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搶重坦反擊(建議跳過)(1 / 2)

叛軍士兵接到小頭目的命令,帶著一群叛軍殺向了人質營,要將人質營裡的人質全部屠殺掉。

結果他們剛衝過來的時候,正好和過來的許三多一行碰到了一起。

雙方在人質營的入口打了一架,彼此之間火力互射劈裡啪啦一頓爆,場麵一時間好不激烈。

叛軍士兵占據著位置優勢,最終還是先一步進入了人質營。

留下三個叛軍守住北拱門頂住,剩下的兩名叛軍直接奔向人質營,完成叛軍頭目組交待的任務。

本以為人質營裡都是一群羔羊,衝進去隨便叛軍士兵怎麼屠殺。

可結果卻讓叛軍撞了一頭血!

兩名叛軍想著屠殺一群人質,對方就像是砧板上的肉,隨便他們怎麼拿捏,根本就沒有一點壓力。

結果兩名叛軍從大門衝進人質營,腦袋裡想著怎麼大開殺戒時。

兩名叛軍士兵都沒有開槍,人質營裡的羔羊卻率先動起了手,瞄準從外麵衝進來的叛軍就是一梭子彈。

“噠噠噠,啪啪啪……”

自動步槍混淆著手槍射擊,衝著叛軍士兵撲麵而來。

兩名叛軍士兵當場遭了秧,其中一人根本沒有任何防備,被從上到下洗了個頭,短短一瞬間身中數發子彈。

不管要害還是不要害的地方,都被子彈給打中了,結局就隻剩死一個字。

剩下的一名叛軍位置靠後,子彈都被前麵的叛軍給吸收了,讓他趕了個巧,隻是大腿中了一發。

這個叛軍壓根就無法理解,人質怎麼會擁有武器。

全然沒想到成龍一行離開時,特意組織叛軍士兵組建了一隻支防守隊,主要就是守住人質營。

叛軍士兵冒冒失失跑進來,就是在給政府軍士兵送人頭。

隻被打死一個,還是運氣好的。

人質營裡麵的政府軍士兵人質,旗開得勝開局拿了個開門紅,原本忐忑的情緒終於穩定了下來。

原本還很緊忐忑張的情緒,因為開局打死一名叛軍,頓時變得穩定了下來。

守得更加堅定了!

剩下的一名叛軍士兵受了傷,根本就不敢再衝進來,隻能害怕的退了回去,告訴麵具男人質營裡麵有防守。

本來麵具男抵抗許三多一行,就已經非常的艱難。

現在聽到人質營裡麵有防守,而且還有好幾把槍,頓時整個人情緒都不好了,變得極其的煩躁。

有心想要所有帶人殺進去,將人質營裡的人全部乾掉。

奈何情況已經完全失控,根本就不在他的控製範圍內,不是他想殺就能殺的,充進去已經變得可能。

麵具男隻能頂著許三多等人,用對講機向叛軍小頭目呼救。

希望叛軍小頭目能叫上一隊人,剛過來支援人質營這邊,到時候就能輕而易舉的完成人質營的屠殺清除。

叛軍小頭目接到人質營的呼救,然而情況就已經變得很複雜了。

心有餘而力不足!

這邊莊焱憑借著出色的個人能力,被他順利的摸進了中心廣場,真的完成了成龍安排的任務。

從防備非常薄弱疏忽的廣場上,順利的搶到了一輛坦克。

而且還是不一般的坦克!

他弄到了一輛t72b主戰重坦。

t-72主戰坦克(英文:t-72mainbattletank[1],俄文:t-72ochoВhoАhk[2])。

這是是20世紀70年代初,前蘇聯設計生產的一型第三代主戰坦克。

t-72主戰坦克設計上秉承了蘇軍一貫的作戰思路,係統配置易於生產,不僅保留了蘇製坦克特有的低矮外形,和125毫米大口徑主炮等特點。

可發射炮射導彈,備有自動裝彈機等一係列先進的設備。

還安裝總功率780馬力的渦輪增壓柴油機和三防裝置,在防禦這方麵,比第二代提升了不少。

t-72從1967年開始研製,1973年裝備前蘇聯陸軍,總共曆時了五年。

作為第三代主戰坦克,t-72坦克製造簡單、可靠耐用,堪稱前蘇聯繼t-34坦克後的又一名作。

不但在前蘇聯軍隊大量服役,還外銷和授權華沙條約盟國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等國家生產。

幾乎成了前蘇聯坦克的新招牌,使其產量達到了驚人的餘輛。

t-72坦克的車體用鋼板焊接製成,車內分為前部駕駛艙,中部戰鬥艙,後部動力艙3部分。

駕駛椅在車體前部中央位置,駕駛員有一個位於車體頂裝甲板上的艙口蓋,可從車內開關艙蓋。

駕駛員開窗駕駛時,首先必須將火炮向一側轉動一定角度並加以固定。

t-72坦克車體前上裝甲板上,有一個v型防浪板,並裝有前燈,型號為ФГ-125。

駕駛員兩側的車首空間存放可防彈的燃油箱,車體前下甲板上裝有推土鏟,平時有防護作用。

車體兩側翼子板上有燃油箱和工具箱,車體後部還可以安裝兩個各200升柴油的附加油桶。

炮塔係鑄造結構,呈半球形,位於車體中部上方。

炮塔內可以有車長和炮長2名乘員,車長在炮塔內右側,炮長在左側,他們各有1個炮塔艙口蓋。

車長指揮塔采取雙層活動座圈結構,可相對炮塔作同步反向旋轉。

戰鬥艙中裝有轉盤式自動裝彈機,取消了老舊型號有的裝填手,戰鬥艙的布置圍繞自動裝彈機安排。

整個戰鬥部分連同車體頂甲板前傾,因此加大了火炮向前時的俯角。

而且火炮轉向後方時俯角自動抬高,避免與後部突起部相碰。

t-72坦克車體除在非重點部位采用均質裝甲外,在車體前上部分采用了複合裝甲。

前上裝甲厚200毫米,由3層組成,外層和內層分彆為80毫米和20毫米的均質鋼板,中間層是100毫米厚的非金屬材料。

炮塔為鑄鋼件,各部位厚度不等,炮塔正麵位置最厚。

早期t-72坦克車體前側部翼子板外緣各裝有4塊張開式屏蔽板,第一塊較小,其餘3塊稍大。

由較厚的金屬板和橡膠板組成,以鉸鏈方式裝在翼子板上。

鉸鏈上有彈簧,可將屏蔽板向外張開,與車體縱軸線成70~80°夾角。

坦克通過時,車旁障礙可以將屏蔽板壓至與車體平行,不影響坦克通過性;平時屏蔽板用帶鉤的鏈條固定。

後期的t-72坦克裝有整體式側初板。張開式屏蔽板和整體式側裙板都具有防破甲彈的屏蔽作用。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