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對太陽光的利用率其實非常低。
照射到植物葉片上的太陽光能不會全部被植物吸收。植物隻會吸收其中的一部分,並將綠色光以及其他不可見光反射出去。有一部分則會透過葉片,不會被吸收,還有一部分則會提升葉片溫度、蒸發葉片水分,以保證蒸騰作用持續進行,讓植物從泥土中吸收養分。
真正被光合作用轉化為化學能的能量,充其量也就百分之幾而已,幾乎不可能超過百分之六。
應當說,絕大部分植物,其光合作用對太陽光的利用率,都要大大低於百分之一。
能在生長階段超過百分之一的,就是一種不錯的農作物了。
哪怕這種高光能轉化率的植物對人類來說並不好吃,人類也可以用它當做飼料,發展畜牧業,甚至將之轉化為工業原材料。
按照這個標準來看,水稻這種主要糧食作物,轉化率也不過在032之間。
而太陽能電池板
太陽能電池板,這個就厲害了。
這玩意的轉化效率理論在2020前後就能達到百分之四十四了。
通過多種鍍膜和不同材質的太陽能電池板疊加,可以利用大多數頻段,基本不會透光。
相較於“夠用就行”的植物,生來就是為了吸收光能的太陽能電池板自然會更加高效。
而約格莫夫的願望是造戴森雲。
既然是戴森雲,是一個高效利用太陽能的建築奇跡,自然會需要大量高轉化率的太陽能電池板。戴森雲位於太空,就可以將地球大氣吸收嚴重的太陽能波長也利用上。
在科研騎士團的不懈努力之下,庇護者已經可以穩定生產轉化率超過百分之五十的電池板,而實驗室條件下,科研騎士們則在不斷接近物理規律可以允許的極限。
而基於各種各樣的論文公開渠道,俠客們在這方麵的技術也不差。
一塊巴掌大小的太陽能電池板,對太陽能的轉化效率,等效於一兩百片等麵積的葉子。
當然,這有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太陽能電池板隻需要將光能轉化為電能。
但是,電能是可以被一部分金屬基生物直接吸收的。
部分金屬基生物可以依靠電能來獲取維生的能量。
雖然這個能量利用率也是遠低於百分之百。
但是,隻要設置得當的話
“這就相當於人工葉片啊”向山嘖嘖稱奇。
真菌也有與植物共生案例。其中,地衣就是真菌與苔蘚共生形成的。
其中,苔蘚負責光合作用,固化太陽能,為整個係統提供能量。而真菌可以將植物死後殘留的有機物分解,重新給那些沒有根係的植物提供水與無機鹽。
而在金屬基改造的前提之下,“植物”已經可以被“機械”做取代了。
這相當於給植物、真菌菌落安裝“光合作用義體”。
在野外,麵積非常小的太陽能電池板不會引發衛星的注意。
畢竟大地也不是什麼均勻的質地,空氣同理。
所以小範圍內溫度比周圍略高一點,很正常。
但是一個麵積固定的小玩意連續移動,就很有問題了。
所以許多載具才不能在白天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