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符號的矩陣(1 / 2)

據說人類在拆卸那個完整的外星機器時,沒有感到任何障礙。

沒有任何人類在製造機械時常用的“拆開就無法還原”的特殊結構,采用了最簡單直白的裝配工藝,所有零件都可以輕易的拆下來,並且規格與外麵那些小型機械上的完整零件大部分共通,加工工藝也幾乎一致。

想來外星人也不在意自己的技術會被其他星球的文明給複製過去吧?

或者,也有可能是因為這些機械隻能做到這種程度的製造與裝配?

而且,仿製的過程也很順利。

外星人設計的時候,似乎走了“儘可能讓機器在零件公差大的環境下工作”的設計思路,並且整個機器的材料異常地統一。

有些時候,一台精密儀器,就算將它的每一個零件都拆下來,擺在另一群人麵前,讓他們逐個掃描、記錄,也難以重新複製一個。

有些機械確實複雜到“沒有圖紙就難以完整拆卸”,有些零件也確實存在“拆卸的過程中容易發生變形,測量結果會受到影響”。但就算不考慮這些,複製未知的機械也存在巨大難題。

因為現實是不理想的。

一個零件的設計存在尺寸要求,但是設計尺寸後麵往往會標注一個“”之類的標誌。這個零件雖然設計尺寸是一個固定數值,但是現實加工,不可能所有零件全都是剛好是這個數值的,就必定存在一個誤差。機械在整體設計的時候,會考慮到和這個零件配合的其他零件的誤差,即“公差”。

隻要一個零件的誤差在公差範圍之內,那該零件就是合格的零件。

機械的所有零件,都存在這樣的公差。就算人類獲取了未知的機器,也隻能測量這一台機器上的零件的精確尺寸,而難以得知公差的範圍。

而材料也是。許多零件都對材料的強度、韌性、彈性有不同的需求,並不是知曉尺寸就可以複製的。

這大概是一個3打印機也隻能說大概,因為有好些部件,人類暫且沒弄明白到底是做什麼用的。但從激光發射裝置、送料裝置以及影響大概是結晶形成冷卻劑輸送裝置還有磁場、聲場發生裝置來看,這確實是成熟的機器。

至此,人類也確認了一件事。這支未知的外星文明,與人類共用著差不多的邏輯。

人類可以很清晰的從外星文明的造物中看出這些部件的設計思路,看出其內秉的邏輯當然,有些部件對於人類文明來說過於陌生。或許是出自人類一直以來的思維盲區,人類暫時看不出它們的具體作用。

那麼,擺在人類文明麵前的下一個問題,也就很明顯了。

即,“這個機械是如何運作的”以及“外星銅板裡麵到底記錄了什麼”。

這兩個問題或許可以歸結為一個問題“機器到底如何利用這些外星銅板裡的信息來維持自己的工作”。

不管怎麼說,這些銅板上的信息也實在是太少了。

儘管那些外星人使用了特殊符號來增加銅板的信息密度,但是那些符號若是以計算機來存儲的話,大約也就幾百b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