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朝貢(1 / 2)

經筵日,天子朱佑樘令人拿出一封奏章給到李傑。

“林愛卿,你且看看這份奏章,朕的大明對於琉球是不是太過縱容了?”

李傑恭敬的接過奏章細細品讀,奏章是由錦衣衛呈來上的,其中記載了琉球使節賄賂福州市舶司主官,企圖繞過朝廷私自貿易。

奏章中對於何時何日由何人行賄條目俱全,能夠如此清晰隻怕那位主官身邊早已暗中埋下了探子,看完全文李傑的第一印象就是錦衣衛當真是無孔不入,暗歎無數,如此隱蔽之事還未正式開始便已經知曉其中細節了。

市舶司是專門負責對外海上貿易之事的,明朝的海禁所謂的“片帆不得下海”隻是禁止私人海上貿易,官方仍舊與各國普遍存在著貿易關係,不過並不叫貿易而是稱之為“朝貢”,由貢使攜帶貢物入朝,大明官方遵循“厚往薄來”的政策進行貿易。

雖然是厚往薄來,但由於海外進貢之物大多屬於珍惜之物,而回贈的往往是絲綢、瓷器、銅器等物,對於官方來說仍然屬於厚利,朝廷之所以禁止私人貿易,一來是為了應對沿海倭患,二來是壟斷海外貿易獨享其利。

明朝初期,由於沿海倭患嚴重,國朝初立政局未穩,加之三佛齊事件嚴重的威脅了帝國南疆的安全,朱元璋於洪武四年就頒布了海禁的命令,之後屢次打擊私人海外貿易。

到了明成祖時期,一來因為洪武年間自三佛齊滅亡後,馬六甲海峽海路不通常,朝貢貿易陷入了低潮,從而導致了香料、藥材的短缺,二來當初靖難之役從法理上來說還是屬於得位不正,亟需得到認可,塑造萬邦來朝、撫馭萬國的盛景,於是鄭和下西洋就應運而生。

自土木之變後,國力大損朝廷無力給來往番使提供護衛,朝貢貿易頻率逐漸降低,但是海外貿易除了利潤豐厚,還有一些稀缺資源也是不可或缺的,如銅、硫磺等物資,琉球自然就出現在了朝廷的眼中。

琉球地處海上交通要地,琉球的南山政權、中山政權、北山政權分彆同大明建立了密切的朝貢關係,琉球的財政收入也是主要靠從事中轉貿易,琉球本身就產硫磺,另外大明所需的胡椒、香料等則是通過暹羅(泰國)、爪哇、滿刺加(馬六甲)購入。

總體來說琉球相當於一個大型的中轉平台,以自身特產以及彆國特產從大明換取物資,在轉而兜售彆國,李傑了解其中內情打算給天子好好說說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的好處。

“陛下,我朝對於琉球太過優待,為了方便琉球入朝,特地將泉州府的市舶司轉遷至福州府,允其一年三貢,貪心不足蛇吞象,理當嚴懲!”

說完話鋒一轉:“不知陛下可知曉掮客這一職業?”

“掮客?這是何職啊?”

李傑將中介一事細細同天子介紹了一遍,然後說道:“琉球隻不過是一個大型掮客罷了,對方仰仗我大明鼻息而已,待我朝國力恢複,完全可以自主與他國貿易,豈不是利潤更厚。”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