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惋惜(2 / 2)

“蘇州百姓,苦水患久矣!”

言到此處,範仲淹可謂是深有體會。

吳縣範氏十世祖乃是唐宰相範履冰,世居邠州(陝西邠縣),後四世祖範隨移居蘇州。

自此,範隨一係的範氏定居吳縣。

雖然範仲淹在蘇州呆的時間並不長,但他父親、祖父、曾祖皆生於斯,長於斯。

對於蘇州,他是有著強烈的認同感的。

(ps:到了範仲淹這一代,吳縣範氏其實已經家道中落了,範仲淹兩歲喪父,母子貧而無依,後來改嫁給了一位名叫朱文翰的官員。

因為改嫁,範仲淹還用過‘朱說’的名字,後來應該是進士及第後改回了原名。

這一點,也是範氏沒落的印證,不然,範仲淹母親也不會帶著他改嫁)

望著侃侃而談的範仲淹,張綸心中的惋惜之情愈發的濃鬱。

可惜。

希文的拳拳之心,隻怕沒個好結果。

其實,也不怪乎張綸如此作想,因為按照正常的流程而言,範仲淹此次治水的奏疏,必定會以失敗而告終。

但現在嘛,有李傑在,範仲淹這一片熱忱,自然不會錯付。

李傑又不是那等迂腐之人,他是實用主義者,蘇湖之地水患頻發,早就該治一治了。

何況,蘇湖之地災害頻繁,本身和宋廷也有脫不開的關係。

蘇湖之地,向來是水患的重災區,但隋唐之時,平均每二十年才會遭遇一次大災。

到了五代吳越時期,大概也是二十年左右遭遇一次。

但到了宋代,平均五年一次,時間直接縮短了四倍。

這其中,部分是天災,更多的卻是人禍。

宋代是一個極為依賴漕糧的王朝,何謂漕糧?

即通過漕運調集而來的外地糧食。

其中,東南六路輸送的漕糧最多,每年大約要向京師輸送五百五十萬石漕糧。

之所以要供應這麼多漕糧,大半是為了養兵。

在強乾弱枝的大方針下,京師之地所駐部隊占天下禁軍之半,常年在三十萬左右。

幾百萬石的糧食,大半都耗在了養兵上。

漕糧的穩定已然上升到了國防安全的地步。

因此,為了維持龐大的軍力,一切都要向漕糧妥協。

為了漕運通暢,曆朝曆代修建的堤岸堰閘,凡是阻礙漕運的,通通都被搗毀。

沒了這些水利措施,水災的頻率也就驟然提高四倍。

……

……

……

京師。

丁府。

得知明日承明殿議政的具體事務,丁謂頓時覺得又好氣,又好笑。

什麼時候,區區選人的劄子,竟然要讓滿朝宰輔重臣一起議論了?

當真,可笑!

如果沒記錯的話,那名上疏的小官應該叫‘範仲淹’?

念及此處,丁謂冷笑一聲。

此人,他記下了!

隻要他在中書一日,此人就絕對得不到重用的機會!

——————

抱歉,晚了一點,肚子餓了,弄了點宵夜吃

82中文網

.yetia69010/33481379.htm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yetia。何以笙簫默小說手機版閱讀網址:m.yetia,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