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諾利·斯克的戲劇《歇斯底裡》改編的電影《芙洛拉與她的歇斯底裡》於近日登上了大銀幕, 迄今為止,這已經是這一部戲劇作品第四次登上大銀幕。
《歇斯底裡》講述了一個樂趣橫生的故事。男爵小姐芙洛拉被診斷患上了頑固性“歇斯底裡症”, 而全小鎮有一半的女人患上了這個疾病,另外一半女人馬上也要患上這個疾病。有一個偽君子式的落魄貴族愛德華妄圖利用芙洛拉的“歇斯底裡症”迎娶她為妻,可是芙洛拉卻女扮男裝考驗了愛德華,並勇敢追求自己的愛情。
新版的《歇斯底裡》沒有改變故事的內核,而是加入了更為豐富的元素,不但增添了生動的人物形象,而且首次將《歇斯底裡》以歌舞片的形式呈現在觀眾眼前, 這也是作者諾利·斯克最希望看到的一種戲劇呈現形式。
眾所周知, 諾利·斯克是電影家克洛莉絲的化名, 在她所生活的維多利亞時代, 女作家不用真名發表作品是一件十分常見的現象。她曾經在回憶錄中書寫到她希望有朝一日《歇斯底裡》能夠被拍攝成一部歌舞電影, 因為她在寫作《歇斯底裡》時腦海中浮現了人物載歌載舞的場景,《芙洛拉和她的歇斯底裡》在點映期便受到了評論家的青睞,有人認為這會成為近十年來最好的歌舞片。
在電影上映前期,我們有必要來分析和討論一下被四次搬上熒幕的戲劇《歇斯底裡》背後的故事。
《歇斯底裡》的片名來源於維多利亞時代一種常見的病症“歇斯底裡症”。當時, 人們理想中的女性形象是家中的天使, 如果她們做出了任何不符合這一形象的行為,便會被認為是患上了“歇斯底裡症”。當時的女性隨身攜帶嗅鹽, 一旦她們感覺到身體或者情緒上出現了異常便會聞一聞嗅鹽。
在現代看來, “歇斯底裡症”是一個十分荒唐的病症,可這一點在當時很少被人意識到。戲劇的作者克洛莉絲在一次偶然的情況下發現了這種病症的荒唐。她在回憶錄中所寫,她當時向一位男士發出了共舞邀請,而周圍人在得知這一消息以後都異常震驚,她這樣的行為極有可能被解讀成患有“歇斯底裡症”的證明。
從此事起,克洛莉絲了大量醫學資料, 然後便開始了《歇斯底裡》的寫作。《歇斯底裡》第一次投稿到了當時最有名、最權威的文學雜誌《周末評論》,被拒稿,但由於當時候的出版商共用一個辦公廳,所有的編輯會在一起共進午餐,所以《風潮雜誌》的編輯到了這部作品,這部戲劇作品最終也由《風潮雜誌》最先刊登出來,作為第一百期的紀念,也是它的最新專欄“mosike”的第一篇作品,後來在雜誌第一千期時這部作品又再版刊登。
《風潮雜誌》是當時最知名的女性讀物,在《歇斯底裡》尚未刊登出來時,它隻是女性床頭櫃上隨手翻閱的一本雜誌,雖然它指導女性的妝容、衣著、生活情趣,可是從未有人將它當做一本嚴肅的讀物,但自從“mosike”專欄開啟以後,它成為了女性創作、女性書寫的主要陣地,而《歇斯底裡》無疑起著一個開天辟地的作用。後來,克洛莉絲成為《風潮雜誌》的主創人員之一,她的絕大多數作品也通過《風潮雜誌》的平台與讀者見麵。
《歇斯底裡》與讀者的第一次會麵,情形說不上太好。在它刊登出來的第二天,晨報、日報上便出現了不少評論它的文章,有一位嚴苛的劇情家指出這一部作品大有嘩眾取寵之嫌,他認為“諾利·斯克以一種跪在女人的裙角邊的姿態寫出了這一部作品,他以‘歇斯底裡’這一個病症博人眼球,他認為的芙洛拉是一個若阿弗洛狄忒一般美麗又智慧的女人,可是這典型是一個失心瘋、無可救藥的女人,劇中的最後一幕也正好表明她的歇斯底裡症並未痊愈,也無法痊愈。”也有劇評家認為《歇斯底裡》表露出一種諱疾忌醫的態度,更尖銳的劇情家猜測諾利·斯克是一個女性作家,而且是一個自怨自艾、蓬頭垢麵的老處(女),他們的言辭更加尖銳“戲劇是一種高尚的文學形式,它讓女人走開”。
儘管也有劇評家從劇作本身入手,分析它的劇情,探討戲劇的人物介紹,可是對這部戲劇的議論更多在於它帶來的社會效益上。在《風潮雜誌》當期出版之後,至少有一半的倫敦女性開始認真檢查自己的身體,據當時一名名為莉蓮·龐德的淑女日記記載,她也曾經被診斷患上“歇斯底裡症”,可是在看完《歇斯底裡》這部戲劇以後,開始懷疑自己是否真正患有“歇斯底裡症”。戲劇刊登的第二天,倫敦的診所中排起了長隊,不過她們不是來診斷治療的,小姐夫人的手上拿著同一本《風潮雜誌》,她們問了醫生一個大同小異的問題:“到底歇斯底裡症究竟指的是什麼?”因為戲劇中的男主人公羅裡有一句台詞是——如果有一種病能夠囊括世界上所有病症,那麼這種病也就不算病了。
克洛莉絲本人在看到對戲劇的指責以後,同樣以諾利·斯克這一筆名進行了回擊,針對那一句“戲劇是一種高尚的文學形式,它讓女人走開”,她從古希臘的九位文藝女神開始論述,文藝從未讓女人走開,戲劇也從未讓女人走開,而如果那位劇評家的母親看到劇評家的言論,可能會讓他走開。
抓住了商機的劇院經理將《歇斯底裡》搬上了戲劇舞台,出現了一票難求的盛況,不僅僅是倫敦,巴黎、柏林的戲劇舞台上也開始演繹這部戲劇,爭議也一直持續著,但這又是克洛莉絲樂於看到的,她認為有爭議的作品越能引起人們的關注,便會有更多的人去探討她所想要解答的問題。
她所想要解答的問題是什麼呢?
“女孩子們,無論是多大年齡的女人總是可以被稱作是女孩子的,她就像月亮一樣流動、易變,有陰晴圓缺,捉摸不定。”
月生百相,女性也是,正視自己的欲望,接納自己的本性,有病治病,歇斯底裡隻是一種荒唐的烙印。
在文章的最後,該說一點八卦、一點巧合。
克洛莉絲寫作《歇斯底裡》的緣由是因為她邀請了一位男士共舞,這被視作是不合禮儀的舉動。當時她邀請的那位男士是大名鼎鼎的偵探夏洛克·福爾摩斯,這位偵探先生在後來成為了她的丈夫,達西小姐也擁有了“福爾摩斯夫人”這一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