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興學(2 / 2)

普通的農民子弟,幾乎沒有讀書的機會。

畢竟,供養一個讀書人的開支可不小。

筆墨紙硯,書本費,拜師的束脩,遠遊的費用等等,普通之家根本無力負擔。

更彆說男丁,本就是家庭的重要勞動力。

讀書科舉是要脫產學習的,本來能夠產出的勞動力,不僅不參加勞動,反而去讀書。

這一出一進,差距可不小。

因此,能夠接受教育的大多是中上層的子弟。(當然,也有個例,凡事無絕對嘛,但個例不足以否定總體規律)

然後,這些出身不錯的讀書人,再曆經一輪又一輪的篩選,最後留下的,即便有些濫竽充數的,其數量也不會太多。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一個人的見識和閱曆,和他身處的階級也是息息相關的。

所以,以詩賦取士,這一看似荒唐的標準,實際上卻是有一定道理的。

“三代盛王致治天下,必先崇學校,立師資,聚群才,以陳正道。”

待到眾人重新歸位,李傑試探性的拋出了改革學製的觀點。

“然,今學舍雖存,卻疏為流表,生徒罕至,朕聞,諸生員竟以兩館為恥!”

“諸卿,何以教朕?”

李傑這段話的大意是,雖然現在學舍尚存,但卻是名存實亡,諸多學子,更是以兩館為恥。

宋初,中央官學主要有國子監、廣文館以及宗室學校。

宗室學校的招生對象是宗室弟子,暫且不表,李傑口中的兩館便是國子監和廣文館。

廣文館最初的目的是收錄博學之士,然而,現在的廣文館卻成了權貴子弟掛名取解額的地方。

另外一館國子監,亦處於半廢的狀態。

國子監本為育才之所,隻是現在科舉更加重視參加鄉貢的生員,故此,國子監也慢慢名存實亡。

“陛下聖明!”

半晌,王曾越過了發言順序,先於丁謂,開始闡述自己的想法,當然,開獎之前,拍個馬屁也是很有必要的。

“臣伏聞,善國者,莫先育才,而育才之方,莫於勸學。”

“先帝曾著勸學詩一首。”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有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男兒欲遂平生誌,六經勤向窗前讀。”

“陛下興學,既是承先帝之誌,亦是啟盛世之兆。”

“臣以為,興學之首要,莫過於先興太學。”

“今國子監瓦屋不過兩百間,製度狹小,不足以取天下之士,臣請陛下,興學士,置明師,以育天下英才。”

“另,天下州學縣學,亦是廢弛久矣。”

“正所謂,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當令各州縣,皆立官學,由各路監司擇選屬官為教授官。”

“若不足,則取鄉裡宿學有道業者任教授官。”

王曾的觀點,其實並不算新穎,而且說得很是籠統,大意是國子監學舍不夠,該多建學舍,擇選明師。

而地方州學則由各路長官負責挑選老師,首先從自己的部下中挑選,如果不夠,再從當地挑選學識過人的明師。

這樣的發言也很符合王曾的為政風格,既不會出錯,也不會太過激進。

.yetia69010/33634757.htm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yetia。何以笙簫默小說手機版閱讀網址:m.yetia,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