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尿管事件算是化解了,也掃除了潛在的隱患。
楊平看白大褂裡的名片還在,拿出來,看了看,沉思片刻,拉開辦公桌的抽屜,扔到裡麵,裡麵已經一堆的名片了。
譚博雲進入狀態很快,本來韓主任打算先讓他熟悉環境,一個月後正式上任。但是他按奈不住,上班幾天時間,就大刀闊斧地開展工作,儼然已經正式上任。
首先,他把主治及以下的醫生全部集合起來,每個星期培訓顯微外科的時間必須不少於五個小時,不夠的周六周日補上,每周一考核上一周的練習成績。
他說,顯微創傷骨科,顯微外科是基本功,必須人人掌握,人人能做斷指再植。他按照韓主任製定的創傷急救中心流程,把整個顯微創傷骨科加入創傷骨科急救中心的體係,哪一組值班,哪一組就處理創傷急救中心的手術。
據說,他每天早晚親自查房重點病人,不僅看顯微創傷骨科的危重病人,還到創傷ICU看病人,幾次深夜趕過來指導手術。
韓主任要的就是他這種衝勁,譚博雲學韓主任,自己帶一組,他、鐘醫生,再加上幾個規培生,一組人馬很快成形。
韓主任這一組的病人全部移交給他們,提前退出了顯微創傷骨科,整個交接十分順利。
華僑樓的骨科取名綜合骨科,病區已經準備好,就等著開科了。
綜合骨科的護士長人選也確定了,蔡巧君,她是南都省選拔培訓的骨科專科護士,在香港瑪麗醫院進修一年,業務水平頂呱呱。
為了支持新科室,姚玲精挑細選,相貌、身高、業務水平等等,條件苛刻,經過反複考試選拔,護理隊伍才成形。
骨科研究所的設備也已經到位,在緊張地調試中,韓主任要把骨科研究所和綜合骨科的掛牌儀式弄在同一天,來個雙喜臨門。
田園要幫譚博雲籌辦學術會,宋子墨帶著張林小五訓練顯微外科和關節鏡。韓主任帶著楊平在骨科研究所轉了一圈,又到華僑樓看上一遍,看看還有什麼不足。
走了幾圈,也沒看出什麼問題。
兩人在綜合骨科的新主任辦公室坐下,韓主任那套家當早就搬過來了,主任辦公室讓給了譚博雲用。
一坐下,少不了喝茶,熱茶倒上。
“坐!”韓主任招呼。
“謝謝!”楊平雙手接過茶杯,坐下來。
這邊的主任辦公室氣派很多,不愧是華僑樓,寬敞、透亮,牆壁裝修都是刷的矽藻泥,據說環保。
“茶不錯!”這幾乎成了慣用的開場白。
韓主任喝一口茶,看他對麵牆壁上的八駿圖,手指輕輕地,有節奏的敲打,他的心情很好。
這段時間太忙,對年輕人關心太少了,那天看到楊平做骨盆手術,才猛然想起,給年輕人應該多一些關愛。
“到了綜合骨科,就不會隻做創傷骨科手術了,到時候什麼骨科手術都做,這樣更好,其實你們主治這個階段,最好不要分亞專業,把全類手術做一遍,到了副高才專攻某一個亞專業,我不主張主治就分亞專業,關節鏡以前做過嗎?創傷骨科那邊的實驗室,大骨科都可以用,有空多去練練。”
“我經常去練習。”楊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