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不樂意(1 / 2)

奮鬥在沙俄 馬口鐵 3086 字 7個月前

那個時代的歐洲人對於戰爭理解的其實都差不多,再長時間又能打多久呢?什麼七年戰爭、三十年戰爭不過是聽著唬人而已,規模其實也就是毛毛雨啦。

就比如後來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當時主要參戰國的領導層幾乎都是一致認為戰爭頂多持續幾個月,壓根就沒有想到會打上四年那麼久。

克裡米亞戰爭也是如此,俄國最初覺得自己就是教訓一下土耳其,能費多少時間?至於英法也是認為隻要他們一齊上陣嚇都能給北極熊嚇死,根本打不了多久。

不光是對時間上判斷有誤差,對戰爭規模列強也是一致判斷出現了問題,他們壓根就沒有想到這場小規模衝突幾乎將整個歐洲都會卷進去,會有上百萬人在那裡廝殺好幾年,會死傷如此慘重。

以至於有些歐洲史學家認為克裡米亞戰爭才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因為其血腥程度以及參展規模根本不是後麵的那些什麼阿富汗戰爭、布爾戰爭以及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能夠比的。

唯一在慘烈程度上能跟克裡米亞戰爭叫板的也隻有美國內戰,不過這是內戰,影響不到其他列強,自然不能跟幾乎所有列強都參與其中的克裡米亞戰爭相提並論了。

所以當李驍說這場可能爆發的戰爭持續時間特彆長波及範圍特彆廣的時候,科爾尼洛夫和納西莫夫都不太讚同。

他們認為要麼持續時間特彆長但參戰國家就不會特彆多,自然波及範圍不會很大。如果波及範圍很大,牽涉到太多列強,那戰爭時間就不會特彆長。

他們的理由是,如果參戰的列強特彆多,那大家都互相忌憚,不可能真的豁出命去以死相拚,頂多就是相互試探一下對方的底線,然後見好就收,最後用談判解決問題就成了。

其實這也是維也納體係時代歐洲的常態,不然當年維也納會議開完,也會有這將終結戰爭的說法。因為在維也納體係框架下,歐洲大體上就是個互相製約互相平衡的體係。大家誰都拿誰沒有辦法,頂多也就是相互試探一下,哪怕就是動武那也是嚇唬人居多,更像是在談判桌上討價還價的手段而已。

隻不過李驍卻知道,維也納體係已經快要完蛋了,因為維也納體係之所以存在,原因就是法國被削弱,而俄奧普抱團取暖。可現在法國已經重新崛起強大起來,英國更是因為工業革命的關係實力突飛猛進,而俄奧普則陷入了內部的麻煩實力大不如從前。那種互相製約的平衡關係已經不複存在。

很顯然,歐洲的政治格局或者說維也納體係需要重新洗牌,隻有經過新一輪政治洗牌,各國才會達成新的暫時平衡,直到新的能夠打破平衡的國家再次出現,然後再進行下一輪洗牌,然後周而複始一直循環前進。

很不幸的是,這一輪洗牌中俄國將成為最大的輸家,誰讓俄國沒能很好的跟上形勢,實力已經不足以支撐起地位和野心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