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為什麼沈德福在這裡練字,那還有很重要的一點。
雖然沈德福上輩子讀到了博士,但那是理科博士,上學的時候認識的字都是簡體字,對於古代的繁體字,他就隻能認識個大概罷了。
於是這些日子以來,沈德福便找了二哥沈德宗,開始學認字,就是為了早日把過去簡體字的思維慣例,轉化成古代能用的繁體字,省的在古代當一個寫字瘸腿的學子。
半個月後,沈德福在沈炅的帶領下,穿著嶄新的衣服,背著沈大山親手做的書箱,踏上了求學了道路。
北岸村在麥家村的下遊,兩村距離不過幾裡地,來回也才不到一個時辰,沈德福年紀雖小,但是跟著親爹學了不少基礎的功夫,如今氣力見漲,幾裡地,對於他說,輕而易舉。
所以當沈炅提出要背沈德福走路的時候,便背他搖頭拒絕了,“爹,我如今都十歲了,不再是小孩子了,用不著你背我的。”
沈炅蒲扇般的大手摸摸沈德福的腦袋,語氣溫和的回道,“那好,阿福啊,你要是累了,就跟爹說知道嗎?”
在沈炅的眼中,阿福仍舊是過去那個處處需要他照顧的傻兒子,現在雖然兒子不傻了,但是他照顧兒子的習慣,一時之間還是沒改掉。
“二叔,你放心,到了學堂,我會讓夫子多照顧弟弟的。”一旁的沈德宗輕聲說道。
如今五年過去,沈德宗已經是個十三歲的少年了,他因為有心要科舉,所以啟蒙幾年之後,就不繼續再村塾裡讀書了。
沈昊特意托人找了縣城裡一個秀才辦的私塾,在這裡,大多數都是有意科舉的孩童。沈德宗雖然是個農家子,但是因為天資聰穎,頗受孫秀才的看中。
今天,因為是弟弟阿福頭一次上村塾,沈德宗有些不放心,這才特意請了半天假,和二叔沈炅一起送弟弟上學。
沈德福一行三人,很快到了北岸村,沈德宗熟門熟路的帶著幾人來到了村塾,見到了陳夫子。
“這就是你弟弟,名字叫做沈德福,是吧?”陳夫子如今四五十歲了,因為考了許多次,都在院試這一關敗落,所以早就絕了考科舉的念頭,這些年來一直都在村塾裡專心教授孩童啟蒙。
如今見了沈德宗這個聰慧的孩子,頓時麵露笑容,十分和藹的樣子。
沈德宗微微躬身,很有禮貌的回道,“回夫子,這位是我二叔沈炅,這是二叔的兒子,沈德福。”
沈炅和沈德福向夫子問好。
“嗯好好,無需這麼客氣。”陳夫子摸著花白的胡須,回道。
之後沈炅把束脩交給了陳夫子,陳夫子則帶著沈德福去了正堂拜了孔夫子。
沈德福跪在蒲團上,恭敬的向麵前孔子的牌位磕了三個頭。
拜完孔子之後,還要拜老師,仍舊是磕三個頭。
跪在蒲團上的沈德福暗中揉了揉自己的膝蓋,他想著這輩子估計往後磕頭的日子少不了了。就是可憐他上輩子頂天立地,沒跪過任何一個人的膝蓋了!
這時候,沈德宗戳了一下發呆的沈炅,對著他使了一個眼神,沈炅這才反應過來,隨即慌忙的呈上朱筆。
陳夫子稍稍等了片刻,也沒有不耐煩,他接過那隻朱筆,不疾不徐的在沈德福的額頭上點了一個圓點。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這件事沈德宗來之前已經交代過了,所以當陳夫子話音落下之後,沈德福便跟著讀了一遍,“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讀罷,沈炅和沈德宗兩人作為家人代表,對著陳夫子稱謝。
這兒童入學破蒙的儀式才算是圓滿的完成了。
沈德福對古代破蒙儀式還挺好奇的,之前問過沈德宗具體的實例,據對方所說,有那富裕的人家,兒童破蒙的儀式十分的隆重。
拜師儀式由外祖家負責,傭人挑著擔子,一頭是小書箱,裡邊裝著四書、文房四寶等物,另一頭裝著定勝糕和粽子,取其“高中”的諧音。
而且這粽子也是大有講究的,一隻裹成四方形的粽子,是為“印粽”,寓意孩子將來拿官印。另一隻裹成筆管形的粽子,是為“筆粽”,寓意孩子將來考科舉是“必中”。
還有拜師的時候,也有幾分講究。
有條件的人家會給孩子準備好一個小書包,等拜師的時候,先生就會把這個書包翻過來,名為“書包翻身”,寓意孩子將來會飛黃騰達。
總之聽說這些有趣事情的沈德福,大為吃驚,看來古代對於科舉,從第一步就開始這般的重視了。
隨即陳夫子說了幾句訓勉的話,“既然你要在我這裡讀書,那有些規矩還是要遵守的,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