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霜結武館區(1 / 2)

對於現在的小行星帶中立城邦來說,他們的城市布局,並不是取決於“市政規劃”,而是取決於當初那些來自木星宙域的逃難者搭建太空城時、將戰艦殘骸的什麼功能區放在哪一塊。

而當初的建城者篳路藍縷建設城市,麵對最大的問題就是燃料不足那一批建城者是從木星宙域逃過來的,裡麵武者有,但也有限。光是抵達這裡,他們就花了四十年。

就這麼說吧,這一批流亡者出發,是因為第四武神在木星宙域的運動失敗,就連殘餘的俠義勢力全部被鎮壓。

等他們抵達的時候,第六武神已經敗亡,第七武神掀起的宇宙風暴也已經開始。

在智人時代,“四十年”,意味著一個人大半的生命,意味著整個人生所有可以稱之為“故事”的部分。

他們以極低的速度,在木星與小行星帶之間移動了很多年,最後才發現的這塊被雙方遺忘的戰場遺跡。

而等他們建立城市、大規模的複蘇戰場假死的雙方戰士時,已經接近第九武神的時代了。。

這些人就連最基本的燃料都缺乏。其他的東西就更不用說了。在這種情況下,最初的城市框架隻要能拚起來、大差不差就可以了。

吾珥城的城市規劃實在是糟糕。主要的士兵居住區、軍官居住區、庫房、戰艦反應堆核心、艦橋指揮係統等區域所在的位置,均與自身的功能不匹配。

最初的建城者似乎希望將反應堆放在最下層,用反應堆的廢熱來為城市的居民區域提供基礎的熱能。但是在實際的操作中,戰艦反應堆被堆疊在了吾珥“北方”是較高位置。在這個沒有磁場的小行星,“南北”的定義是以“太陽中心與北極星連線的平行線”為基礎的。

有一處戰機/宇宙戰義體格納庫,配套有彈射起飛的輔助設備,本應被安置在城市的最高處,方便采集隊伍出入。但是在實際的搭建中,它卻被堆砌在了城市的中部。

吾珥人後續用來大量的精力與資源,鋪設各種管道與線路來彌補這一點。

但再怎麼彌補,近地麵區域都是整座城市溫度最低的區域。這地方的平均溫度始終低於零度。

對於基準人來說,這也是最惡劣的環境。義體率沒有拉滿的人接近這裡,就會有昏迷的危險。

甚至一些廉價的義體維護用品比如品質較低的潤滑油、噴漆在這裡都用不了。

不知從何時開始,這裡就成為了約定俗成的“武館區”與“外來流動人口居住區”。

住在這裡的人,多是改造率拉滿的武者。這樣的人本來也不使用那些廉價的維護用品。

將這些人集中在一起,也方便中立城邦進行管理。

雖然中立城邦沒有太陽係靠內行星那種“武道運動會”的文化,但武館在這裡依舊紅火。中立城邦的領導者們還是心裡有數,“俠客的戰法”本就是用最少的資源換取最高的戰力,達成最大的戰損比,最適合資源稀少的一方。中立城邦就算已經不打算在俠義與暴政的戰爭中達成“推翻暴政”的最終成果,也絕不能放棄將遊擊戰升華至極致的賽博武道。

中立城邦的居民更鼓勵青年學武。

哪怕外來的武者成分複雜,隻要他願意教城邦居民一招半式,城邦居民就願意冒風險接納他居住。

這是一條牆壁上覆蓋著一層冰霜的區域。青少年居民肉身之上揮發的水分,以及作為散熱劑偶然進入空氣的水分,會進入整個城市的空氣循環,並在幾個溫度最低的地點凝結。基準人對水的需求很低,而小行星帶的不少可開采礦物又混雜冰渣,中立城邦並不缺乏水,因此也不會經常來回收這些凝結的固態水那樣反而很消耗資源。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