是最多的還是手指的再植,什麼剛出生的嬰兒,早產兒,還有先天畸形的嬰兒,你想得到,想不到的,全部模擬出來。
手術這東西,靠熟能生巧,而熟能生巧的基礎是手術量,量變到質變,這是鐵律。像係統這種海量密集訓練,在現實中是不可能的。
而且,楊平隱隱覺得,係統裡的訓練效率,對現實中要高很多。
不過這種訓練確實難熬,幾次想放棄退出,但咬牙還是堅持下來。
再繼續,把裡麵的一些影像讀片的基本技術和骨科基本操作技術,一網打儘。
不知不覺,在係統裡度過了集訓,也不知道多久,幾個月應該有吧。
從空間出來,有種滄海桑田的感覺,不過楊平心裡特彆興奮,自己的技術水平突飛猛進。
簡曆發出去,如石沉大海,杳無音信,楊平沒有浪費係統給的培訓機會,以堅強的毅力,在係統空間完成了各項枯燥的培訓。
十多天過去了,這令人煎熬的十幾天,楊平不知道怎麼過的,天天捧著一本《骨科手術學》,書都被翻爛了。
終於,電話來了,三博醫院,樓上可以停直升機的那家醫院。
他對這家醫院還是有所了解,省直屬的,建院才十多年吧,據說一個海外華僑富商捐款建立的,所以還有另外一個名字---華僑醫院。
這所醫院新建不久,地理位置又比較偏,所以名氣比不上南都醫大附一、附二、省人民醫院、省中醫、G市人民醫院、中醫院。
但也是省屬三甲醫院,不用說,用人要求很高,招聘簡章上明確要求碩士起步,而且要求211、985,能夠進去的,都有特殊通道。
既然來電話,就去!萬一運氣好,也說不定。
三十塊錢的名牌包包,收藏已久的廉價西裝,都派上用場。
楊平,西裝革履,手提黑色皮包,站在三博醫院的門口,信心十足,仰頭望著雙子星主建築樓,頂層,直升機正在降落。
麵試的地點在骨科示教室,麵試的人來了一大波,楊平懶得數了,總之坐滿了。
偷偷打聽一下,左邊帝都醫大,右邊華西,沒一個慫的。真的懷疑是不是人事部打錯了電話,或者自己隻是來作陪的,錄取名額人家早就內定。
講台上站著的是骨科主任韓建功,身材不高,但是精壯,短發濃密,雙眼放精芒。
他手裡的名單揚了揚:
“平時你們到醫院麵試,都是先考筆試,再考操作,今天我們要反著來,為什麼?外科醫生首先要有動手能力,沒有動手能力一切都是紙上談兵!操作不合格的,就直接淘汰;操作合格的,再下一步繼續筆試,下麵由宋子墨醫生給大家介紹操作考試——”
“這個家夥是複旦的博士,挺牛的。”旁邊一個醫生小聲地說。
“你認識?”楊平詫異。
他得意地說:“有個師兄告訴我的,這家夥是個天才,在魔都六院讀研時,進行顯微外科訓練,接一百個老鼠尾巴,這家夥百分之百成功率,時間還是所有人裡麵最快的。”
這確實有那麼一點牛!
楊平目光越過前麵的人頭,看向宋子墨,上下打量。二十幾歲,看外形,真是人中龍鳳,身高起碼一米八五,身材勻稱,鼻梁高聳,五官端正,輪廓清晰。
兩個字,帥哥。
還博士學位,又天才人物,天選之子的存在。不過跟自己沒半毛錢關係,自己就是來麵試的。
“歡迎大家選擇三博,我們三博醫院雖然成立時間不長,隻有十多年,但是技術水平,在G市醫療界,不亞於任何一家醫院,每個人隻要努力,三博會給你充分的發展空間,培訓、進修、出國學習--”
吹牛都不用打草稿,楊平嘀咕。
“你不了解三博吧?你知道,剛才說話的主任是誰嗎?韓建功,魔都六院出來的,國內創傷骨科扛把子人物。”
真的嗎?
真的!
這麼牛,那這醫院待遇一定不錯了?
楊平打了手勢,錢!
“俗!”小夥子斜瞄一眼,心裡說。
說話間,一個年輕醫生,助手的角色,給每人發下一張紙--麵試單,上麵有操作考試的打分項目。
“應聘崗位:急診科住院醫師。”有沒有搞錯,我骨科主治醫師,怎麼變成了急診科住院醫師,搞錯了吧。楊平想舉手,算了,考完再說。
宋子墨說:“你們桌子上每人有一個練習打結的模具,上麵已經準備了一束線。先把線抽出一根,掛到線樁上,準備好後,我說開始,大家就開始徒手打結,我說停,就停下。”聲音也不錯,標準男中音。
“彆少看打結,這是外科基本功,如果連結都打不好,何談其它操作,1分鐘60個方結,也就是120個正反結,才算及格。我們宋師兄1分鐘可以打143個方結,也就是286個正反結,至今是我們醫院的記錄。”宋子墨旁邊的助手,獻媚的補充。
宋子墨在行間來回走動,冷冷的,高昂著頭,白大褂沒扣,往兩邊掀開,雙手插在褲兜了,確實帥酷了。
助手的話剛落音。
哇--現場一片驚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