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修路就成了沈家莊生產隊的日程,這可是沈家莊生產隊全體社員一起上陣,男女老少,除了走不動路的,或者是七八歲的孩子,甚至連十二三歲的小孩子也一起過來乾活。
整個沈家莊生產隊儼然成了一個巨大的工地,挖發酵池的挖發酵池,修豬舍的修豬舍,燒磚的持續燒磚,修路的修路。
當然,沈家莊的變化也是巨大的,除了村口小屯河河畔的農研所,以及養殖場、飼料場之外,還有就是原本坑坑窪窪的路麵,鋪滿了砂石,或者是燒磚後形成的廢渣,總之,路麵變得平整了許多。
因為換飼料的生意,其他生產隊來沈家莊生產隊的人也變得越來越多,特彆是看著沈家莊生產隊不僅僅家家戶戶安裝電燈,聽到使用電燈不要電費的時候,這些外生產隊的社員就不淡定了。
更讓他們不淡定的還在後麵,這次受災,他們各個生產隊幾乎隻有去年同期的一半甚至不足三分之一的糧食,而沈家莊生產隊不僅糧食沒有少,反而比去年還多。
在看到沈家莊生產隊龐大的養殖場,聽說那裡養一萬多頭豬,平均每個人將近五頭,他們就更加羨慕了。
這讓沈家莊生產隊的社員感覺非常自豪,不僅走路帶著風,頭也高高揚起,有點鼻孔朝天的架勢。
李愛國看著沈家莊生產隊的養殖場規模越來越大,特彆是因為推廣任務成功超額完成,他將獲得學院的獎勵,此時的他,心情也相當不錯。
雖然一輛車的秸稈換不了多少飼料,可問題是,這些秸稈對於其他生產隊來說,這些秸稈兒要麼喂生產隊的大牲口,要麼隻能分給社員們當柴火燒。
問題是大牲口又能吃多少,在人的口糧都嚴重不足的情況下,誰還在乎大牲口有沒有吃的?除了燒火做飯,也沒其他用處,當然,燒火做飯也用不了那麼多,用來喂豬,這些飼料比用糧食喂豬的效果還好。
拿秸稈換飼料,可以說是變廢為寶,也可以說是雙贏。
李愛國吃過晚飯,就習慣性地出來散散步,在短短十數分鐘的時候,他粗略估計就看到三十多輛騾馬的大車進入飼料場。
沈家莊生產隊的變化,是路順風,也是因為李愛國,這讓他的心情相當不錯,就在李愛國準備返回的時候,他突然看到了一塊玉米地。
玉米地對於李愛國而言,並不稀罕,整個沈家莊生產隊種了一千五百餘畝,可以說玉米隨處可見,因為玉米秸稈中含有糖分,這是製造發酵飼料的最好原料,其次是大豆秸稈,麥秸稈效果最差。
這都是經過實驗的,有科學依據。
可問題是,李愛國發現這塊玉米地的玉米苗,明顯比其他玉米地的間距更大,但是長勢卻更好,至少要比其他玉米地明顯粗壯三分之一還要多。
這個情況就吸引了李愛國的注意。
李愛國看著不遠處走來一名社員,就上前問道:“這塊地是怎麼回事?”
社員也認識李愛國,就解釋道:“這塊地是路順風同誌的實驗地,他說要搞什麼科學種田……”
社員雖然對路順風比較尊重,可是依舊不看好路順風種地,他和其他社員一樣,認為路順風就應該把所有的精力用在養殖場上,最好多養豬,養個幾萬頭,到時候,他們每個社員可以分上幾百上千塊錢。
偏偏路順風不知天高地厚,居然要種地。
可是路順風也是他看著長大的,他懂什麼種地?種的玉米不及其他地裡玉米苗的三分之一,同樣長一個玉米棒子,三個總比一個好。
李愛國卻不這樣看,他似乎隱隱明白了路順風的用意。
學者和專家,對於農民技術方麵話語權其實並不大,這也是白毛豬推廣難度大的真正原因,要不然將近二十年沒有全麵推廣,就是根本原因。
李愛國也知道科學種植的原理,一般來說,植株間距保持在三十至四十厘米左右比較合適。
過於密集的種植會導致光照不足,影響植株的生長和發育。適當的間距有利於葉片展開和通風,促進光合作用,提高產量。
可問題是,這個道理是道理,懂的人都懂,不懂的人,你說了他也不聽,這才最要命。
因為這個時代,農民的地位是真高,社會風氣也好,農民不願意,誰也沒有辦法下強迫他們。
科學種田現在還是一個新鮮玩意。,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